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1637年—1638年 寛永14年10月25日)是日本歷史上江戶幕府期間的一次的一揆抗爭,參加者很多是基督徒

此戰為幕末之前的最後一次內戰“島原、天草之亂”乃是對幕府和諸藩橫徵暴斂,以及迫害宗教信仰的大反抗,但它的失敗也促成了幕府鎖國體制的最終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島原之亂
  • 對象:幕府和諸藩
  • 時間:1638年
  • 地點日本
基本介紹,戰爭狀況,戰爭原因,矛盾,島原、天草之亂,修改,相關資料,

基本介紹

室町幕府末期,隨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後到達日本,天主教在日本迅速傳播。到十六世紀八十年代,東到美濃,西至薩摩,教堂之數達二百餘座,教徒約十五萬人。
十七世紀初,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面對日益強大的天主教勢力,家康感到了威脅,下令“禁教”。此時九州島上的島原藩由松倉重政任藩主,松倉重政對於天主教徒實行殘酷而血腥的鎮壓。1630年松倉重政死後,其子松倉勝家繼任藩主,更為殘暴。在島原藩的近鄰,天草島所屬的唐津藩,天主教徒同樣受到非人的待遇。
自寬永十一年(1634年)起,島原、天草地區連續發生天災,民不聊生。在幕府殘暴的統治下,終於爆發了江戶時代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島原之亂”。
在天草四郎的領導下,起義軍迅速占領島原半島南部的原城,於城上豎立起十字架,掛上畫有十字架和聖像的旗幟。據統計,參加起義的島原、天草農民共三萬七千餘人,其中有戰鬥力的為一萬三千餘人。
12月9日、12日,幕府先後接到島原、天草農民起義的訊息,急派板倉重昌為幕府專使,赴九州鎮壓起義軍。板倉到達九州後,對起義軍發動兩次進攻,均告失敗。因此,幕府再派松平信綱前往九州督戰。獲此訊息後,板倉感到幕府對自己不信任。寬永十五年(1638年)元旦,在松平信綱到達九州之前,板倉對原城起義軍發動了突擊進攻。在原城義軍的奮力抗戰下,板倉軍隊大敗,損失三千九百餘人,板倉重昌戰死。松平信綱到達九州後,以板倉的失敗為教訓,改變戰術,圍而不攻,企圖等待城中糧盡,義軍自動瓦解。與此同時,幕府居然乞求荷蘭人炮擊原城,仍不湊效,而這種乞求外援背叛民族的行為遭受義軍的唾罵與不齒。幕府想盡辦法,天主教的旗幟仍然飄揚在原城城頭。
然而,由於圍城,糧食缺乏,義軍戰鬥力下降。寬永十五年(1638年)2月28日,幕府軍發動十餘萬軍隊對義軍發起總攻擊,因飢餓力衰,義軍大敗,原城陷落。天草四郎及其屬下全部義軍壯烈戰死。島原、天草農民起義宣告失敗。
一般人認為,江戶幕府奉行“鎖國”政策,導致日本近代落後不振,一度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然而實際上,日本的情況和中國明清兩代並不相同,並且幕府的“鎖國”是有一個啟動過程的,並非始自德川家康。江戶幕府的所謂“鎖國”,其實鎖的是南蠻貿易。豐臣秀吉在世的時代,就曾經下令嚴禁天主教傳教,勒令凡日本國人都不得信奉這種異國邪教,等到秀吉去世,德川家康為了加強對外貿易,一開始並沒有重申禁令,不僅如此,他還優待新近航來日本的英國和荷蘭商人。家康曾經任命英國航海長威廉·亞當斯作為自己的通商顧問,賜予三浦半島二百五十石的俸祿,亞當斯因此躋身幕府旗本之列,並且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叫做三浦按針,按針在日語中有領港、領航之意。
