崇州鬱金

崇州鬱金

崇州鬱金,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崇州市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5.9℃,溫度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為25℃,溫度最低月1月平均氣溫為5.4℃。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61.5小時,年平均日照率26%,年平均降雨量1012.4毫米,適宜種植鬱金。崇州市種植有1000多年的鬱金種植歷史,宋代《本草圖》一書中就有記載。崇州鬱金與其它產地相比具有內膽小、肉厚、質硬、切片後肉不分離,不鬆散,成晶片狀的特點;二是黃絲鬱金其膽成“雞蛋黃”,呈雞血色(暗棕色)。崇州鬱金性寒,味苦辛。

2009年07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崇州鬱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州鬱金
  • 產地名稱: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09年第1236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09年07月14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中國中藥》專業雜誌中發表的《鬱金生長土壤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鬱金的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產區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岷江流域的沿河地帶,鬱金生長在岷江的沿岸的灰色潮土和灰棕紫泥土上,透性能好、持水能力強等特點,所產鬱金個大、圓潤,形、色、氣、味均佳。
黃絲鬱金:多呈紡錘形,有的一端肥大,末端有根的痕跡,長0.8-2.5厘米,直徑0.5-2.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紅色,有細密的皺紋。質堅實,不易拆斷,斷面角質有光澤,黃色或橙黃色,內皮層明顯。氣微,味微辛辣。
薑黃: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或圓形分枝斷痕,長2-5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少數鱗葉殘基和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或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明顯。氣香特異,味辛、苦。以色深黃,乾燥、無雜質為佳。
莪術: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8厘米,直徑1.5-4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節突起,有圓形微凹的鬚根痕或殘留的鬚根,有的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綠絲鬱金:呈長橢圓形,較粗壯,長1.5-3.5厘米,直徑1-1.2厘米。氣微,味淡。
崇州鬱金與其它產地相比具有內膽小、肉厚、質硬、切片後肉不分離,不鬆散,成晶片狀的特點;二是黃絲鬱金其膽成“雞蛋黃”,呈雞血色(暗棕色)。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藥用價值

崇州鬱金性寒,味苦辛。崇州鬱金還具有獨到的藥效,具有和血散瘀,行解郁的功能,對胸肋腰腹痛、痛經等症的療效比其它產地鬱金的療效更佳。
項目
單位
黃絲鬱金
薑黃
莪術
綠絲鬱金
醇浸出物≧
8.0
12.0
7.0
7.0
薑黃素≧
/100克
20.0
1000
/
/
揮髮油≧
/100克
1.5
7.0
1.5
0.2
吸光度≥
/
/
/
0.45
0.2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金馬河、羊馬河流域(崇州鬱金主產區)土壤為灰潮油砂田,成土母質屬第四系全新近代河流沖積物,土壤黑色油亮,耕作層深度16厘米-20厘米,質地中一重壤,酸鹼度中性,物理性狀協調,土壤中固液氣三相比例為1:0.97-1.01:0.18-0.14;耕層有機質及礦物質豐富,平均有機質含量2.66%,全氮0.18%,鹼解氮142毫克/千克,速效磷9毫克/千克,速效鉀39毫克/千克,這是適宜鬱金生長的有利條件。

水文情況

崇州市境內有岷江支流文井江(原西河)、味江河乾五里河,文井江支流黑石河、榿木河、羊馬河、白馬河及人工渠三合堰,構成縱橫交錯的排灌體系。

氣候情況

崇州市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5.9℃,溫度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為25℃,溫度最低月1月平均氣溫為5.4℃。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61.5小時,年平均日照率26%,年平均降雨量1012.4毫米,雨日和雨量均為夏多冬少,春季為176.1毫米,夏季為588.0毫米,秋季218.4毫米,冬季為29.9毫米,年平均風速1.3米/秒,年平均無霜期285天。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較長,是崇州鬱金生長的獨特氣候條件。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歷史淵源

崇州市種植鬱金的歷史記載可從宋代《本草圖》一書中見證,距今有一千多年了。據有關資料記載,鬱金始載於《藥物》。《唐本草》中記載“鬱金生蜀地及西戊”,宋代《本草圖》中記載:“鬱金今廣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為佳”。
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知州沈思培編撰的《增修崇慶州志》第六五卷中記載“鬱金子,即薑黃根所結子,薑黃用以染色,根插土七八寸掘出可以入藥,可以和羹,州東三十里三江場一帶種者最多”。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生產情況

