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蕺菜

峨眉蕺菜

多年生草本,高25~65cm ,具香味或魚腥味。根狀莖圓柱形。直徑3一5mm ,節上具鬚根,白色。莖直立近圓柱形,直徑3一5mm .具溝槽,綠白色或淡白色,節稍膨大,近無毛。葉互生,薄紙質或膜質,卵狀心形或寬卵狀心形,長4.5一8.5cm,寬4-8cm 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近全緣或略為波狀,上面綠色,背面綠白色或蒼白色。基出或近基出脈5-7條,兩面稍隆起,被極疏少的微柔毛或近無毛。側脈兩面稍明顯;葉柄長2-6(-7) cm ,無毛;托葉膜質,長圓狀披針形,長1.5一3mm ,與葉柄合生或先端稍分離,分離部分長3一4mm ,邊緣具疏綠毛。穗狀花序頂生於上部1一2節上,與葉對生,長2. 5-3.2cm ,直徑9-10mm,粗壯,多花,密集;總花梗花梗長2一5.5 cm 無毛;總苞片(5~)6(~8) ,花瓣狀,綠白色或白色。異形。大小不等,最大的寬橢圓形,長2.2一2.5cm,寬1.5-1.7cm ,最小的線形或倒披針針形,長0.7一1.4cm ,寬1.5~4mm ,其餘為倒卵狀長圓形,長1.5-2cm,寬7-10mm ,近相等;花小,無花被;雄蕊3 ,花絲絲狀,長4-5mm ,黃白色,花葯黃色,長圓形,長約1mm ,2 藥室;雌蕊3 心皮組成,上部稍分離,子房卵形,1 室,無毛,多胚珠;花柱3 ,外捲成拳狀,柱頭點狀. 蒴果不易成熟逐浙枯萎。花期5-8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峨眉蕺菜
  • 拉丁學名:Houttuynia emeiensis Z.Y.Zhu et S.L.Zhang
  • 別稱:異苞蕺菜 白折耳根 白魚腥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胡椒目
  • :三白草科
  • :蕺菜屬
  • :峨眉蕺菜
  • 分布區域:四川
多年生草本,高25~65cm ,具香味或魚腥味。根狀莖圓柱形。直徑3一5mm ,節上具鬚根,白色。莖直立近圓柱形,直徑3一5mm .具溝槽,綠白色或淡白色,節稍膨大,近無毛。葉互生,薄紙質或膜質,卵狀心形或寬卵狀心形,長4.5一8.5cm,寬4-8cm 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近全緣或略為波狀,上面綠色,背面綠白色或蒼白色。基出或近基出脈5-7條,兩面稍隆起,被極疏少的微柔毛或近無毛。側脈兩面稍明顯;葉柄長2-6(-7) cm ,無毛;托葉膜質,長圓狀披針形,長1.5一3mm ,與葉柄合生或先端稍分離,分離部分長3一4mm ,邊緣具疏綠毛。穗狀花序頂生於上部1一2節上,與葉對生,長2. 5-3.2cm ,直徑9-10mm,粗壯,多花,密集;總花梗花梗長2一5.5 cm 無毛;總苞片(5~)6(~8) ,花瓣狀,綠白色或白色。異形。大小不等,最大的寬橢圓形,長2.2一2.5cm,寬1.5-1.7cm ,最小的線形或倒披針針形,長0.7一1.4cm ,寬1.5~4mm ,其餘為倒卵狀長圓形,長1.5-2cm,寬7-10mm ,近相等;花小,無花被;雄蕊3 ,花絲絲狀,長4-5mm ,黃白色,花葯黃色,長圓形,長約1mm ,2 藥室;雌蕊3 心皮組成,上部稍分離,子房卵形,1 室,無毛,多胚珠;花柱3 ,外捲成拳狀,柱頭點狀. 蒴果不易成熟逐浙枯萎。花期5-8月。
木種與蕺菜 H.cordata Thunb. 按近,但本種全株為綠色或錄白色(莖、葉絕無紫紅色) ,穗狀花序粗壯而長。長2.5一3.2cm ,直徑9一10mm ,花多而密。總花梗較長,長2.5-5.5cm ,總苞片(5一) 6(一8) (絕無4) .異形,大小不等,長而寬,長達. 2.5cm,寬達1.7cm 雄蕊較長,蒴果不易成熟而逐漸枯萎等可以區別。
四川:峨眉山,海拔900m ,張士良3578(模式標本,存四川省中藥學校) 。
本種又叫白側耳根。白豬鼻孔,白魚腥草與異苞戒菜等。全草入藥,清熱解毒,利濕,散癰消腫;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管炎,痢疾俐小便,瘡毒等。其次期狀莖或全株或作蔬菜,涼拌菜,獨具風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