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十二莊釋密

峨眉十二莊釋密

《峨眉十二莊釋密》是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潛川

基本介紹

  • 作者:周潛川                       /            編撰
  • 頁數:118頁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3
  • 統一書號:14088-106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峨嵋十二莊釋密.周潛川.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出版(珍藏版)8品相(自然舊)開本:32開全書共:118頁峨眉十二莊”釋名??古謂四通八達的道路曰莊。12莊的創源地為四川省峨眉山。據傳為峨眉山高僧白雲禪師開派,屬峨眉臨濟宗氣功中的12套修持氣脈內景功夫練法。祛病強身者可據此鍛練文勢與小練形法及大練形法;體健者可直接鍛練文武兩勢之大練形法。一可籍此功夫為他人診治疾患,二可籍此功力禦敵制敵。本書介紹好的練法,偏重於武勢大練形法兼具文勢大練形法。從架子外象言,包括天地人3部練法,從體之氣脈講,則重在精神,貴在元氣,以通人身20部氣脈為用。 ??大練形與小練形的關係,即整體與局部之間的相互辨證關係。大練形為整體性運動,鍛練時氣血無處不到,充滿周身。小練形則具有其針對性,引氣機“單刀直入”,是單練某臟腑及病所的方法。峨眉宗丹道動靜功九次第 ??古代道家的動靜功夫,據經典及師傳大多分為“9種次第”,也就是練功的9個遞進層次。世謂“三還九轉”而後“九九歸一”。從練功的火候講,是道家“小成”、“中成”,乃至“大成”的3大階段。其中每一階段又分為3種次第。動功的9種次第依法完成後,才進行靜功的修練,這樣在坐功時,可望進步較快。靜功的9種次第依法練習完滿後(相當於釋家靜功的“小乘圓滿”),即可棄道之訣法而修釋法的2乘功夫,至於釋家的所謂大乘境界,很少人能夠達到,歷史上那些“成佛做祖”的僧侶大乘功夫圓滿者,也並不多。“先命後性”,“由道入釋”或“釋道合訣”氣功派別的層次練功法,大概如上所言,而釋家的靜坐功夫,又有共相應的次第之分,故又當別論。 ??古代道家的各種功夫修練方法,一般都遵某一部典籍由於歷代承傳保守,以及經籍文句的晦澀隱術,造成今天“泛文”甚多。“泛文”的成因,是某部經典大多被很多流派託附,終於使其經典內所蘊原始性練功內容與套用方法,兩兩脫離怡盡。絕大多數經典僅成了理論上的指導,同時也造成了丹道家所謂的“九種次第”練功法的不同解釋。峨眉臨濟氣功動功與某些靜功方法,是依據道家《黃庭內外景經》、《太上清靜經》與《陰符經》創造發揮的,其中又以《黃庭內外景經》為練功的綱目指南。考《黃庭內外景經》,晉代始有,概自魏夫人7傳至陶宏景,為茅山派的氣功心法,再經 4傳至隋唐間孫思邈。峨眉臨濟氣 功祖創於南宋白雲僧人,它的主要內容,起修于丹家脈法,是茅山派之丹道法門。峨眉臨濟宗氣功流派據《黃庭內外景經》的顯密二義,依緣有部剖述人體的生化,觀其生化之由,察其偏盛之理,從而立內景氣脈修持法訣與醫藥、服餌、施術,自控自療諸法。 ??茲將峨眉宗動靜功9種次第法內容概括如下,以供參考。 ??動功 ??(一)莊架莊由架子組成,架子練的不正確,莊的變化、過渡、交替就不能做到協調一致。所以,在學莊架動作時,要求從小練形下手(即分解練法)、先學練好某一架的正確姿勢,再學練另外的動作,一般是先將莊法中較難的動作練好後,再將分解的動作合一,穿殊成串即完滿地組合成完整的莊架。