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側帶小公魚

近沿海表層魚類,濾食浮游生物為生,具群游性。多於表層至20公尺深之海域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島嶼側帶小公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形,腹部圓,僅有4-8枚小棱鱗位於胸鰭與腹鰭間。頭略長。吻鈍圓,突出。眼中大。口大,略下斜;上頜前端突出於下頜,上頜骨末端尖,向後延伸達前鰓蓋骨之後緣;前鰓蓋骨之後緣呈凹入。鰓耙細長而密,下枝鰓耙在25-28間。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脫落,無側線。背鰭短,位於體中央,前方貝1棘狀棱鱗;腹鰭短,末端未達背鰭起點;臀鰭起點位於背鰭中部下方。體灰白色,體側中央由頭部起始至尾柄具一條銀白色帶。各鰭多半透明而略呈青灰色。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北印度洋的安達灣及西太平洋的泰國、爪哇、香港及台灣等海域。台灣分布於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全年皆產,澎湖沿海較多,是魩鱙漁業的重要漁獲物之一,多以焚寄網捕獲,新鮮時可清蒸,但大多曬乾後出售,炒花生、辣椒或煮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