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蹄蓋蕨系

峨眉蹄蓋蕨系,屬於植物界,囊群蓋通常為圓腎形、馬蹄形或橢圓形,近全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峨眉蹄蓋蕨系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東南部、湖北等
  • 模式種:Athyrium omeiense Ching
本系概述,下級物種,

本系概述

;葉片較大,高可達1.5米,二至三回羽狀,片長圓狀卵形至闊卵形;基部一對羽片往往最寬大,闊披針形;葉中部以上羽片之小羽片或羽裂片下先出或近對生,無柄或幾無柄;葉軸、羽軸及小羽軸通常帶淡紫紅色,少有禾稈色,下面有毛,上面具有短刺狀突起;葉柄基部鱗片常為黃褐色或紅褐色。
系的模式種:Athyrium omeiense Ching
本系只有1種。分布於陝西、甘肅東南部、湖北、湖南、四川和雲南。

下級物種

峨眉蹄蓋蕨 Athyrium omeiense
根狀莖短粗,直立,先端密被褐色、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的鱗片;鱗片紅褐色、線形,有光澤;葉簇生。能育葉長50-150厘米;葉柄長 (20-) 40-60厘米,直徑3-5毫米,褐禾稈色,基部黑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葉片長圓狀卵形或闊卵形,長 (24-) 45-66厘米,寬 (20-) 30-40厘米,漸尖頭,基部不變狹或略變狹,圓楔形,二至三回羽狀;羽片12-15對,下部的近對生,向上的互生,略斜向上伸展,有柄 (長約1厘米) 或僅無柄,基部一對較其上第2-3對略寬大,闊披針形,長12-25厘米,寬 (4-) 6-10厘米,漸尖頭,基部略變狹,中部羽片狹披針形,一回羽狀,小羽片深羽裂至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約20對,基部一對近對生,其餘的互生,斜展,下部2-3對略縮短,中部的較長,鐮刀狀披針形,長 (1.5-)3.5-5厘米,寬 (0.6-)1-1.2厘米,漸尖頭或尖頭,基部對稱,圓截形,上側靠近羽軸,下側楔形,或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略有耳狀凸起,下側楔形,幾無柄或有短柄,一回羽狀或羽裂幾達小羽軸;二回小羽片或裂片 (8-) 12-15對,斜向上,基部一對較大,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9毫米,寬約1.5-2毫米,尖頭,先端有數小齒,兩側有小鋸齒或為淺羽裂,裂片密接,兩側裂片等大或上側的較大;自第二對起,向上各對羽片均與基部一對同形而漸短,但向基部不變狹。葉脈下面明顯,上面僅可見,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2-5對左右,斜向上,下部的二叉,上部的單一。葉乾後堅草質,褐綠色,光滑;葉軸、羽軸和小羽軸褐禾稈色,上面沿溝兩側邊上有貼伏的鑽狀短硬刺,下面略被淺褐色披針形的鱗片。孢子囊群近圓形或馬蹄形,每裂片1-6枚,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囊群蓋近圓腎形或馬蹄形,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
峨眉蹄蓋蕨系
分布於陝西(太白山)、甘肅東南部(文縣、康縣)、湖北西北部(神農架)、湖南(桑植、石門)、四川(大相嶺、都江堰、峨眉山)、重慶(巫溪、城口)和雲南北部(大關)。生林下陰濕處,或雜木林緣或溝邊岩石縫中,海拔9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