一套莊法中要掌握肢體升、降、開、合的要領與交替交換姿勢時的協調,外三必須合一,才算練好。具體學練時,可先照陽剛,撥伸、剛硬的要領練習,但忌僵拙勁力。然後再將陽剛、拔伸、剛硬大力過渡到陰柔、緩舒、松靜。若不如此,初練者在身體筋短肌僵的狀態下,即練放鬆,不但不能松而致靜,長久如此,反而練成僵勁、拙勁、短勁、滯勁或懈勁。相反,如經過拔筋易骨的階段,動功中松的問題很易解決,大力陽剛氣勁也很容易轉換成內力陰柔氣勁。由外壯渡到內壯,由剛渡柔,柔中蘊剛,始於由陽入陰,陰自返陽,持大剛似柔,大柔似剛。剛柔相濟,功夫進步也快。然後配合2,3次第的呼吸、意念,無論架子的或升或降或開或合,均能體現出“松沉、虛實、內外柔”的7字訣要領,達到莊架練形的標準。 ??(二)調息初次第的莊架完成後,即可形引氣勁,並配合吐納口訣。首步要求莊架的升降開合與呼吸升降開合,有內里機制的密切聯繫。或架升息提、或架升息降、或開合、或架子下降息道反升、或隨之沉下、或傍開、或內斂,必須有機地相應配合,才能陰中顯陽,陽中抱陰,做到內外一致,表里相隨,為內外六合奠定牢實的基礎,初練者按一定的姿式,配合升降開合的“嘶、嘿、噓、噻”練氣方法,也可以運用9種呼吸的訣法,使外象的筋骨皮肉,內景的五臟六腑氣脈同時鍛練調濟,以達“練精化氣”的目的。 ??息法的配合不是機械的,群體練功屬用同一訣法,但因氣脈陰陽虛實的差異,還須因人施教,因症擇功。由此音符息法或9種息法用於動功2次第,教授者必須掌握調息。 ??(三)修脈3次第的修脈,是在姿勢、呼吸的基礎上融加意念活動,講究架子、融氣、修脈3者結合融一而以修脈為主,屬動功神與氣合的訣法,為“練氣化神”功夫定下基礎。此時的修脈,需要開眼觀的觀想法,(釋家稱硯想,道家稱攝法,不盡相同)即通過張目修觀相應脈竅,進修肺、心、肝、脾、腎、五臟氣脈的方法。 ??(四)修觀4次第以後,可不管呼吸,此時應已達到“息而無息,不息而息”的息調地步。進而閉目修觀,觀五臟的光氣反應。可先閉目觀視每指的青黃白黑本髒光色,進而在蛹動時,修觀五色光。4、5次第時,可繼觀光上開花。 ??(五)觀照在閉目修觀的基礎上繼用照法,繼觀身體的長短。此時體內真氣已可隨意指揮,能夠分經練脈,一般在氣機升時,感列身體變高伸長,氣機下降時感覺身體變低縮短,觀山如丘,視河如溝。動作開合升降時,亦可行觀照,如通臂時觀照手如蒲扇,伸縮時觀照臂之一長一短,又可觀日月雙輪,即左日右月分掛半邊於左右手與臂下,捧沙掌姿勢下降,手下收內合時正值高騎馬襠勢,再繼觀日月合壁,一般先發紫光,次發黑光,繼之一閃變幻為白色,收入下丹田後,然後低樁定勢捧沙掌等。 ??(六)化光做由外景收入內景的功夫。內收方法,要從日月雙輪的中心觀想即可合之為一,一般由紅轉紫,發黑光,繼如電石火花之一閃,即似皓月當空。身體健康者,內收時直接收入丹田。下虛者從下丹田收入再照中宮、泥丸宮,然後再經中丹田歸收入下丹田;如中虛脾胃病患者,收入中宮再移照上丹田,再往下觀照中丹田後方歸收於下丹田,陽虛者收入祖竅,(具體方法須收看玉枕,不可收看祖竅)經中宮, (具體方法是內視7椎及左右旁開寸半的血之大會膈俞穴)至下丹田。(下收內視黃庭)至此,練功者可以初步“忘身化光”,可以初步內視臟腑經脈流注情狀,可以用“分光治病法”調整人體的氣血盛衰。 ??(七)忘身自己身感不復存在,呈見遍體光明,身如氣泡的境界。 ??(八)忘化進一步則達忘身化光階段。但此時12部經脈仍如蛛絲髮晶光,不能盡退,觀照脈外仍有極薄之氣泡。 ??(九)假我即舊說的“十二宮神”出現,也是動功的“練神還虛”階段。緣於練功的氣化反應,此時心理現象則為12部脈宮位自見,識神自現。