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無雙

岳無雙

岳無雙,本名趙宇航,字凌韻,號孤儒。“80”後知名作家,詩人,詩詞評論家,網路傳媒職業經紀人。文風古韻盎然,文言功底紮實,筆鋒銳利。其“以誠待人,想人必以誠待我”、“上人交心,其次交身,再次交酒,其下交金”等真誠的言語打動了無數同道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岳無雙
  • 出生日期: 11月8日
  • 職業:作家
  • 性別:男
簡介,人生格言,文學創作,主要作品,個人自述,《鐵血國殤系列》,精選段落,個人詩集,閒言雜詩,七言,岳無雙語錄,

簡介

職業: 自由撰稿人,作家,詩人,詩詞評論家
代表作品: 《鐵血國殤系列》、《談判專家系列》 
別名: 小岳、無雙、雙哥 
身高: 1.73m 
國籍: 中國 
體重: 63kg 
出生地: 黑龍江、哈爾濱 
出生日期: 11月8日
性格特點:傲上而不辱下。

人生格言

光陰無窮極,性命無所依。 
醉臥美人膝,談笑無還期。 
——《茶後閒言》·岳無雙 
北國慕春朝,東巒迎秋遙。當年賦岳曲,今時憑雙鵰。 
百馬趨漸離,單騎赴康橋。異日窺許洛,不做桑榆悼。 
——《病中感懷》·岳無雙

文學創作

岳無雙為趙宇航的筆名、網名、以及文學作品中主角名,即一切虛擬世界中的代號。2006年出道,極其擅長古文及半文言寫作,先後創作鐵血國殤系列之拂塵望月、若血殘陽、北塞風雪、覺華烽火、狼煙再起以及未完成的碧血忠魂、俠骨猶香、吳鉤斷義及鐵公嘯天等等,其中最受讀者歡迎的是早期部分發表的《鐵血國殤之北塞風雪》。另著有都市懸疑談判小說《神談岳霽雲》、《談判專家歐陽羽》等。

主要作品

協商出版: 
鐵血國殤之北塞風雪 《神談岳霽雲》、《談判專家歐陽羽》 
未發表待出版系列(依情節順序): 
鐵血國殤之拂塵望月 
鐵血國殤之若血殘陽 
鐵血國殤之烽火覺華 
鐵血國殤之狼煙再起 
鐵血國殤之碧血忠魂 
鐵血國殤之俠骨猶香 
鐵血國殤之吳鉤斷義

個人自述

岳無雙的理想,則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岳無雙認為,古文或半文言文較之現今文體,猶如古時文辭較之八股,大同小異罷了。而八股文的起點高,行事循規蹈矩,框架稜角分明,所以難度很大,可一旦八股文的框架在你腦海中成型,那么不論唐詩宋詞亦或是散文絕句,均可信手拈來,絕非虛言。本人目前,就選擇了這么一個起點,雖說跨度很大,但我認為值得。

《鐵血國殤系列》

章回題目成詞
《少年游·燕京驟雪》(一、二回) 
青衫單騎赴邊城,醉酒百勝鳴。將士軍前,美人帳下,南山險峰行。 
錦帆百騎劫敵營,笑談千載兵。騎虎逐鷹,計行謀聽,西關鑌鐵迎。 
《蘇幕遮·策馬玉關》(三、四回) 
男兒淚,紅顏傾,少年意氣,仗義助豪英。一日忠憤效信陵,城隍廟內,橫劍斬閹佞。 
身方挫,過非輕,兄弟重逢,刀鋒向天橫。三千甲兵難再興,歡喜嶺前,良言須自省。 
《破陣子·橫戈蕩寇》(五、六回) 
百士鳴金棄暗,匹馬亮銀投明。一飯之恩身難報,兩語不聞聲漸悄,方知是今朝。 
單騎掠陣擒將,橫戈蕩寇鏖兵。龍虎相鬥見鑌鐵,道佛爭雄失泅龍,恩怨萬千重。 
《漁家傲·笑裡藏刀》(七、八回) 
千里鶯啼綠映紅,壯士斷腕敬古松,是非成敗轉頭空。已寒冬,身留一劍赴愚忠。 
南嶺酬恩無二諾,北塞踐約重一言,借刀殺人方寸間。勿爭先,笑裡藏刀不共天。 
《浣溪沙·暮色風塵》(九回) 
朔雪飄飄覆玉關,禍起蕭牆耀金環,易水蕭蕭何辭為? 
白羽神箭朝天去,拋磚引玉唯君來,黃雀在後惜吾懷。 
《蝶戀花·角聲滿天》(十、十一回) 
蒼鷹伏虎身方至,紫影嘆痴,無計悔今時。打草驚蛇念已遲,單騎赴義誰人知? 
五行軍陣鴛鴦啼,泰來否極,青衫映旌旗。龍嘯西平千山寂,鷹臨北巔萬雲低。 
《西江月·塞上胭脂》(十二回) 
遠山茫茫觀陣,近巒侃侃將兵。三軍直取探囊物,誰料嫁衣他補? 
大功凜凜垂成,小計隱隱無爭。一合不耐紫微定,後世誰人與聽!

