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雪霽圖

峨嵋雪霽圖

《峨嵋雪霽圖》是明代畫家宋旭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峨嵋雪霽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25厘米,橫101.5厘米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作者:宋旭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描繪了白雪皚皚的峨嵋山一景,上方層巒疊嶂,巨大的峰巒,巍峨雄偉,山頂上一叢叢灌木樹林,給人一種泰山壓頂的威力之感。古剎寺廟遍布山間,遙望山閣寺院,似有鐘聲徐徐而來。山峰的底部隱沒於一片煙雲之中,煙嵐迷茫,從谷中潺潺延伸而上。山峰間流瀉而下的一線銀絲瀑布沿著彎曲的溪床奔騰直瀉,溪聲、鐘聲交織成趣,山間小徑蜿蜒曲折而上,忽現忽隱,直至消失在群山叢林之中:有四個送貨的擔夫行走其間。山下有一溶洞,六人相對圍坐其間,有的在觀景,有的在交談,閒靜逸致。人前擺設著食物,似乎在誦佛念經,人物的神態各異,神形兼具,十分生動。
畫幅上自識:“峨嵋雪霽,萬曆乙巳(1605)秋九月,望前日寫榫李,八十一翁宋旭初暘識。”

創作背景

峨嵋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這裡群山疊嶂,山峰林立,山勢逶迤、雄奇幽深,松林萬壑,寺院廟宇,互相映帶,可謂山巒秀媚,景色十分優美,素有“峨嵋天下之秀”之譽。這裡秀美的景致,歷代文人墨客,過此無不思緒起伏,感慨萬分,吟詩作畫,以抒發其情懷。所以,峨嵋山美景成為歷代不少畫家作為創作的題材,此《峨嵋雪霽圖》反映了大雪紛飛時節的佛事生活。

藝術鑑賞

此畫作者將峨嵋山宏大場面,僅選取一景來著意描繪,全圖結構充實飽滿。作者善於將人物、溪流、峰巒、古木、飛瀑、山徑、寺廟等融合為一體,緊密相連。在繁複的景物中,由於畫家十分重視墨法所表現的畫面內在之美,且十分注重用筆分明,使攝取的景物都能分辨出來,故此在有限的畫面,呈現出畫有盡而景無窮的景象。布局方面,畫家畫山,筆法謹嚴,雖滿紙是墨,然而,卻以密中有疏,實中有虛的布局和安排,令人暢神達意。畫分布得體,大擴境界,節奏感也強。山石先以墨筆勾出,陰暗部分施以皴擦,即用細長皴法勾勒後再染淡彩,以托出雪的皎潔。山間遠樹繪以鹿角枝點綴,以顯示樹木的茂盛。至於人物、板橋、溪流、樹木、廟宇等均畫法秀麗.筆墨蒼勁。由於作者實地考察,善於欣賞山泉美景,並精心構思,故其畫中符別注重寫實,深刻而工整地概括出峨嵋雪霽的自然景象。觀此畫,如觀者置身於峨嵋山中來欣賞這別有意境的景色一樣。

作者簡介

宋旭(1525—?),明代畫家。字初暢,嘉興(今屬浙江)人,家住石門,遂以為號,後為僧,法名祖玄,又號天池發僧,景西居士。學畫於沈石田,工山水,兼長人物,亦善詩,工八分書。所畫山水,峰巒樹林,蒼勁古拙;巨幅大幛,亦頗有氣勢;並常以八分書款,行筆勁秀。神宗萬曆(1573—1620)間名擅一時,嘗繪白雀寺壁,時稱妙絕。世稱蘇松派,為吳門派的支流。趙左,沈士充、宋懋晉等都出白他的門下。傳世作品有《萬山秋色圖》《雲巒秋瀑圖》《峨嵋雪霽圖》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