在德川家康類似舉措的鼓勵下,各地諸侯也紛紛大力發展南蠻貿易,伊達政宗就曾派家臣支倉常長前往歐洲,謁見羅馬教皇和西班牙國王,要求通商。據說常長本人因此直接得到教皇的洗禮,被授予羅馬公民權。

戰爭狀況

1638年1月至2月,在九州長崎東部的一個鉤子形半島上的“春城”,由幕府老中、伊豆守松平信綱率領的12萬4千幕府大軍兵臨城下,據守城池的守軍卻是3萬基督徒,他們是平時手拿鋤頭、鍬鎬在土裡刨食的農民和少數町人(商人),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婦女、小孩和老人。令人難以置信的,率領著3萬多教徒軍的竟然是一位16歲的少年,他就是天草四郎時貞。
一方是訓練有素的12萬多正規軍,一方是實際能戰鬥者只有1萬多人的老弱之兵,幕府軍以眾打寡,顯然勝負是明擺著的。是為“島原之亂”。
然而,教徒軍的城池就是久攻不下。原來幕府派來的板倉重昌在元旦之戰中戰死,那一戰幕府軍死傷4000餘人,起義軍死傷還不到100人。這回幕府派來的松平信綱又來繼續圍城。
農民們沒有活路了便揭竿而起,這就打亂了幕藩政治的封建秩序,在他們看來就是“犯上作亂”。那么,“島原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這要從基督教傳到日本說起。 天主教初到日本是在1549年,登入地點是鹿兒島。天主教、基督教在九州已有近90年的歷史,可謂根深蒂固。之所以鹿兒島一帶教會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有,如地處偏遠,中央不易控制;此地土地貧瘠,收穫不豐,而領主租稅繁重;加之,領主幕府鎮壓手段過於殘酷等等。
當年豐臣秀吉平定九州時,曾看中一個有馬領內的美女,便要將其帶回大阪,而此女是個虔誠的教徒,力陳豐臣秀吉做法有違一夫一妻教義,堅辭不就。當然,豐臣秀吉已有寧寧和300多個美女,但當時的世道是強者可以為所欲為,一個普通女人居然敢不服從“關白”的命令,惱怒的豐臣秀吉發布禁教令據說與此有關。再則,當時禁教之所以不徹底,一方面是豐臣秀吉忙於南征北戰,另一方面則是牧師們暗中得到了島原半島領主有馬晴信的庇護。後來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打敗豐臣秀吉後代勢力後,將有馬晴信處了死刑。不過,因為有馬晴信之子有馬直純從小在德川家康身邊長大,又娶了德川家康曾孫女為妻,所以德川家康叫有馬直純繼承了其父的4萬石俸祿去當島原領主。受寵若驚、感激涕零的有馬直純,雖然也是個教徒,但為報答德川家康厚愛,毅然退教,發誓要將天主、基督斬草除根。島原教徒從這時起便開始了劫難。有馬直純大開殺戒,將不願棄教者活活燒死,並叫其他教徒現場觀看。可結果不怕死的教徒反而更增加了勇氣。幕府看有馬直純治不了教徒,便把他調到日向(宮崎縣),但他的很多部下不願離開故鄉,寧可落魄為浪人、百姓,這部分人後來反倒成了義軍的力量。
接替有馬直純來島原當領主的是豐後守松倉重政,此人是個築城名人,到此地當然不滿意日野江城,於是大興土木要錢要工。這樣,島原人民受的是雙重苦難——信教不準,還要無休止地出錢出工。不願棄教者不僅遭到湯澆、火燒、投入大海,而且,還被丟進雲仙溫泉硫磺火山口活活熏死。不僅如此,租稅也極其苛刻,種一棵菸草,收穫菸葉的一半要上繳;種的茄子要預計結幾個果,有時收成不好,收穫的東西要全部上繳。