精選段落

卻說這路騎兵,不愧為滿洲八旗之精銳、長矛之鋒尖。略觀其陣,閒靜之時難如知陰,即深密藏形,似陰霾瀰漫,莫變辰象;得令一刻動如雷霆,即驅兵接戰,似疾雷驚閃,觸之則折。只待山巔一聲令下,頓時駿馬嘶叫之鳴如雷公驚吼,精甲喊殺之聲似共工驟臨。其勢猶若紅雲一般忽降北山之南,儼然烈焰蜂起突顯前屯以西。軍馬積威之所至,身陷鴛鴦五行軍陣中明軍皆為之奪氣。 
人物卷宗
狼煙覆夜雪,烽火繞邊關。飛將困長平,胡馬度陰山。
藕斷絲仍續,唇亡齒猶寒。青衫雪夜去,不復與家還。
——《趙世龍》
淮南有虎將,智勇匹羅楊。鳳陽聲先震,汴梁飲金湯。
叛師憑義氣,臨敵膽勝狂。覺華身死日,猶聞鐵骨香。
——《金士麟》
邵武尋羅立,元素有臂支。三載巡邊事,一朝赴京遲。
關東策馬日,遼西鏖戰時。百戰身難挫,千里嘆主失。
——《羅立》
禮烈無犬子,克勤勝虎痴。青羅媲三尺,荊王唯一持。
周郎臥病日,衛介薄命時。雖嘆中道殂,遺計千載知。
——《岳托(岳無雙)》