2007年,崇州市鬱金總產量達630多噸,總產值達2148萬元,所產的鬱金經上海、香港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地。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產品榮譽

2009年07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崇州鬱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崇州鬱金地域保護範圍包括四川省崇州市境內以東地區,金馬河、羊馬河沿岸的羊馬鎮江源鎮、三江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5′-104°07′,北緯29°51′-30°35′。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生育規律:崇州鬱金主要採用根莖無性繁殖的方法進行栽培,由於沒有明顯的發育階段,根據鬱金生長發育特點,結合鬱金的乾物質積累動態與生長中心的轉移,將鬱金的個體發育劃分為5個時期,即出苗期、苗期、葉叢期、塊根膨大期和塊根充實期。
(2)栽培技術:
①間、套作:鬱金是喜蔭蔽植物,生產上常採用鬱金行間套種玉米,玉米株距26-30厘米,行距1.3米(行間種4行鬱金)或1.7米(行間種5行鬱金)。
②淨作:淨作密度一般為5000-6000穴/畝,行穴距為33-40×27-33(厘米)。
③選地與整地:宜選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上層疏鬆而下層緊實的壤土或沙壤土。鬱金忌連作,一般連種3年後必須換地。
④播種期:最佳播種期為每年3月21日(春分)前後2-3天,即3月19日至3月22日開始下種綠絲鬱金;6月22日(夏至)前後2-3天,即6月20日至6月25日下種黃絲鬱金。
⑤種姜來源:自留種。
⑥種姜準備:應選根莖肥大、體實無病蟲害的姜種。將母姜與子姜分開,以便分開播種,母姜應縱切,姜塊應折斷成小塊,保證每塊種姜上有3-4個節,有壯芽1-2個。姜種過小和發芽過長的姜種最好不用,最好選未發芽的姜塊。如選用發芽的種姜,一般以4-5個姜芽,芽長一般2-4厘米為宜,芽長超過10厘米的不能用。
種姜不需進行處理,發芽上都不搞催芽,是以自然條件下的自然溫度進行發芽。選不發芽進行栽培。
⑦播種:播種量:每667平方米用種姜約150-200(千克),每穴放種姜3-5塊。穴深5-6厘米,行與行間的穴交錯排列。下種前在每穴的肥料上蓋上一層薄土,每穴放種姜3-5塊。將種姜按一下,使其與土壤充分接觸,覆蓋細土厚3-4厘米。如種姜已發芽,芽應朝上放勻。畝用種姜3萬塊左右,約100千克。
⑧田間管理:灌排水,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要求、中耕除草、施肥符合DB51/338的規定。病蟲害防治:鬱金病蟲害較少,不噴施農藥。
⑨採收:冬至過後,當植株莖葉完全枯死,塊根已生長充實,即可採收,一直到次年2月份還可收挖,即冬至後-立春(2月初)前後均可收穫。初加工:鬱金按大小分級加工,以便蒸煮乾燥。蒸煮時,一般只煮8-9成。經加工後的鬱金分別裝入麻袋內放乾燥處,注意做好防蟲霉變工作。
⑩留種:摘取鬱金過後,選根莖肥大、體實無病蟲害的種姜作種。種姜貯藏:將選好的種姜於室內通風處攤放2-3天,晾乾水氣,使表皮稍乾,然後貯藏於室內乾燥通風處或沙藏於室內。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符合《藥用植物及製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WM/T2-2004)。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1)分級:崇州鬱金按感官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2)實物標準樣:崇州鬱金每級設一個實物標準樣,每三年換樣一次,特級實物標準樣設在一級。
(3)包裝標識:外包裝用雙瓦楞紙箱包裝,規格為20千克、25千克,並在每件包裝註明品名、品牌、等級、產地、廠名、生產日期、執行標準等。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崇州鬱金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4)運輸:運輸工具或容器應具有良好的通氣性,以保持乾燥,並應有防潮措施,不應與其它有毒、有蟲及易串味的物質混裝。
(5)貯存:崇州鬱金包裝後應置於乾燥的庫房內貯存,並注意防蟲、防鼠,夏季注意防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