正當人們已經沒有任何生機的時候,一個傳說在島原、天草不脛而走。原來1614年左右,一個神父在被迫離開日本時曾預言:“25年後當出現一位天童,是上帝再世,精通教義,諳魔法,他一定會拯救你們。”後來出現了一個人,他就是天草島小西家武士益田好次的兒子四郎時貞,年方16歲。苦難中的人們成千上萬地聚集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戰爭原因

“島原之亂”的直接導火線有兩件事:一件是島原農民與三右衛門因沒交足“年貢”,其懷孕的兒媳被抓去赤身裸體關進水牢,在水牢里生下孩子,大人孩子全死了。另一件是島原農民角藏、三吉二人渡海去拜訪天草的四郎時貞,被授予修道士資格,回島原後,復宗者越來越多,驚恐的領主松倉家派代官偷偷將二人及其家屬18人全部殺死。這樣的暴政,逼得教徒們團結一心,開始了堅決的反抗。天草、島原兩地互為策應,相互支援,教徒軍一下子就猛增為3萬多人。並打了幾次漂亮仗,搞得官軍頭領戰死的戰死,剖腹的剖腹,幕府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決心派大將率大軍前來剿滅。
松平信綱汲取了板倉重昌戰死的教訓,用的是長期圍城待城內彈盡糧絕時再一舉攻破的辦法。大約從1月4日圍困到2月27日。期間,松平信綱嘗試了從海上炮擊、挖坑道等辦法,均告失敗;又把四郎時貞的母親、姐姐等抓來當人質,往城裡射瓦解軍心的信箭等,也沒有奏效。27日這天,教徒軍見官軍沒有動靜,以為平安無事,便三五成群地出來撈海草當食物,官軍突然出現,進城後放起火來,義軍都退到本丸(最裡面的城堡);28日晨幕府軍開始總攻。教徒軍打開城門,殺了出來,其中有不少手持竹矛的婦女兒童,出城者被悉數殺死。留在本丸的傷兵和婦女兒童大多自決了,不少縱身跳進火海。他們嘴裡念著神的教誨,慷慨赴死。攻進城裡的官兵對著起義的老弱殘兵,砍腦袋、削鼻子,唯恐自己殺人太少。戰鬥極端慘烈,3萬多教徒幾乎無一生還。
幕府兵們都爭先恐後地要取得四郎時貞的頭。凡是砍了十幾歲男孩頭的都希望那是四郎時貞。四郎時貞的母親被逼確認四郎時貞正身。但母親喊道:“他是天上派來的使者,你們殺不死他的,現在他已經升天了!”。不過,又一個官兵拿來一顆人頭的時候,母親不禁抱住那顆人頭哭泣起來:“瘦成這樣子了……苦壞了吧?你太逞強啦!”
戰後,島原、天草幾乎成了無人區,幕府只好叫很多贊岐(香川縣)的農民遷到這裡。 幕府認為“島原之亂”是教徒造反,決定徹底禁教。第二年的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來航;2年後,又將荷蘭商館遷至長崎,禁止外國船員和日本人來往,從而,開始了長達260年的鎖國政策。此期間,除荷蘭、中國、朝鮮船外,和世界其他各國完全斷絕了往來。
農民,利用信仰的力量有組織、大規模地反抗幕府封建政權,而且是在一個16歲少年的統帥下,這可謂農民起義史上的奇蹟。

矛盾

但是新教國家英、荷與先期航來的舊天主教國家西、葡之間矛盾重重,前者因此在家康面前大進讒言,說天主教傳教士乃是妄圖將日本變成殖民地的西、葡國王派來的間諜。家康本就不滿天主教宣揚上帝萬能從而淡化世俗領主的權威,進而看到很多九州諸侯通過與西、葡等國通商獲得了大批物資和武器,認為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發展,將會動搖幕府的統治基礎,恰巧就在此時,發生了著名的“岡本大八事件”,促使家康頒發了禁令。
島原之亂