完成9次第時,再練靜功,可用清靜法門化練“十二宮神”。即以情制性,以性養情,直接用調息的功夫溫養,不必運用周天搬運功的吐納口訣。以我即是光,光即是我,光我不二,定慧合一或我本發光,光為我化等訣法施以直接練養。接下的靜功方法可參考明字莊中的“清靜歸一法”介紹說明。 ??以上動功9種次第,除風字莊外,均可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靜功 ??(一)調息“神與氣合”,呼吸導引,生熱起火。 ??(二)周天搬運“舍氣從脈,神與脈合”,做內景大周天河車搬運功夫(相當於其它功法的小周天搬運,但又不盡同),氣脈循行人身浮支,尚未進入里支。 ??(三)五氣歸元繼周天搬運之後,五臟真氣由去而還,謂之歸,即還丹。五氣屆歸黃庭之時,徑由玄牝發生肚皮只向前凸或搖擺,而不入黃庭的現狀,此時即為“五氣歸元”境界;往往呈現“單吸不呼”(深緩細柔長之吸,自由之呼)的息調狀態。 ??(四)五氣朝元觀照黃庭中心,使歸元之五臟真氣回玄牝黃庭不動,制伏真氣在下丹田內的前後左右擺動之狀,呈現肚皮內吸,如貼背脊,但玄牝仍微動,互為左出右入的境況。仍須繼續觀照黃庭。此為“五氣朝元”境界。 ??(五)現心光觀照黃庭後,黃庭部位慢慢即會發光以致忘身。由於人體的陰陽虛實差異,有人為先化光而後忘身,亦有人是先忘身而後化光。此時氣脈已不外行。里支相通。 ??(六)見性光黃庭部位光現為心光,繼續觀照黃庭內心光的中心,可破心光而見性光,而見由蛋大到豆粒大小,如燈花狀的金色尤團。此光明而不大,亮而祥和,不刺雙目。向四外發展時則霞光萬道。意向四外觀照時,可觀視經絡如蛛絲,到穴位處則亮如明星。其不亮處屬病態,可將性光移向之變亮後再移回原處,用此內照病處有效。性光的移動路線是按經路往返,光團如燈火,上尖放射。(有少部分人尖朝下)此時切要注意,使“焰升火不升”,否則大偏由生。 ??5、6次第時,為心光、性光出現之際,至7次第“歸真”以練“十二宮神”,已接近釋功之定境。在5、6次第第心光、性光出現之時,又可做“飛晶入腦”的功夫。即心光出現後,念動,先吸氣將光色從任脈降至丹田,轉彎內吸攝入腎臟,再吸氣,將光色從督脈下攝入腎臟。此時心光已滅,性光之金球出現。可用“吽”字訣,全丸可以化為飛沙晶狀而入腦,(飛動為情的作用)再還入黃庭而入定。(入定為性的作用)飛晶入腦與還入黃庭而入定時的氣脈,為均在里支行走,與初步的搬運功夫浮支循行道理一致,體現出精粗的不同差異。做飛晶入腦的功夫,必須在心光出現後才能施行,此時之心光,古謂之“真情”。可運用情的作用以飛動上升,又要破情見性,使情性相制,見性光入黃庭而坐定。 ??(七)歸真即舊說的凝修“十二宮神”功夫。“十二宮神”為“假我”,將“十二宮神”凝練合一,即舊說之“胎元”凝固。《黃庭內景經}謂曰“黃庭真人”出現,因練法不同,胎元又有“真我”、“先天真一之氣”、“內金丹”等多種稱謂。古人所講這些修練術語,不可迷信理解,當視為練功高級階段能量流團集中質化的體現。人身12經絡因氣化作用,“意神”所使,聚則為一(胎元),散則十二,道家又你此境界名“身外身”。對於臟腑有病象者,12經絡難練合一,“十二宮神”不能全部出見,但又缺其一部皆不能達到“歸一”,值此時,峨眉宗丹道家往往籍外丹固魂丹以助之。 ??(八)出竅即舊說之出“陰陽神”法。此不贅述。只提供一下區別“真出神”或“假出神”(幻覺)及走火入魔的鑑別方法,供同道者參考。如為真出神,無論是所謂出“陽神”或出“陰神”,均身如鐵石,全身僵冷,呼吸停頓,心臟不跳。但窗門或泥丸及心口微暖,以針刺身不出血。如為假出神或“由幻入魔”之時,則呈呼吸微弱,手足冰涼,全身反熱之狀,以針刺身即刻出血。 ??(九)溫養鞏固上8次第所練,使發生情性相制且相養的作用。