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峽城鄉
- 別名:峽城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渭源縣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渭源站
- 車牌代碼:甘·J
簡介,行政區劃,基礎設施,自然資源,旅遊資源,經濟建設,農業發展,
簡介
行政區劃
峽城鄉位於甘肅渭源縣城西南部,東接田家河鄉、會川鎮,北連麻家集鄉和臨洮縣的三甲集鄉,南與卓尼,臨潭縣接壤,西與康樂縣隔洮河相望。東西長27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峽城村,距縣城65公里。峽城鄉地處四峽(九甸、磨溝、冶木、海奠)之間,形成天然城池,由次得名。峽城鄉轄峽城、康家、大林、門樓寺、脫家山、祁家寨、秋池灣、楊家大莊8個行政村46個社,1924戶,8579人。
峽城鄉
全鄉為洮河東岸山谷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洮河由東南向西北繞境而流15公里,最高海拔(侯旗大山)3675米,最低海拔(上峽門)1981米。年平均氣溫6℃,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0℃,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無霜期150天。土地肥沃,植被較好。森林面積30833畝。耕地面積15425畝,糧食作物以小麥、豆類、洋芋為主,經濟界作物有胡麻、油菜、當歸、黨參、紅黃芪、食用百合、蔬菜等,此外,還有柴胡、防風等三十多種野生名貴藥材,野生保護動物十餘種,而且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全鄉洮河環繞,唐溝河橫貫全境,水利資源豐富,已建峽城渠1條,電力提灌工程3處,有效灌溉面積2164畝,保灌面積1560畝。
現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7所,在校學生1163人,教師73人,鄉有衛生院、獸醫站、有線電視轉播站、廣播放大站。
境內脫甲山,相傳為明末李子成戰敗脫甲之處。船崖寺奇石嶙峋,山色優美,為旅遊勝景。頗有名氣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蓮花山"僅距峽城鄉政府駐地30華里,因長期受"蓮花山""花兒會"的薰陶,在隴原大地上享有"花兒之鄉"的美譽。
基礎設施
峽城鄉洮河環繞,唐溝河橫貫全境,水利資源豐富,已建峽城渠1條,電力提灌工程3處,有效灌溉面積2164畝,保灌面積1560畝。全鄉交通條件便利,沈峽公路及各鄉村公路貫穿全境。信息交流暢通,移動、聯通均開通了信號,各類電話裝機容量達800部,電話普及率為19部/100人。全鄉教育事業發達,分別實現了“兩基”、“普九”、“普實”驗收達標。有中學1所,國小7所,教師83人,在校學生1086人,入學率為97.8%。衛生事業發達,有衛生院1個,村醫療站8個,年接待門疹住院病人23000人次,民眾衛生健康水平較高。另有獸醫站、有線電視轉播站、廣播放大站。
自然資源
旅遊資源
境內脫甲山,相傳為明末李子成戰敗脫甲之處。船崖寺奇石嶙峋,山色優美,為旅遊勝景。頗有名氣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蓮花山”僅距峽城鄉政府駐地30華里,因長期受“蓮花山”“花兒會”的薰陶,在隴原大地上享有“花兒之鄉”的美譽。
峽城鄉地處海甸峽、九甸峽、冶木峽、磨溝峽之間,依山傍水,氣候濕潤,資源豐富,素有“小江南”之稱,境內洮河流珠,碧玉連天,洮水滾滾,氣勢磅礴;洮河奇石,娟美精緻,盡藏古今物華;天降寶舟,船崖巨舫,險峻奇絕,朝霧夕照,幻化萬千;引亢高歌,一曲“花兒”盡顯藝術風采,傳誦和諧之音;海甸、九甸、峽城、蓮麓梯級電站,光艷璀璨,輕舟蕩漾,風光無限。與AAAA級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漾水崖森林公園、蓮花山森林公園構成旅遊金三角。
為了繁榮地方經濟,活躍民眾文化生活,弘揚地方文化特色,唱響“花兒”旋律, 打造“洮河旅遊風情線”品牌,構建和諧社會。於2007年6月27日---7月2日(古歷五月十二至五月十八)舉辦峽城鄉“洮河風情旅遊文化節暨物資交流會”。
經濟建設
全鄉耕地面積15425畝,其中絕大多數為旱川地,水地約占耕地面積的20%。境內盛產蕨菜等特產,種植、養殖、勞務輸出為全鄉三大支柱產業。一、二、三產業比為8:3:1,糧經比為6:4。糧食作物主要為小麥、羊芋,種植面積在8000畝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碗豆、蠶豆、油菜、柴胡等,種植面積約5000畝。養殖業以山羊、氂牛、小尾寒羊為主,存欄量在3000頭(只)以上。
峽城鄉地處洮河沿岸,悠悠洮河,孕育了人傑地靈、物埠民豐的一方熱土。改革開放以來,勤勞善良的峽城人民在黨的政策的指引下,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腳踏實地,勇於創新,憑藉“三州五縣”之要衝的獨特地理條件,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二三產業發展迅猛,民眾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蓮麓、峽城電站項目前期工程已正式開工。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切實為峽城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07年楊莊、峽城村“一式三改”項目全面完成,建成沼氣池200座,標誌著全鄉在能源建設方面邁開了新的一步。這一切,使全鄉的發展迎來了明媚的春天。當年積跬步以成千里,如今正待從頭越。勤勞勇敢的峽城人民,正昂首闊步,奮進在新世紀小康建設的偉大征程上。
