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是甘肅省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首批示範性博物館,岷縣首家通過省文物局備案的非國有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 地理位置: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岷陽鎮青年街27號
  • 類別:非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6年6月1日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7:00
  • 地點:岷縣岷陽鎮青年街27號
  • 館藏精品:元代波斯壺、清代木輪馬車
  • 主管單位:岷縣文化廣播影視局
  • 藏品總數:610件(套)
創建背景,創建過程,創建目的,取得成就,工作特色,

創建背景

岷縣,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地方,遠古時期就有先民們在這裡漁獵耕織、生存生活,縣內有“葩地坪遺址”、“山那樹扎遺址”等眾多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岷縣,是一個商貿繁華的地方,隴上旱碼頭的地理位置促使岷縣長盛不衰,千百年來這裡商賈雲集,是有名的“商都”;岷縣,是一個底蘊豐厚的地方,“中國花兒之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洮硯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孕育出岷縣豐富而又特色的文化氛圍;岷縣,更是一個具有紅色基因的地方,1936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縣三十里舖召開了著名的“岷州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的“加油站”。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清代木輪馬車,是全省現存最大的馬車之一。
岷縣歷史遺物殊多、複雜多樣、特色鮮明,在全省都是獨樹一幟、璀璨奪目的。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接待室

創建過程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特色大縣作為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依託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洮硯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搶抓“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歷史再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機遇,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加快文化大縣建設步伐。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彩陶展區
市政協委員馬逢武適時向主管部門遞交了《設立“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的申請》,馬逢武投資400萬元,在岷陽鎮青年街27號建成近600平米的館址,其中展廳350平米,經省文物局審核備案並同意設立,已取得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自籌建以來,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省文物局、市文物局和縣宣傳文化部門相關領導和專家多次實地調研指導,從籌劃到布展、從細節到方向,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和有力的支持。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元代波斯壺,反映出古岷州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地

創建目的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展出的400多件紅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館藏精品,充分展示了岷縣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資源。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將秉承“留住岷縣特色、弘揚岷縣精神、繁榮岷縣文化、促進岷縣發展”的宗旨,成為岷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力爭打造成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民族團結教育基地。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清代地圖,對於研究清代行政區劃,地名變化具有重要價值。

取得成就

1、2016年12月6日,通過甘肅省文物局實際檢查後,被省“歷史再現”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為甘肅省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首批示範性博物館。
2、入選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15年全國博物館名錄。

工作特色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並結合實際認真落實博物館工作的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陣地功能,全面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各項工作得到了全新發展。工作開展如下: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清代拔步千工床
1、陳列展覽方面:我館建築屬框架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臨街兩層,依功能及展覽布局規劃,共分為三個區域,即倉庫(地下室)、一展廳(一樓)、二展廳(二樓)。我館立足實際,設立了《多彩民族、魅力岷州——民族民俗歷史陳列展》,主題明確、特色突出,充分反映出茶馬古道上的岷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漢、回、藏、羌等多民族長期融居、和諧發展的地方。
2、藏品管理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條款,制定了《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和《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文物徵集管理辦法》,保管工作嚴格做到:制度健全、帳目清楚、鑑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通過多方徵集和舊藏,已有文物500多件,成為研究岷縣歷史、人文、商貿等方面的重要基地。
3、開放運行方面:我館堅持實行全年每天9:00-17:00的開放制度,許多市民滿懷興致前來參觀,日均接待遊客50人次左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讓岷縣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不僅有了說頭,而且有了看頭,是岷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更是完善岷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熱心接待每一個來館參觀的觀眾,牢固樹立觀眾至上的服務意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了《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章程》。
4、消防安全方面:我館始終把安全保衛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派出工作人員參加全縣公共場所消防培訓班,結合實際制定了《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辦法》、《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消防安全預案》、《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應急處置預案》、《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公共安全事故預案》,堅持日查、周查、月查的安全檢查,嚴格做到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維護。
5、社會教育方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市縣相關檔案精神,充分發揮陣地教育功能,通過參觀博物館和詳細講解,讓民眾了解過去、知道現在,回眸歷史、展望未來,使他們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燦爛文化,感受改革開放後的豐碩成果,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館長馬逢武向遊客講解岷縣的悠久歷史和自然人文資源
6、青少年教育方面:我館已經與岷縣部分學校取得聯繫,組織師生分批次前來參觀。並結合中國小素質教育,通過與學校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把愛國主義教育帶到課堂。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
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
6、宣傳推廣方面:一是在臨街外牆設立了宣傳欄,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宣傳文物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完善信息報送機制,將我館的特色工作以簡報的形式及時報送縣文廣局、市文物局等業務主管單位。三是開通了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及時普及文物知識和國家政策。四是圍繞特色工作積極聯繫縣內外媒體,甘肅日報、定西日報、定西電視台、岷縣電視台等媒體對我館和館長馬逢武進行了專題報導,社會影響力得到有效提高。
7、做法及經驗方面:一是積極開展創先爭優,館長馬逢武榮獲定西市“文物安全工作先進個人”。二是岷縣是一個多民族融居的地方,我館作為民族民俗博物館,充分揮發民族團結教育作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突出特色、豐富內容、創新方法,積極傳播各民族和諧發展的正能量,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宣傳教育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館長馬逢武榮獲岷縣“統戰工作先進個人”。三是積極參與公益事業,2012年岷縣“5·10”特大冰雹山洪土石流災害發生後,館長馬逢武捐助1萬元現金,還無償支援一輛大巴車義務運送救災人員和物資,2013年岷縣“7.22”地震發生後,館長馬逢武拿出2萬元購買了近200箱草莓罐頭、大豆和10000多個饅頭,送給抗震救災一線的廣大救援官兵,事跡被甘肅日報、定西日報進行專題報導,先後被評為市、縣兩級“搶險救災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