致人體陰陽平衡,使水火不離,就要以念制念,以楔出楔。具體做法是鉛汞抽添,以腎水制心火,以心火溫腎水。此階段已能歸一,故腦中已無雜念,又因此“一”為空,尚非“真空”,故空有光色明暗的變化,為念有二的表現,亦可謂為雜念,可用下照上升以行調整。光色過明,即為雜念往上,要向下照之,行以火溫水的法度,光色過暗,即是念下沉,要向上升之,行以水濟火之法度。 ??按:在坐功中,有人發生練功中走丹的現象,或者是有前陰漏氣的感覺,均為功夫做壞。是時因氣脈走到前陰發生美感,致起淫念走丹。(如同時配服固精丹,可免此之偏)其練功解救方法為:在前陰衝起後,抓緊機會,一吸便提,即吸氣時同提會陰,一提便意住黃庭內。心光現後,繼做飛晶人腦的功夫。飛晶入腦後再從中脈還丹入黃庭,發揮情性相制相養的作用,三三九轉,同是九轉還丹的功候。由此而練也可視為采練自身大藥的上乘功夫。但如此練法,可渭功夫欲出或已出偏時的解救方法之一,用以備萬一之施。如未有走丹現象,不可效法著意施為,免誤致“房中術”的邪徑。

作者介紹

周潛川(1908~1971),字笛橫,祖籍四川威遠縣,世居成都,生於書香世家,幼年熟讀經史, 後又嘗入教會學校學習西醫和拉丁文、英文,早年從軍為護士;後得岳丈資助,入國立武漢大學;又以官費赴英國學軍工化學。1939年患大病,當時經名醫多人醫治無效,漸至臥床不起。後經峨眉山高僧永嚴法師醫治病癒。遂投師永嚴法師。法師遂以峨眉密傳功法及醫術精要,贈以“鎮健居士”法號。此為峨眉傳統氣功密術傳於俗人之始,為峨眉氣功廣傳於世開了先河。周潛川離軍後,負笈峨嵋、貢嘎、青城、武當諸山,遍訪民間宿醫與精諳醫術之僧道,獲益良多,家資亦盡耗於此。個人天資與如此經歷,使得周氏之學既能旁及諸子、術數、氣功、武術,又始終以醫家的理論與實用技藝為核心;既得道家真傳,又旁通儒佛兩教;既有留學海外的經歷和西方近代實證科學的薰陶,又能堅持東方傳統文化的韻味。這些都是一般醫林人物難望項背之處。其所成就的頗具特色的一家之學,自然與古往今來靠文字功夫吃飯的“醫學教授”、以及在這個知識體系下養成的醫家不同;當然也與各承家技,混飯餬口的江湖郎中有異。
抗戰結束,周氏懸壺上海。50年代應社會名流之邀來京施診;又以效奇而蒙諸翁向中央舉薦,遂在衛生部某副部長的安排下,由上海遷至北京“三時學會”舊址應診,晚間開講授業。記得當時周氏的診費為人民幣5元(足夠維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貴的診費足以說明其“身價”。60年代初,因治癒山西省委秘書長之頑疾痼病,又被盛情邀請到太原,在省中醫研究所進行人體經絡、中醫中藥理論研究,同時傳授峨眉氣功功法。此間周氏每年應邀赴各省、軍區為高層人物治病,講授氣功與養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難入獄而亡。周氏以寫書、授徒、煉丹為平生之“三願”,但除了在山西工作期間曾撰寫並出版《氣功藥餌療法》、《峨嵋十二莊釋密》外,其他均是述而未刊的草稿與課授生徒的講義,其門人將這些材料記錄整理成《丹醫語錄》若干卷,相互傳抄或油印散發,周氏著作總文字約250萬字。
周潛川在“文革”前就陷入冤獄,倍遭迫害,是河北保定市委書記王覺民冤案的同案受害者,1971年逝於獄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得徹底平反。衛生部中醫局局長呂炳奎在1985年曾說:周潛川是我國氣功的一代代表人物,他的冤獄不能不說是我國氣功發展史中的-個損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