個人詩集

文中原創
正月雪覆邊,長歌殞漢關。燕雀驚南巒,鴻鵠嘯北山。
五行拒胡虜,六合斥漢淵。惜乎業未竟,飲恨金沙灘。
——《憶金沙灘》
旌旗出拂曉,半卷漫邊塵。血疏辭如斗,字字吟忠貞。
廟堂雖利令,江湖非智昏。安得八百騎,不枉十萬身!
——《驚夢憶邊塵》
暮雪降幽燕,烽火映遼池。泅龍掌中殞,鑌鐵鋒前失。
石橋斷義日,前屯鏖戰時。平明爭鋒處,蜂螺現虎痴。
——《匹馬躍蜂螺》
燕北倦馬嘶,遼西寒鴉鳴。血疏馳千里,金湯灌百荊。
一日輕允諾,十載貴知行。覺華爭鋒處,當復與誰傾?
——《一朝輕允,十載爭鋒》
昔聞魏帥棄金頂,又見蜀將卷征麾。今番白衣反其間,誰料黑甲仍循盔。 
——《笑仲達》
流水無花問孫龐,浮雲有語點瑜亮。青衫仗義攜五湖,白衣奇謀映三江。
——《詠浮雲》
汴梁古塔風雲亂,嵩陽小徑起波濤。若從當日良妻意,安有翌日生死朝?
——《無計悔昔年》
算有遺策獨聲高,胸無點墨不折腰。寧為玉碎身殉道,不願屈膝獻脂膏。
——《嘆袁參政·卷一》
雪夜觀陣道無常,螳臂當車又何妨?興霸百騎劫營日,子龍匹馬闖當陽。
——《風雪觀陣·卷二》
南淮煙雨映珠簾,北塞風雪漫清眉。孩童三尺竟明理,國枉九邊亦空談!
——《山海道見黔首泣下》
金蟬誤陷囫圇中,狡兔三窟安可通?蚍蜉撼樹不足懼,暴虎馮河走蛟龍。
——《蟬兔蟻虎》
明修棧道唯行險,暗度陳倉得暫休。鬚眉寧死吟忠烈,巾幗何讓頌患憂?
——《嘆袁瑛》
淮南一誤險殺身,嵩陽三信莫與聞。今日兄弟重聚首,恰似風雪漫征塵。
——《詠金士麟》
吁嗟青衫勢孤窮,兵不滿千善良謀。輕搖三寸激險地,不殊一言勝萬裘。
——《贊青衫》
將軍塞下立功時,故技重施豈自知?文龍棄暗投明日,孟起怒馬斗虎痴。
——《邊事不殊·卷二》
紅駒賣陣賽驕陽,白羽離弦映日光。不殊泅龍馬前死,頃刻鑌鐵劍下亡。
——《邊事不殊·卷三》
曹瞞兵敗走華容,恰與關公狹路逢。今時煙火應猶在,不復當年一縷紅。
——《嘆白衣》
荊王刀斷千絕日,泅龍劍飲恩義時。假使當年星方隕,只道相識恨晚遲!
——《割袍斷義》
解揚從武揮金戈,紀信棄文奉糟粕。莫道燕遼存高士,豈知齊魯無荊軻?
——《嘆俠盜》
北山南巒狼煙起,衛城西關旌旗揚。壯士死戰猶不退,恰逢神兵復開疆。
——《贊三百青壯》
梟雄金酋守遼東,正月南征至綏中。聞仲驚吼西關月,共工驟臨北山空。
——《贊金酋》
早歲並肩卻敵徨,異日操戈幾淒涼?一日桃園吟君義,兩番刎頸道阻長。
少室山巔拒梟楚,蜂螺崖旁絕英皇。青羅有幸結越女,泅龍無緣面荊王。
——《十載風雨》
蜂螺崖頂尺水興,平明村前許安寧。黑風驟臨卷西路,赤水填壑覆東平。
正鑲銳旗趨三河,義勇鈍鼓陷一磬。猶憶昔時朱仙鎮,竟道此刻風波亭。
——《瑞血染平明》

閒言雜詩

五言
橫眉度清明,拂袖迎端午。不憶悲歡事,只敘離別疏。
含淚諫武關,曾幾別郢都?汨羅千尺恨,靈均萬年孤。
——《悼屈子》
春去冰河在,夏末鐵馬憂。少長息兵戈,逆水執孤舟。
折股九難死,睿智三分鉤。今來鸚鵡過,碧水不言秋。
——《夢言三事之少長》
氣銳不言愁,芒盛覷吳鉤。顯聲多磨難,生智少患憂。
凌煙走馬閣,岳陽觀花樓。此去彪炳待,談笑輕王侯。
——《別雨亭》
當年馬蹄疾,曾此憶臨安。慷慨干戈悅,從容折戟歡。
卒遁三道關,將困九里山。他朝爭鋒處,誰知問鼎磚。
——《臨安問鼎·第一江山》
正月悲雪寂,彈指憶蘇杭。昔年聞簫語,珍瓏沁群芳。
潺潺秋已去,愔愔冬愈涼。他朝身縱至,孤遠伴夕陽。
——《憶“蘇杭”》
當年躍南淮,匹馬倦陰霾。惶惶三山逝,隱隱五嶽衰。
日出唯青柳,月明現桑槐。春賦鴻鵠志,冬歸有餘哀。
——《春賦》
征鼙聲聲泣,鹿角陣陣歡。邊聲催六里,蹄音濺九巒。
佳節空自賞,賀詞賦己談。彌夢初醒日,余魄願寧安。
——《元宵彌夢》·岳無雙

