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清風樓,宋元祐中改為連雲觀,明知州王卺改建為書院,名“峨嵋”,為生儒講學之所。嘉靖元年(1522)同知薛祖學遷建州治之東北,有格致堂、舞鶴軒、蓮池等。原址改為烈女祠。十六年和州州判王朝用移祠於城南,書院遷回原址重建,隆慶間擴建,更名古和書院。萬曆間遷後山西麓,更名“雲興”,有立雪堂等房舍。清康熙中,遷北門街。乾隆十五年(1750)知州劉長城以院址“湫隘近市,廨宇卑逼,未足以贍師生”,“為廣教澤,以招來許”,“仿晦翁體例”,又遷建城東射圃,有大門3間,講堂3間,後堂5間,為山長居所,左右翼12間,東西廂齋舍18間,為生徒講習之堂。客座、倉廒、庖湢俱備。時山長何忠相,博學善文,經其講畫,多所成就。十七年增建。後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峨嵋書院
- 別名:清風樓
- 地址:安徽和縣
峨嵋書院
位於安徽和縣。
原為清風樓,宋元祐中改為連雲觀,明知州王卺改建為書院,名“峨嵋”,為生儒講學之所。嘉靖元年(1522)同知薛祖學遷建州治之東北,有格致堂、舞鶴軒、蓮池等。原址改為烈女祠。十六年和州州判王朝用移祠於城南,書院遷回原址重建,隆慶間擴建,更名古和書院。萬曆間遷後山西麓,更名“雲興”,有立雪堂等房舍。清康熙中,遷北門街。乾隆十五年(1750)知州劉長城以院址“湫隘近市,廨宇卑逼,未足以贍師生”,“為廣教澤,以招來許”,“仿晦翁體例”,又遷建城東射圃,有大門3間,講堂3間,後堂5間,為山長居所,左右翼12間,東西廂齋舍18間,為生徒講習之堂。客座、倉廒、庖湢俱備。時山長何忠相,博學善文,經其講畫,多所成就。十七年增建。後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