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栽植,光照與溫度,澆水與施肥,整形,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具肉質長根。葉叢基部由鱗片、葉柄包疊成假莖狀,高2-6厘米;鱗片披針形,乾時膜質,褐色,有時頂端被黃粉。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漸狹窄,邊緣具小圓齒或近全緣,厚紙質,幼時兩面被微柔毛,漸變為無毛,無粉,中肋寬扁,側脈不明顯;葉柄具寬翅,通常稍短於葉片並為鱗片所覆蓋。花葶高8-25厘米,上部被微柔毛和小腺體;傘形花序1輪,具3-15花;苞片線狀披針形,長5-8毫米;花梗長5-20毫米,被小腺毛;花萼狹鐘狀,長7-11毫米,分裂略超過中部,裂片披針形,先端銳尖或稍鈍;花冠藍紫色,淡紫紅色或淡紫色,筒部顏色較深,冠檐直徑2-3厘米,裂片披針形或窄矩圓形,常與筒部等長;長花柱花:冠筒長約1厘米,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4毫米,花柱長約5.5毫米;短花柱花:冠筒長12-13毫米,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8毫米,花柱長約2.5毫米。蒴果筒狀,長8 15毫米。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濕草地和山溝中, 海拔2700-3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甘肅南部(岷山),青海東部(互助)和陝西南部(太白山)。模式標本為采自甘肅南部的種子培育所得的一植株。
繁殖方法
播種
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難點,因為此屬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芽或發芽率極低。所以適時採集種子是實現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種子萌發持續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後7-10天就開始萌發,一般在萌發開始2-3天內進入萌發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后開始萌發,元旦至春節期間處於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該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但生長的幼苗全部倒伏。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但有研究表明,只要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播種技術,種子萌發的上限溫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赤黴素、ABT生根粉等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可以促進萌發。此外,濕度、培養介質等也是影響報春花屬種子萌發的重要因素。總之,控制好各種理化因素,掌握好播種技術,是實現植物引種栽培的關鍵。
扦插
報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可以進行扦插繁殖。目前,僅採用分根法對少數低海拔區的品種進行了繁殖研究,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但是,分根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對原生植株的破壞。
栽培技術
栽植
一般作溫室盆栽。當苗長出5-6片葉時先移植入小盆中,待長山7-8片葉時再移入大一點盆,口徑為15-17厘米的盆為宜。盆土選用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河沙1份混合的培養土,再加入適量腐熟的廄肥和熟石灰,栽植不宜過深,否則易爛莖,以根際與土平為準。定植時間最遲不遲於令其開花口期前的第90-100天。苗應進生長健壯、葉色好的苗。栽後澆水,置於陰涼處培養一段時間後再進入正常管理。
光照與溫度
喜涼爽,忌高溫是報春花對溫度的基本要求。適宜生長溫度,白天20℃,夜間5-10℃。在12-22℃均能生長良好。溫度過商植株生長緩慢,在較低溫度下剛花色濃艷。在充分生長的條件下,進行10℃低溫處理,可促進花芽分化,在12℃溫度環境中則花朵開放的時間更長。花芽分化後,在15℃溫度條件下,葉只要保證長日照,可提前,開花。夏、秋季要進行遮蔭或放在疏蔭處,進行降溫,避免陽光直射,並保持通風良好。冬季入低溫濕室,溫度保持在5℃以上。
澆水與施肥
初植苗要控制澆水,促進根系生長發育。生長期要注意澆水,使盆土保持濕潤偏乾狀態,不可過濕。如跟缺水出現葉片萎蔫,可先往葉片上噴水,再適量澆水。生長期每月施3-4次稀薄液肥,忌施濃肥,最好多施磷、鉀肥,有利於花多,花色艷麗、施肥時,不要將液肥噴濺到葉上,若濺到葉上,應清水沖洗十淨。
整形
修剪花凋謝後應及時剪去花梗殘花,摘除枯葉,加強管理,可延長花期。
本種提示
本種與紫羅蘭報春P. Purdomii Craib極近似,其異點僅在於花冠裂片的形狀和冠筒顏色的深淺。此外後一種花冠裂片通常短於冠筒,花葶頂端被粉。W. W. Smith和Fletcher(1942)在其專著檢索表中對上述2種花柱與花萼長的比例,以及雄蕊著生部位的記載不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