七言

一日踟躕誤己晨,三年羈旅恐自珍。異鄉流連非獨客,黃土瀰漫孑然身。
遙想鴻鵠已成夢,再續前時酒尚溫。待到月明驚燕雀,不若浮萍葉歸根。
——《憶三年羈旅》
物我兩忘三載逝,暫慰生平一念知。不聞吳越鴻鵠志,只道魯陳燕雀池。
風華未盡方年少,古韻猶存現此詩。待到點墨成渠日,戲言得踐自有時。
——《“逝”言如戲》
八公山前唯千木,劍閣隘口拒萬夫。皆道三郎馬嵬驛,誰言一處華清宮?
——《復游川蜀有感》
關河有夢非獨孤,玉皇絕頂棄金壺。從此通幽無二路,只道冥漠唯一途。
——《詠劍經·卷二》
文鴦仗地退百將,姜維背水破千軍。異日起舞鳴三處,卻聞并州少一琨。
——《嘆劉琨》
當年豪言誓吞胡,司馬琅邪復鎮吳。中原萬里今何處?唯有雍丘漢家土。
——《詠祖逖》
鐵馬銀鉤誓不彎,旌旗西向下秦關。管輅預語定天下,華佗青囊不復傳。
——《複閱三國中卷有感》
燕京昇平血疏回,遼地箏韻淚人催。一朝烽火擎天下,兩度狼煙何時歸?
——《邊事不殊·卷五》
早歲暮語徒彷徨,異日立世恐成章。從此綾羅漫天下,塵間難得幾分芳。
——《贈白無心》
昔聞上庸辭先主,又見罾口背曹公。情勢不容分水火,燃眉何及辨奸忠?
歷城門下鐵板過,逍遙津前玉龍功。古來叛將多慘惻,唯有仁者遺山東。
——《燃眉何及》·岳無雙
古來君子徒稱寡,卻聞窈窕來浣沙。空餘孟嘗三千客,不若信陵一符花。
擊築唯有高漸離,斷言獨見司空馬。誰料一女輕天下,漢帝寧不寵麗華。
——《拂塵望月》
聖賢士商顛蘇杭,官民劍戟覆淮揚。劍經有語憑三卷,玉璽傳國唯一方。
手足難斷非俎豆,恩義易絕本無殃。南郊策馬吟君淚,北塞射鵰猶自狂!
——《若血殘陽》
當年泗水淹下邳,只留方天戟一支。雲長降曹約三事,鼎石拒燕寵六師。
驍將末路非時運,能臣引頸恨晚遲。假使復有開疆日,文遠“屈膝”誰人知?
——《下邳城頭遠眺泗水有感》
文如思緒泉涌,川似江訊海潮,國學之社吟潮湧,皆道南北韻事;
國有百萬雄師,學兼逆水行舟,文川一刊顯舟師,盡言東西風光。
——《西江月·慶賀國文社首刊“文川”》
鐵馬冰河曾故去,大夢初醒已三更。轍語才略冠天下,義雲儒雅博襄荊。
傲物唯有楊德祖,放曠獨見禰正平。恃才身死無人笑,後世聲名亦無丁。
子遠死,子度亡,伯約喪,又何妨?縱有高朋千百座,竟唯一人曰吾狂!
——《負才難·贈西江月》
忠憤衣冠猶暮雪,異名竹擔似穹蒼。煙雨樓頭唯紅柳,石頭城下無黃殤。
不聞梁唐晉漢周,只道關張趙馬黃。陰霾瀰漫千山遠,莫變辰象萬里長。
麥城殞,閬中亡,余病死,又何妨?成敗豈應關大計?縱是英雄也彷徨。
——《處事難·夢中感懷》
春風得意花如潮,虛懷若谷柳似刀。迎江逡巡八百里,白龍頓首十二詔。
關羽放水絕北道,周魴斷髮覆南郊。假使烽火映襄樊,萬世一時齊天高!
——《聲揚萬里慕今朝》
又是一年凋零秋,彷徨十載家國憂。大凌河畔獻環首,錦州城頭恨吳鉤。
王師東臨擎一筆,虜眾西向覆三州。雙遼從此非漢土,三箭何時為民灸?
——《複閱三朝遼事有感》

