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山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峨莊片區紗帽村西,與博山區池上鎮北場村、太河鎮淄河片區湧泉、雙泉毗鄰,海拔高程為77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峨莊蟠龍山
- 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
- 海拔高:為777米
- 廟宇:玉皇閣、藥王廟、玄武廟
蟠龍山,歷史遺蹟,主要景觀,古代傳說,背信棄義遭報應,八路英勇退敵偽,
蟠龍山
歷史遺蹟
自上而下有玉皇閣、藥王廟、玄武廟、碧霞之君祠、顏奶奶廟、蠶姑廟等諸廟宇,組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廟群。廟群的前面是一塊較為開闊的平地,砌有戲台、台柱,專為廟會搭建和使用。戲台的右側,有一約八立方米左右的水池,相傳為神仙冶煉淬火之用。廟群左側,是一段段城牆,從石質,形狀及城牆的走向看,應為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
蟠龍山上的廟宇,幾經破落,幾經修葺,到目前,成為峨莊現存較大的廟群之一。
主要景觀
蟠龍山主要景觀可分為兩大部分,頗具文化風味的人文景觀(碑刻藝術和廟宇文化)和獨具特色的自然風貌。
碑刻藝術。蟠龍山現存完整的碑刻有三塊,因歲月悠久,其中有些碑文字跡模糊,但其內容大略可知,屬記事、述德、銘功一類的石碑。
立於蟠龍山山鞍處廟院門外有兩塊石碑,高約兩米,寬約五十公分,厚約二十公分,兩碑均上有碑帽,下有碑座,碑額均書“重修廟,碑身皆為一面刻字,即有碑陽而無碑陰。
立於廟門右面的一塊碑,落款時間為“大清嘉慶八年(公元1804)歲次癸亥肆月初八立”,碑文有些字缺,但仍可辨認首行為“嘗謂自亘古以來,神鬼之為德,原造化之極也。而形聲始修莫非陰陽合散之所,即天地之資,分於上下,乾遭變化,坤道順動……”此碑刻石古樸、凝重,居今已近二百年了,頗具文物價值。尤其碑身,左右兩側邊緣均刻有人物肖像裝飾圖案,左右各五人,雖歷經桑,但人物肖像清晰,體態豐腴,形神俱備,栩栩如生,頗具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立於廟院左邊的石碑,落款時間為“中華民國八年(公元1923年)歲次己未桂月上浣穀旦立”,此碑文字清晰,刻筆工整,內容均為當時捐款人姓名、錢數、籍貫等內容。
蟠龍山下,蒼松翠柏,綠樹掩映,植被豐厚,春風徐徐,松濤陣陣,百鳥齊鳴,一番美景,賞心悅目,頓時心暢氣舒。
古代傳說
蟠龍山上的廟宇,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自清乾隆到現在,重修不只一次。
背信棄義遭報應
相傳,原紗帽村有一李姓人家,在到蟠龍山廟宇里進香時,看到廟宇、神像破敗,遂生善心,許下口願:要能讓我過得地千頃,羊上千,我就獨修蟠龍山。李姓人家許願過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十分富有,家中有上下兩個院落,兩個院落均為四合院,又依山修建一座三間二層石樓,從上院看為南屋,從下院看為北屋。由於羊群很大,無處飲水,便又出資在鄰村王家村購買山泉,其土地也遠至三里外的王家村邊,可謂日子富的流油,在紗帽村是獨一無雙。此時,村里人眾議,重修蟠龍山廟宇,有意讓他多出些資金。然而在重修盤龍山廟宇,要兌現諾言的時候,卻又言而無信,只捐了幾領山箔和為數不多的檁條,被村里人恥笑,都說人越富越摳門。幾年之後,一場大火,把李姓人家的財產燒光了,二層的石樓只留下了框架。為了生計,不得不轉賣給他人,土地、牲畜也賣給了他人。轉眼之間,這家就敗落下來。村里人認為這是因果報應。人在世上,理應誠信為本,背信棄義,違背諾言,當然會遭到報應,神仙自然也不會放過。從此以後,村人對神靈更加敬重,分別在“大清嘉慶八年”、“民國十二年”等幾次重修,每逢初一、十五及廟會,頂禮膜拜,篤信萬分。
八路英勇退敵偽
時值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淄川東南山里冒出十八個司令,為非作歹,欺壓百姓,魚肉鄉里,加上偽四師在峨莊大搞無人區,一時間峨莊地區生靈塗炭,餓殍遍地。我八路軍某部按照廖容標(時稱廖菩薩)的指示,拯救民眾於水火。一九四二年,我八路軍與敵偽米大一部在蟠龍山上進行了一場殊死搏鬥。米大一為敵偽大隊長,身高一米左右,人稱米大一。此人雖相貌醜陋,卻頑固兇殘。率部攻打蟠龍山。我八路軍僅有十幾人,憑藉蟠龍山的地理優勢,藉助廟宇宮殿,英勇戰鬥,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最後因彈藥補給不足,無奈撤出蟠龍山。米大一部久攻不下,傷亡二百多人,損失慘重,而八路軍無一傷亡,創下以少勝多的奇蹟。米大一很是迷信,認為是神靈保佑了八路軍,登上蟠龍山後,命令士兵將廟宇毀掉,神像也被扔到山下。隨後到村里找個陰陽先生,占卜未來。陰陽先生為保家園,對米大一說,此為凶地,走可保無性命之憂,否則,兇險至極。米大一聞此,率部向南,離開此地。
土匪逃走之後,村里百姓為感謝神仙,祈求平安,重新整修蟠龍山廟宇,除原有的外,新建了玄武廟(供奉的是在峨莊頗受尊崇的李半仙李吉清)。且不說百姓動機如何,且為八路軍在蟠龍山上憑藉廟堂,有了掩身之處,才能夠痛殺敵人,有除惡安民的寓意。日後,蟠龍山上的香火更加旺盛。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蟠龍山上的廟群也未能倖免。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念及神靈的保佑,念及八路軍為民浴血奮戰的英勇,又重修了蟠龍山上的廟宇,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