且說慶長十五年(1610年),肥前日野江大名有馬晴信和葡萄牙商船耶穌號發生衝突,最終將耶穌號擊沉,晴信以此向幕府表功,並且進獻給老中本多正純的家臣岡本大八大筆財物,希望大八能夠幫忙進言,恢復有馬氏的舊日領地。然而岡本大八接受賄賂卻不肯辦事,有馬晴信越等越急,愚蠢地直接越過大八去催促本多正純——賄賂事件就這樣暴露了。
幕府將岡本大八打入大牢,嚴刑拷問,大八反咬一口,供出有馬晴信勾結傳教士和西、葡商人的諸多不法事。於是幕府將岡本大八以火刑處死,將有馬晴信先是流放到甲州都留郡,進而勒令其切腹自殺——身為天主教徒的晴信不肯自盡,命令家臣將自己刺死了。
以“岡本大八事件”為導火索,德川家康對天主教的反感變得更加強烈,不久後就下達了第一次“禁教令”,在幕府直轄領地和有馬氏的舊領中嚴禁傳播和信奉天主教。慶長十七年(1612年)八月,禁教範圍擴大到日本全國,各地教堂陸續被破壞,日本籍天主教徒紛紛遭到逮捕,被強迫改變信仰。不肯改變信仰的教徒遭到遊街、流放和處死的命運——其中一百四十八名被流放馬尼拉,包括著名的切支丹大名高山右近、內藤如安等人。
到了元和二年(1616年)八月,二代將軍秀忠頒布了第二次“禁教令”,對天主教徒進行殘酷迫害,很多人因為不肯改變信仰而被活活燒死,史稱“大殉教”。元和六年(1620年),又發生了“平山常陳”事件,標誌著日本正式開始“鎖國”體制。
平山常陳本是一艘朱印船的船長,因為坐船為中國式平底船,在從馬尼拉回歸日本途中,被荷蘭船誤認為是中國船而遭到逮捕。在搜查平山船的時候,荷蘭人意外地發現了兩名西班牙傳教士,於是如獲至寶地進獻給德川幕府。幕府經過審訊後,將平山常陳和兩名傳教士全都處以火刑,其餘十二名船員也盡皆處死。
從此宗教迫害擴大為貿易限制,葡萄牙人首先遭到驅逐,然後是英國人,最後在寬永元年(1624年)嚴禁西班牙船隻來航。日本船隻除朱印狀外,還必須得到“老中奉書”才許出海,居住在外國的日本人也一律嚴禁歸國,歸即處死。
日本就此基本斷絕了南蠻貿易,唯一例外的是荷蘭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設定了分公司,向幕府保證絕不傳播基督教,同時荷蘭商船一到日本,商館館長立刻向幕府提交《荷蘭風說書》,報告海外情況。但即便是荷蘭人也只準在長崎的出島建造商館,而不得踏入日本內地一步,就連中國船也只準停泊在長崎港,可以說,整個日本只有長崎一地是半對外開放的,幕府通過直接統治長崎而壟斷了所有對外貿易。
有壓迫,必然就有反抗,驚世駭俗的“島原、天草之亂”就在這種禁教鎖國的背景下爆發了。

島原、天草之亂

肥前國的島原半島,本屬外樣大名松倉氏所領,當時的松倉氏家督為松倉勝家,是個冷酷無情而又貪得無厭的傢伙。三代將軍家光在位的寬永十四年(1637年)秋季,島原半島及其南方的肥後國天草群島鬧起了大饑荒,可是松倉勝家仍然按照舊例徵收年貢,並將交不起年貢的數名農民殘酷處死。
農民們生活在死亡邊緣,已經沉寂很久的天主教信仰隨之再度抬頭,秘密信教以逃避殘酷現實的百姓越來越多。此事為松倉勝家所查知,就在領內搞了一次大清洗,逮捕了很多教徒,要他們舉行“踏繪”的儀式。所謂“踏繪”,是指將刻有耶穌受難像的木牌扔在地上,讓懷疑為教徒者用腳去踩,肯乖乖從命的定非天主教徒,或者雖是教徒卻有心悔改,否則就將被處以火刑。這種方法並非松倉勝家所創,而是幕府搞出來併到處推廣的有效方法。
階級壓迫和宗教迫害雙重利刃就此加在島原百姓頭上,他們無路可走,被迫鋌而走險。十月二十日,島原有馬村紛起一揆,殺死了松倉氏的代官林兵右衛門,並且攻破藩武器庫,團團包圍住了松倉氏的本城——島原城。