岳無雙語錄

一,你太不了解岳無雙了。
二,非常遺憾,遊戲結束了,你沒有機會了。
三,別說我對你抱有多大希望,其實我壓根對你就沒抱希望,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會有意外的驚喜,而且還不會失望。
四,讓別人拿錢給你辦事,那么你除了要有口才,還要有素材;要是你自己拿錢給別人辦事,那么你只需要口才就好了。
五,我料千山鳥飛絕,想千山諸鳥料我應如是。
新一代青年文學作家
作為最後一代八零後,岳無雙似乎並不介意這一點,常常以年長之人為長,年少之人為朋,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求創作出一部流傳於世的好作品,聊以自慰之餘,亦無少時之憾。
歷史人物詩評
遺書千載嘆于禁
荊襄烽煙起,良將披甲衣。長驅六百里,麾眾四萬騎。
初戰鋒芒露,先鋒挫陣蹄。只因妒賢能,鳴金入罾[zēng]僻。
隨軍曾獻計,移營趨高地。孤行不納諫,甘作涪[fú]江祭。
征鼙夜半啼,旌旗平明起。三寸河谷寄,七軍浸染席。
九天神兵至,八方驟雨急。烈士抬棺死,捐生何遲疑?
生靈猶璀璨,功過尚可期。咫尺煙江地,將軍竟折膝。
令明昂首亡,文則匍匐涕。先逢虎狼獄,後遭魚蝦棄。
鬢白折許地,又見子桓戲。英名一朝喪,節鉞[yuè]何所惜?
荊襄烽煙起,良將披甲衣
首先,實際上關羽北伐並非是劉備先“進位漢中王”,關羽才“攻拔襄陽郡”,而是劉備在漢中正跟曹操打得火熱,曹操明顯抽不出功夫顧忌荊襄之地,故而關羽”趁此良機“假節鉞,北伐襄樊,想趁曹仁兵少勢孤,奪下襄樊二城,聲援漢中戰局,順便血當初青泥灣之恥(數年前,關羽曾偷襲襄陽,被襄陽前任守將樂進發覺,兩軍戰於青泥灣,關羽不能勝,乃引兵退還江陵,一直深以為恥)。
不過,關羽這次似乎是打錯算盤了,因為此時鎮守襄樊的是曹操的堂弟加大將曹仁。
曹仁,應該是三國時代第一善守之將,不說類似逍遙津八百破十萬的防守反擊的經典戰例(嚇得小孩子半夜不敢哭),單說純防禦,曹仁應該是在樂進之上的,雖然兵少,但還是撐到了”七軍“到來。
演義上,王甫曾經勸過關羽,說”將軍一鼓而下襄陽,曹兵雖然喪膽,然以愚意論之……“,先不說他後面說了什麼,換言之,也就是說,關羽敗曹仁、斬夏侯存之後,是”下“襄陽,並非是”圍“襄陽。而實際上,關羽並未攻下襄陽,只是將其圍住,繼而攻打樊城(因為曹仁那廝在……)。
所以說,關羽當時的戰略構想應該是這樣的:樂進雖然不在,但拿住曹仁,也勉強能夠一雪前恥。換言之,關羽是不管這兒是誰守著,我只要這塊地方,當然,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公報私仇的意思。
長驅六百里,麾眾四萬騎
曹操派遣于禁來救曹仁,大起七軍,人數方面一定是少不了的,從關羽事後俘獲于禁三萬多人來看,“七軍”少說也有四萬多(包括戰死和淹死及失蹤的),麾眾四萬餘騎,應該是大致符合史實的。另外,自許昌至襄樊,似乎不止六百多里,但直線距離來看,還是大體上對的上號的。
初戰鋒芒露,先鋒挫陣蹄
正當關羽攻打襄樊不下的時候,于禁、龐德率領七軍來了。演義上為了突出龐德,從側面小貶低了一下於禁。實際上,龐德是很可能跟演義一樣的,但于禁卻並非像演義那樣的嫉賢妒能。于禁身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於路上統兵才能可見一斑,如果說曹仁是三國第一善守之將,于禁就是三國第一統兵之將,至少在陸地上,是很少有人能及的(這一點三國時代絕大多數將帥是承認的)。
“七軍”同關羽的首戰打得十分漂亮,其中龐德驅白馬於關羽鏖戰是為高潮。
只因妒賢能,鳴金入罾僻
史書載,臨陣之際,龐德一箭射中關羽前額(注意不是胳膊,所以演義後面的什麼刮骨療毒純粹是信口胡謅,頭骨能刮么……),這已經是相當嚴重的情況了。于禁見關羽受傷,立即大起七軍攻擊關羽(並非像演義中那樣嫉妒龐德而鳴金,如果是真的,我相信,龐德如果被于禁從中作梗錯失掉斬關羽這個”威震華夏“的機會,龐德是會把于禁砍死的)。此時,關羽受傷急退,應該是關平領兵頂住曹兵攻擊,帶領敗軍徐徐退向大營。