峽城村地處洮河沿邊,鄉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氣候溫和。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355戶,1448人,現有耕地1663畝,其中水澆1000畝,人均占有耕地1.2畝。 2005年人均純收入1740元。全村共3個黨小組,黨員29人,其中女黨員4人,高中以上的13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培養村後備幹部3名,興辦經濟實體1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1000元。現村址共有辦公、經營用房18間,2004年實現“五個好”村黨支部標準。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了村幹部隊伍。村支部認真考察,重點培養,通過縣鄉黨校的培訓、電化教育,對村社幹部進行了各類知識的培訓。 從致富帶頭人中重點選拔、充實了3名年齡輕、文化程度高、責任性強的青年確定為後備幹部。村黨支部對他們給任務、壓擔子培養他們早日成熟,進入村幹部隊伍,使村班子的年齡、文化程度趨於合理。成為人人擁護的好班子,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從而形成堅強的核心。
村黨支部嚴格按照“五個好”村黨支部標準要求,鞏固提高,通過抓班子、 帶隊伍、抓管理、強素質、抓服務的爭優創先活動,各項工作步入了全鄉先進行列,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今年來,多 方協調,積極爭取項目,努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完成了馬家河渠系襯砌。今年新爭取 “一池三改”沼氣池100座。通過一件件實事的辦理,切實提高了村黨支部在民眾之中的威信。
全村共有400多人到各工地打工,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勞務輸出收入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成為民眾的主要收入來源。
農業發展
康家村位於峽城鄉北面,接鄰麻家集鎮,氣候高寒陰濕,屬典型的二陰區。主要種植作物有小麥、洋芋、豆類等。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25名。2006年人均純收入1739元,人均占有糧350公斤。今年來,鄉上積極引進新品種,在康家及周邊村社建成1000畝無公害標準化夏雜糧種植示範點。
為了搞好示範點建設,鄉上成立了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示範點建設。並結合實際,分解各社的任務指標,與村社幹部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將責任焊接到每一位幹部身上,保證了示範點建設的順利進行。通過組織召開各社民眾會議,引導民眾轉變觀念,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夏雜糧種植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突出提高夏雜糧的產量和品質,推廣無公害示範種植。鄉上專門抽出農技人員,按照峽城鄉農業示範點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對民眾技術培訓,力求達到示範點建設的高產、優質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多方籌資3萬多元,引進天蠶2號、臨蠶3號等小豆新品種4個15噸,結合氣候條件,科學規劃了種植區域。針對部分農戶資金不足的情況,鄉上協調解決貸款2萬多元,幫助18戶貧困戶,6名貧困黨員,購買了新品種種子和農藥化肥,村上的黨員致富帶頭人分別幫帶了1戶貧困戶或貧困黨員。通過幫扶,有力的促進了示範點建設的順利進展,為貧困戶增加收入,脫貧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峽城村由於地處洮河沿岸,氣候溫暖,光熱水資源相對充足,發展蔬菜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鄉上通過召開各種會議,深入農戶宣傳等,引導民眾改變原來只種植小麥、豆類等作物的習慣,通過與他們算經濟賬,算效益帳,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蔬菜種植的好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引洮工程、峽城電站等大型工程項目的相繼開工,使全鄉外來流動人口激增,種植蔬菜後可就地銷售,銷路不成問題,經濟效益也相對提高。通過宣傳動員,激發民眾的積極性,使得示範點建設能夠順利進展。
為了使示範點建設能夠順利進行,鄉上成立了蔬菜種植示範點建設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任會軍任組長,並抽調鄉村幹部、農技部門專業人員為成員,切實加強對示範點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為了搞好20畝集中連片點的種植,鄉上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多次與農戶協商,採取反租倒包的方法,從農戶手中租來土地20多畝,轉包給農戶種植,鄉村幹部、技術員主要幫助解決蔬菜種植中的技術、資金、銷路等問題。在種植過程中,縣農業局派來的技術員親自到地頭,不厭其煩的向農戶講解技術要領,手把手的給他們種植方法。並印發技術資料300多份,對辣椒、茄子、芹菜、番茄、地膜洋芋等各種蔬菜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種植技術作了詳細的講解培訓,使農戶熟練掌握種植技術。示範點種植12畝地膜洋芋、4畝辣椒、3畝番茄、1畝芹菜均長勢良好,前景喜人。
在搞好集中連片點種植的同時,結合“雙培雙帶”工程的實施,鄉上又多方聯繫資金,引導峽城村的黨員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等,發展塑膠大棚蔬菜種植。黨員趙紀德利用自家園地,種植大棚蔬菜0.6畝,年收入可達1800多元,是種植小麥收入的4陪多。貧困戶張榮得種植了地膜辣椒1畝,年收入可達2000多元,加上果園、勞務輸出收入,家中3口人今年可望脫貧致富。通過示範點的示範效應和黨員、貧困戶的帶動,全村今年蔬菜種植面積達210多畝,按照每畝收入1500元計算,全村人均可增加收入2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