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山鎮志(2008)》是襄樊市峪山鎮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峪山鎮志(2008)
- 作者:襄樊市峪山鎮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宋福平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設一述(綜述)、一記(大事記)、一錄(附錄)、五十一章,近80萬字。按先述後記、先經濟後社會的順序編排。經濟成份占全志的45%。二、本志各章節上限起自1949年10月,下限止於2005年底。為保持事物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部分章節內容對上下限有所突破。
作品目錄
- 封面
- 峪山鎮志(2008)
- 《峪山鎮志》編纂工作委員會名單
- 圖片
- 襄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 襄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重建(新址)
- 張上將自忠殉國處
- 峪山鎮人民政府
- 峪山工貿市場一角
- 峪山鎮中心學校
- 峪山中心衛生院
- 峪山鎮電視差轉台
- 峪山移動通訊信號接收塔
- 小肖崗新村一角
- 峪山鎮泉水福利院
- 李運生家庭校外輔導站
- 218省道峪山淳河大橋
- 1988年6月5日《中國書畫版》
- 1988年《書面版》
- 漢江晨歌(剪紙)
- 鎮委書記孟艷清在《峪山鎮志》編篡會議上講話
- 鎮委書記陳文在《峪山鎮志》評審小組會上作指示
- 《峪山鎮志》編委主要領導和編輯部成員合影
- 《峪山鎮志》評審小組成員合影
- 峪山鎮政區圖
- 凡例
- 序一
- 序二
- 目錄
- 綜述
- 大事記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區劃
- 第三章 集鎮村劃
- 第一節 集鎮
- 第二節 村莊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節 人口分布
- 第二節 人口構成
- 第三節 人口變動
- 第五章 自然地理
- 第一節 地形
- 第二節 河流
- 第三節 山脈
- 第四節 崗坡
- 第五節 沖山口 埡泉
- 第六節 氣候
- 第七節 物候
- 第六章 自然資源
- 第一節 土壤
- 第二節 植物
- 第三節 動物
- 第四節 礦產
- 第七章 環境變異
- 第八章 種植業
- 第一節 糧食
- 第二節 棉花
- 第三節 油料
- 第四節 其他作物
- 第九章 農機具
- 第一節 傳統農具
- 第二節 農業機械
- 第三節 農機管理與服務
- 第十章 農業科技
- 第一節 良種使用
- 第二節 病蟲防治
- 第三節 土壤改良
- 第四節 栽培技術
- 第五節 養殖業科技套用
- 第六節 林果業科技套用
- 第十一章 水利
- 第一節 蓄水設施
- 第二節 排灌設施
- 第三節 提水設施
- 第四節 地下水開發利用
- 第五節 水資源管理
- 第十二章 林業
- 第一節 植樹造林
- 第二節 果樹栽培
- 第三節 林業管理
- 第四節 退耕還林
- 第十三章 養殖業
- 第一節 家畜養殖
- 第二節 家禽養殖
- 第三節 水產養殖
- 第四節 特種養殖
- 第十四章 建國初期的生產組織
- 第一節 互助組
- 第二節 初級社
- 第三節 高級合作社
- 第十五章 家庭聯產承包
- 第一節 聯產計酬
- 第二節 大包乾
- 第三節 二輪承包
- 第四節 村組幹部配置
- 第十六章 農民負擔
- 第一節 建國初期的農民負擔
- 第二節 人民公社時期農民負擔
- 第三節 實行聯產責任制後的農民負擔
- 第十七章 農民生活
- 第一節 建國初期的農民生活
- 第二節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民生活
-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的農民生活
- 第十八章 農村勞力
- 第一節 勞力狀況
- 第二節 勞動形式
- 第三節 勞動報酬
- 第四節 勞動轉移
- 第十九章 農村財務
- 第一節 集體財務管理
- 第二節 農村財務管理
- 第三節 農村債務
- 第二十章 工業
- 第一節 食品工業
- 第二節 建材工業
- 第三節 鑄造工業
- 第四節 化學工業
- 第五節 機械工業
- 第六節 其它工業
- 第二十一章 商業貿易
- 第一節 國營商業
- 第二節 集體商業
- 第三節 個體商業
- 第四節 集市貿易
- 第二十二章 運輸業
- 第一節 公路運輸