二十七日,天草群島也爆發一揆,與島原一揆南北呼應。天草群島乃是肥前國唐津的譜代大名大久保氏的飛地,唐津藩的代官三宅重利領兵鎮壓暴亂,卻於十一月十四日被一揆打敗,身首異處。天草一揆進而包圍了富岡城。
訊息報至江戶,德川家光將軍大為惱火,立刻派遣重臣板倉重昌前往九州,糾合附近諸侯前往征伐。島原、天草的一揆聞報,結合為一,後退到已經廢棄的原城,籠城固守。根據考古發現,原城在“島原、天草之亂”爆發前,很可能雖被廢置不用,基本的土壘木牆還沒有被扒平,這就給了一揆軍一個很完美的根據地。
有趣的是,一揆軍的首領卻是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俗稱為天草四郎時貞(SNK著名刀劍格鬥遊戲——《侍魂》BOSS之一)。據說這位英俊少年乃是上帝派遣來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日本天主教信徒的,具有莫大神通,教徒們無不尊奉他為“天人”、“天使”,一切都唯四郎時貞馬首是瞻。
天草四郎,某些記載中也寫作大矢野四郎或者江部四郎,據考證,他原本的苗字應該是益田,乃是小西行長的家臣益田好次之子。本名益田時貞,父親益田好次是小西行長的家臣。後來時貞被過繼給天草甚兵衛,改名為天草時貞。天草自小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且外表俊秀。有一位相士曾對天草說:“閣下面相尊貴,本應掌握天下,只可惜生在德川時代,難成大事。” 關原合戰後小西行長被斬首,領地遭改易,家臣們紛紛四散成為浪人,據說四郎時貞從小就居住在長崎港,虔誠地信奉天主教,並向旅居日本的荷蘭人學習過西洋醫術——所謂神通廣大,能活死人,肉白骨,大概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吧。
且說板倉重昌來到島原城中,集合了包括松倉勝家、鍋島勝茂、有馬豐氏等周邊諸侯,集合兵馬,向原城發起了猛烈進攻。重昌一開始並沒有把一揆放在眼裡,認為那些作亂的農民無拳無勇,根本不懂打仗,如何會是幕府軍的對手?然而一連發起兩次總攻都未能得手,己方反而損失慘重,重昌不禁涔涔汗下,意識到原城中定有深通兵法之人存在。
北九州地區乃是天主教傳播的中心區域,戰國後期有大量平民甚至武士都皈依了天主教,這些人在“大殉教”後都被迫潛伏了下來,趁著這次動亂再度抬頭。因此固守原城的並非僅僅數萬農民,其中也摻雜了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浪人——四郎時貞首先是這些浪人們的領袖。
翌年是寬永十五年(1638年),元旦之日,板倉重昌硬著頭皮發動了第三回總攻,卻在原城下身中流彈而亡。一揆因此士氣高昂,到處都傳說著島津、伊達等強藩將在呼應而起,一舉消滅迫害天主教徒的德川幕府的謠言。而將軍家光則又派來了第二名聯軍統帥,那就是一門眾重臣松平伊豆守信綱。
松平信綱素有智謀,人稱“智慧伊豆”,他在仔細觀察了前線形勢以後,認識到原城防禦堅固,一揆作戰英勇,絕對不能硬打硬攻。於是信綱就指揮著黑田、鍋島、立花、細川、水野、有馬等十數家諸侯聯軍,從陸路將原城牢牢地封鎖住,斷絕補給,想要把一揆全部困死,餓死。
四郎時貞還期望長崎的荷蘭人前來救援,然而在松平信綱的指使下,荷蘭炮船卻於一月十一日開到原城附近的海面,然後向城內連開數炮。這一方面是告訴城內一揆,海上也已經被幕府封鎖,休想有一個人可以逃走,另方面也是希望從心理上瓦解一揆的鬥志——天主教有何可信?上帝又有什麼用?同樣信奉所謂“上帝”的荷蘭人,不也是你們的敵人嗎?
