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仁堯崗儺戲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
- 遺產編號:5-Ⅲ-3
- 批准時間:2017年11月10日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角色分工,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堯崗村民、儺戲藝人陳國貴講述,清末時期,一位外號“老客”的村民到鄰近的王蜂山砍柴,從地下挖出了一個籮筐,裝有全套儺戲面具、服飾,還有一本書。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儺戲的舞蹈動作、唱腔和唱詞,而且標明此戲源自唐朝。“老客”根據書中介紹,學會了儺戲,並傳授村民,堯崗儺戲由此而來。記載儺戲的書,許多堯崗村民均看過,“破四舊”時被焚毀。20世紀80年代中期,堯崗村民呼籲重振儺戲,於是請出傳人陳國民教授弟子,堯崗儺戲由此傳承至今。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堯崗儺戲演員均稱為弟子,意即社公(軒轅帝)、社婆、鐘馗、判官、關公、小鬼六位大仙的傳人,共有八位,其中一位會念口訣的稱師傅,為儀式主持人。堯崗儺戲有一套完整的儀式,森嚴肅穆。一般上門表演“面里公”全套:逮小鬼,又叫戰鐘馗,小鬼偷到鐘馗的法器鐵鏈,得逞後被社公作法收服;小鬼偷刀,關公喝醉了,社公為保護關公,用扇子扇走小鬼,並施法護住關公,小鬼欲殺關公,偷其寶劍和刀,雖然得手卻無法殺死關公;鬧花燈,又叫噻判官,社公判官在觀花燈路上邊舞邊唱。
角色分工
一、儺儀
1.請神下座。正月初一上八位弟子到宗廟燒香揖拜,師傅念口訣請仙大神壇,給六位大仙(面具)洗臉,再由六位弟子著裝、戴面具挨戶表演。
2.請神上座。元宵晚,表演完畢後八位弟子回到宗廟,準備肉、蛋、水果等貢品,師傅念口訣請各地神靈赴宴喝粥。喝粥後念口訣送神靈歸鄉,然後八位弟子到村外敲鑼打鼓恭送各種神靈,師傅喊“停鑼鼓”,八位弟子不出任何聲響再回到宗廟,請六位大仙歸回原位。再對來年平安健康、風調雨順等諸事“跌交”,再燃燭,七天七夜不斷煙火。正月十六設宴,請全村,宴席後,燃盡所有鞭炮,儺儀結束。
二、儺戲
共八位弟子,六位弟子分別扮演鐘馗、判官、關公、小鬼、社公(軒轅帝)、社婆,一位弟子收米、油和紅包,另一位弟子挑擔裝財物。
1.挨戶表演。正月初一在堯崗村表演,村民燃鞭炮迎送,表演祈福消災內容。
2.“面里公”全套。包括三個故事,逮小鬼(又叫戰鐘馗),小鬼偷到鐘馗的法器鐵鏈,得逞後被社公(軒轅帝)作法收服;小鬼偷刀,關公喝醉了,社公為保護關公,用扇子扇走小鬼,並施法護住關公,小鬼欲殺關公,偷其寶劍和刀,雖然得手卻無法殺死關公;鬧花燈(又叫噻判官),社公判官在觀花燈路上邊舞邊唱。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崇仁堯崗儺戲動作古樸稚拙,象徵意味濃厚,以鑼鼓伴奏,節奏簡潔明快,著長袍戲服表演,未經任何加工修飾,是研究中國儺文化,尤其是江西儺不可多得的題材。
傳承人物
陳國貴,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崇仁堯崗儺戲第七代傳承人。2021年9月7日,陳國貴入選江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為:崇仁堯崗儺戲。歷年來,陳國貴著力於崇仁堯崗儺戲的傳承和發展,積極配合崇仁縣文化館非遺工作人員從事非遺線索調查、研究等工作。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22年5月,崇仁堯崗儺戲在由崇仁縣文廣新局主辦、崇仁縣文化館承辦的2022年崇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進校園活動中演出。
2022年6月,崇仁堯崗儺戲在由崇仁縣文廣新旅局主辦、崇仁縣文化館承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演出。
2023年2月,崇仁堯崗儺戲在【千鄉萬村鬧新年 崇仁非遺賽元宵】系列活動中演出。
2023年6月,崇仁堯崗儺戲在崇仁縣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