- 第二節 鄉村運輸
- 第三節 集鎮搬運
- 第二十三章 財稅
- 第一節 財政收入
- 第二節 財政支出
- 第二十四章 金融
- 第一節 農行辦事處
- 第二節 信用社
- 第三節 基金會
- 第二十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節 市場管理
- 第二節 工商行政事務管理
- 第二十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節 耕地管理
- 第二節 宅基地管理
- 第三節 建設用地管理
- 第二十七章 郵電
- 第一節 郵政
- 第二節 電信
- 第二十八章 農村政治運動
- 第一節 土地改革
- 第二節 鎮壓反革命
- 第三節 社教運動
-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
- 第五節 農業學大寨
- 第六節 村組幹部配置與待遇
- 第二十九章 人民公社
- 第一節 組織體制
- 第二節 生產形式
- 第三節 分配方式
- 第四節 管理體制
- 第五節 大隊、生產隊幹部配置
- 第三十章 村鎮建設
- 第一節 農村新村建設
- 第二節 農村民居建設
- 第三節 峪山鎮集鎮建設
- 第四節 方集集鎮建設
- 第五節 其他小集鎮建設
- 第六節 規劃管理
- 第三十一章 中共峪山委員會
- 第一節 組織沿革
- 第二節 歷次代表大會
- 第三節 基層組織
- 第四節 黨員
- 第五節 黨委工作
- 第三十二章 峪山鎮人民代表大會
- 第三十三章 峪山鎮人民政府
- 第三十四章 峪山鎮政協聯絡處
- 第三十五章 村民自治
- 第一節 村級黨支部
- 第二節 村委會
- 第三節 村民議事會
- 第四節 其他自治活動
- 第三十六章 社會團體
- 第一節 農民組織
- 第二節 工人組織
- 第三節 青少年組織
- 第四節 婦女組織
- 第五節 行業協會
- 第六節 老區建設促進會
- 第三十七章 軍事
- 第一節 民兵
- 第二節 預備役
- 第三節 峪山鎮人民武裝部
- 第三十八章 政法
- 第一節 公安
- 第二節 司法
- 第三節 審判
- 第三十九章 農村治安
- 第一節 “文革”前的社會治安
- 第二節 “文革”中的社會治安
- 第三節 “文革”後的社會治安
- 第四十章 教育
- 第一節 學前教育
- 第二節 國小教育
- 第三節 中學教育
- 第四節 在職教育
- 第五節 教師
- 第六節 教育經費
- 第七節 教育設備
- 第八節 教育管理機構
- 第四十一章 衛生
- 第一節 醫療機構
- 第二節 疾病防治
- 第三節 衛生防疫
- 第四節 婦幼保健
- 第五節 民間驗方
- 第四十二章 文化
- 第一節 電影放映
- 第二節 文藝演出
- 第三節 遊藝活動
- 第四節 圖書
- 第五節 文化市場管理
- 第六節 民間傳說
- 第七節 民謠民諺
- 第八節 民間手藝
- 第九節 文物古蹟
- 第四十三章 新聞宣傳
- 第一節 廣播宣傳
- 第二節 電視宣傳
- 第三節 新聞報導
- 第四節 報刊發行
- 第四十四章 農民教育
- 第一節 文化教育
- 第二節 政治教育
- 第三節 法制教育
- 第四節 親職教育
- 第四十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節 人口狀況
- 第二節 計畫生育
- 第三節 人口普查
- 第四十六章 村(居委會)簡介
- 第四十七章 民政
- 第一節 雙擁
- 第二節 婚姻登記
- 第三節 基層組織政權建設
- 第四節 移民管理
- 第五節 社會保障
- 第六節 地名更變
- 第四十八章 農村習俗
- 第一節 生產習俗
- 第二節 生活習俗
- 第三節 禮儀習俗
- 第四節 歲時習俗
- 第四十九章 社會新風
- 第一節 破除封建迷信
- 第二節 禁止黃賭毒
- 第三節 文明創建活動
- 第四節 村規民約
- 第五十章 特事專載
- 第一節 唱牧歌使牛勁發牛財奔小康 中共峪山鎮委員會峪山鎮人民政府
- 第二節 總結新經驗 拓寬新思路 孟艷清
- 第三節 山是故鄉綠 胡立友
- 第四節 我為上將收遺骸(外二篇) 李運生
- 第五節 姚崗 襄陽縣蘇維埃政府始末
- 第五十一章 人物
- 第一節 人物傳
- 第二節 人物記【正縣(團)級、教授】
- 第三節 名人錄
- 第四節 客籍人物
- 第五節 人物表
- 第六節 峪山鎮在外工作人員(統計表)
- 第七節 附錄:峪山鎮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花名冊
- 附錄
- 一、白蓮教眾徒起義紀略
- 二、紅巾軍抗清簡介
- 三、著述剪輯
- 四、日本鬼子在本鎮暴行略記
- 五、回憶錄
- 峪山——我心中的熱土
- 辛勤的耕耘 幸福的回憶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