松平信綱的策略取得了效果,原城中糧草越來越少,一揆被迫開城夜襲幕府軍陣營,因為信綱早有防備而遭到慘敗。不僅如此,松平信綱通過審訊俘虜,了解了城中的內情,遂於二月二十八日展開了第一次總攻擊。
在一揆勢的拚死抵抗下,幕府軍付出了死亡三千人,受傷上萬人的重大代價,然而原城終於還是被攻陷了,城內剩餘的兩萬餘人,不論男女老幼,全都遭到殘酷的屠殺——四郎時貞等人也在其中,幾乎沒有一人能夠逃得性命。

修改

此外在戰後,德川家光鑒於武家法度中規定諸藩不得幕府指令不得向外用兵,導致鎮壓暴亂的行動遲緩,遂將相關規定加以了修改。

相關資料

下列三封信的發信人柯基伯克爾,是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日本平戶的商站長;收信人凡第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督,當時駐在巴達維亞。信中對起義原因,特別是起義的規模與鬥爭激烈的情形,提供了直接的文獻資料。譯文據《西力東漸本末》。
1柯基伯克爾致凡第曼信(1638年1月10日)
總督閣下:
我敬向您報告,1637年12月7日,我們接獲訊息,知道有馬地方的農民,武裝作亂,放火燒掉貴族與平民的房屋。貴族中有的被殺,餘下的都被趕進城內。
若干年前,有馬地方的領主,奉將軍之命,轉任至另外一處封地。這位領主赴任之時,他的部屬,差不多全數都留在有馬,只有極少數人隨從前去。這時,到有馬地方來上任的新領主,帶來了近於全部的他的原有部屬。舊領主的部屬們,失去俸祿後迫於生活,只能靠種田養活自己的妻子兒女。這些人雖則名為農民,實際上卻是熟習武藝的戰士。可是新領主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對這些新農民和其餘的農民,一再加重賦稅,逼迫農民繳出他們所不可能負擔的高額貢米。他以下令,將那些沒有繳出錢糧的農民,穿上“蓑衣”受刑。“蓑衣”是用粗草編成的,這種草有著長而闊的葉子,日本人稱之為“蓑”;船夫和農民們一般都將蓑衣用作雨衣。受刑時,蓑衣捆在農民的頸上與身上,另用繩索反綁雙手,然後在蓑衣上點起火來。受刑的人,不僅燒傷,且有燒死的;有的人在燃燒時,狂竄亂跳碰地而死,有的人在燃燒時,跳水喪生。這種慘劇,叫做蓑衣舞。這個為人痛恨的暴君,並不就此滿足於他的殘酷行為;他還下令,將婦女赤裸全身,倒吊起來,百般凌辱。當這個暴君在世之時,人民一直忍受著這樣的暴政。到了這暴君的兒子,亦即領主執政時,他自己住在江戶,他也仿效他父親的辦法,逼迫農民負擔起遠遠超過於他們所能支付的重稅,以至於農民只能吃樹皮草根以充飢。農民們終於決定,不再忍受,與其眼看折磨致死,還不如一下子拚命而死。農民中的某些領導分子,還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免得家人日後遭受凌辱。
天草島上的農民也起來反抗當地官吏。天草島位在長崎灣的南方,面對著有馬地方;低潮時,兩地之間可以步行往來。天草島農民,一聽到有馬地方的作亂,立即聚集島上人民;殺死地方官,將貴族諸人關禁在城堡里,農民們掌握了整個海島。天草島上農民的不滿情緒,據說也是由於他們的領主,唐津地方的領主,對他們施行了種種壓迫所引起的。唐津地方位在平戶北方約十五里之處,那裡接到叛亂的訊息後,即派出若干官員和士兵,前往天草島鎮壓與懲治禍首。他們所率領的三十七艘兵船和貨船,在1637年12月25日經過平戶,駛往天草島。他們一到島上,就遭到農民們的強烈攻擊。士兵大多被殺,船只有的被燒掉,有的被農民擄獲。只有一艘船載著兩個身受重傷的貴族,在1月3日回到平戶。
天草島的面積比平戶島大,土地很肥沃;據說那裡的米谷等類農作物,每年產量多達四萬石,這些都是唐津官吏們的收入。
這些叛亂發生後不久,有馬地方的天主教徒就與農民相結合,農民們以友好的態度接待天主教徒。教徒們燒去所有的日本佛寺,建築起一所新的教堂,供奉聖母瑪利亞像,兵士都掮著繪有十字架的旗幟。他們說:戰鬥不問勝敗,一切為了上帝的光榮,為了獻身於上帝。他們又在各鄉村中,大聲高呼:成千成萬的天主教徒和傳教士們,過去曾經無辜遭受慘刑,已到了復仇的時候。並宣稱他們都已決心為自己的信仰而殉身。
參加的人數,每天都有增加。有四十三個天主教徒,他們企圖放火焚燒有馬城,並殺死那些多在城內的貴族。因此,他們故意說了些假的好話,混進了城內。可是,仍舊引起城內被圍者的懷疑。四十三人中的一個,被捕受刑,說出了準備乘機放火殺死被圍者的計畫,於是,四十三人都被斬首,並將這些頭顱用長竿挑起,放在城牆上讓城外的天主教徒能夠看到。
有馬地方的兵士把守著各處要道,正在等候著幕府的命令。如果展開戰爭,可能要演成大規模的流血。這裡的各方面,對於這事的今後發展,正有著種種的推測與傳說。其他情形,容俟以後再作報告。
柯基伯克爾寄自平戶商站
2柯基伯克爾致凡第曼信(1638年2月17日)
……天草島的亂事已經平定,捉住了五十個叛徒;其餘的叛徒全部到了有馬地方。他們與有馬的叛徒,會合在一起,決心共同生死,繼續作亂。唐津領主的軍隊以及沒有加入叛軍的人民,就趁此占領了天草島。肥後的領主已經領著人馬到有馬。據一般傳說,經海道前來的七萬官兵,因為陸地上沒有足夠的房屋,只能住在船上;大批兵船接著停泊在海邊。叛軍的人數,老少合計約有三萬人;他們據守著已經荒廢的有馬舊城的殘址,正在籌怎樣對抗官兵。企圖偷襲叛軍,結果反而被叛軍殺傷了很多人。這次的偷襲,並沒有獲得內膳大人的命令,事前只有長崎官府知道。幕府為此嚴令各軍,不可輕易損失士卒,須等待城中糧盡,使叛軍自趨潰滅。這樣的命令,在統領各軍的貴族間,引起了若干不滿。若是遵照這一命令執行,等待的日期,當在三個月以上;從捉來的叛軍口中,可以證明城中叛軍確有著三個月以上的糧食……
柯基伯克爾寄自平戶商站
3柯基伯克爾致凡第曼信(1638年11月9日)
總督閣下:
日本的伊豆大人、左衛門大人兩位大臣要求我們派遣霹登號和戴立潑號,前往有馬叛軍所據的城堡附近。這一件事諒必已由法蘭錫士·喀隆氏在到達巴達維亞時向您作過報告了。有鑒於接受這一要求對於我們公司是有利的,所以我就決定親自搭乘戴立潑號離此前往。並在離港的二日前,先派雷蒙翻譯員乘坐公司的小艇,在樺島登入晉謁上述的兩位大臣與長崎的長官;將我們決定應命前往的事告訴他們。同月24日,我們的船隻到達了指定的停泊地點。雷蒙回來告訴我:日本貴人們很讚賞我們的迅速前來,尤其對於我親自率船前來的一事,最為高興;他們對協蒙也很優待。
次日,上述兩位大臣在長崎長官的陪引下,訪問了我們的艦船。他們視察各處,見到一切設定都是整齊精緻,大為欣賞。他們懇切地邀請我們去視察他們正在建築中的堡壘。要我們選定最適當的地位,以便裝置以前由我們運交給他們的五門大炮;並要我們教導向叛軍軍營放射炮火的方法。因此,當天我就巡視了這些地方,並向兩位大臣陳述了我的意見。同時,我們在觀察海陸之後,已知道我們的大炮對於攻城是無能為力的。叛軍的軍營雖然只是用草和席搭成的棚屋,但是城牆是用粘土築成的,城牆上的堡壘是用石塊堆砌起來的。因此即使兩位大臣真正要我們從海陸地方發炮進攻,我們的發炮也必與官軍炮台的發炮相同,不會獲得結果的。日本貴人們每天討論著圍攻的方法,遲遲不作決定。倘若一定要我們留在此地直等到戰事結束,我們就要擔憂究竟坐等到什麼日期的問題了。據外間傳說,將軍曾命令官軍須在竭力避免損失的條件下設法平定叛軍;這傳說若是屬實,我們的船隻就不可能在這一航期中按期開往台灣去了。3月12日,我們仍與前幾天一樣,正在各炮台間往來奔走;這天,平戶長官來訪,他帶來了兩位大臣準許我們駛回平戶的命令……
……城裡的叛軍曾將書信一封縛在箭上,射進官軍軍營;信中嘲笑官軍道:為什麼要向荷蘭人求救呀!日本國內不是正有著很多的忠貞義烈之士嗎!
官軍乘機襲擊,終於攻破了這箇舊城。官軍的兵數約有八萬人,此外還有不少的隨軍人夫。據說叛軍的人數,老少合計的四萬餘人;其中絕大部分都被殺戮。叛軍的四個領袖中,三個當場被殺,另一個被官軍活捉後押解到江戶城去了。這被捉的,是一個以塑造佛像為業的手藝工人。
官軍方面死亡的人數,約與叛軍方面的死亡數相等。官軍的殘廢數中,並不是全由於與叛軍接戰現時死的;一部分官軍是自相殘殺以及遭受到官軍的流彈而死的。這中間有著下述一段原因。在幕府將軍所決定的總攻日期的前一天,領主大人帶領著三千兵士,進入了為叛軍所放充的一處堡壘,並將堡壘附近的房屋放火焚燒。第二天早晨,也就是預定總攻的一天,兩位總指揮大臣已宣布將總攻延期到第二三日再發動;可是龍造寺領主還是瞞著兩位大臣,率領著他手下的全部兵士,進襲叛軍。看到這種情形後,肥後領主也趕快引軍出陣,肥後與龍造寺二軍間爭奪先鋒,相互挑釁。於是,官軍全軍陷入混亂,總指揮的延期命令已不能生效。進攻叛軍之後不久,官軍內部就自相殘殺起來了。
三個叛軍領袖以及幾千個其他叛軍的頭顱,都運到長崎島首示眾。由於這次戰事,兩軍的死屍塞滿了附近的港灣。在叛軍困守城內的時期中,城內經常舉行禮拜,每星期講道兩次。主持講道的是一個出生於肥後地方的十六歲的少年,叛軍把他崇奉為全體的首領。在四周城牆的外側,都畫有紅色的十字形,還豎起了許多小旗和木製的大小十字架。官軍攻下這城以後,按照日本的老辦法,立即毀除牆垣,將這座古城夷為平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