至於華佗那一段我就不說了,只說關羽敗了這一陣,士氣大喪,正發愁的時候,卻發現於禁把七軍都帶進了一個叫罾口川(今湖北團山鎮附近)的地方,依山下寨。據岳某個人分析,于禁帶兵之謹慎,應該與諸葛亮有一拼,他此時的戰略,應該類似一千多年後的洪承疇。
熟讀明史的人應該記得明末清初的松山大戰,當時洪承疇引大軍十三萬(其中馬軍四萬),援救松山,應該說是大明舉傾國之力來援救祖大壽了,但洪承疇知道明軍野戰不是清兵的對手,所以只是對峙,不打,等對方糧食耗光走人。兩軍對峙差不多一年。不過洪承疇也並非完全消極防禦,一年之期剛過,洪承疇領軍突然出擊,打了皇太極一個措手不及,大大出乎清兵預料。
我想,此時于禁應該也是這個想法。因為此時七軍遠來疲睏,首戰得勝,正好攜首戰之餘威休整,關羽新敗,未必敢來犯,就算關羽敢來,于禁依山紮營,背靠罾口川,地勢奇險,易守難攻,關羽一時半會也未必進得來。這應該就是于禁的如意算盤,因為關羽在整個荊襄之地一共只有五萬多人馬(史料明確記載),其中還包括不下兩萬的水軍,和自己軍力應該是差不多的,所以他打算慢慢把關羽耗走,問題就解決了。
隨軍曾獻計,移營趨高地
至於演義中的片段,成何勸諫于禁,真實性實在有待商榷。實際上成何隨軍是肯定的,被龐德逼死(正當“九天神兵至,八方驟雨急“的時候,龐德說”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戰”,就因為一句前後沒什麼因果關係的話,成何就傻乎乎的去”死戰”了,結果被關老二在三國演義的傳說中射了唯一的一箭,射死了)也是肯定的,但成何先提醒于禁,後提醒龐德,卻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試想,如果成何真的懂得襄樊地區的水文地理,真的提醒于禁了,就連一個常年在西北凶蠻之地廝殺的龐德都知道“於將軍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軍屯於他處”,帶兵三十餘年的于禁能不知道么?事實上,即使是這樣,龐德身為統軍之將,為什麼不即刻移營?非要等到大水驟降罾口川的明日?
綜上所述,成何提醒于禁之事,是非常可疑的。
此時在樊城裡被圍的曹仁和圍困樊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關羽,應該都能看出來於禁的明顯意圖,如果說,這裡不是襄樊,或者這裡地勢比較高,或者于禁稍微懂得一點襄樊的水文地理常識,都不會有如此結果(當初劉備入川時,冷苞曾詐降,後來想決涪江水淹劉備,幸虧被彭羕識破)……
可惜,天不遂人願。
九天神兵至,八方驟雨急
史書載”正值秋季大雨,漢水泛濫,平地水數丈,于禁等七軍皆沒“,沒說關羽,我估計關羽這廝常年在荊襄之地征戰,肯定十分了解當地是水文特徵,所以早早的就把手下兵將轉移到高處了(實際上就算他沒想到,他也有水軍兩萬多,就算真出事了,也容易救,至少,不會全軍覆沒,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倖存者的)。
所以”出事“的時候,應該不是非常出乎關羽的意料之外,但關羽應該也會感到驚訝,因為他不可能完全料到于禁肯定被水淹,並且像演義那樣決堤放水(老羅也夠能忽悠了,白河放水一次,罾口川又一次,要是照這么下去,水神應該換人了,不叫共工……)。因此,當大雨驟降,漢水泛濫之際,關羽的第一個反應應該不是去救自己被淹的少部分人馬,而是派大部分水軍趁火打劫,去于禁那邊撿便宜。
咫尺煙江地,將軍竟折膝
演義上說,于禁”乃移七軍轉過山口,離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領兵截斷大路,令龐德屯兵於谷後,使德不能進兵成功“,也就是說,于禁親自當了一回龐德的替罪羊。實際上,是不是這樣,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于禁的第一個反應完全跟關羽不同,他先想到的,應該是手下士兵的性命,而不是自己的名節。
這一點,從關羽搶東吳湘關的米糧應該能看出來,于禁手下的士兵應該跟關羽是差不多的,大水把糧食都淹了,如果只是少部分人,關羽應該是不屑於去幹這種事的(畢竟他也算是孫權的”妯娌“,面子上不太好看)。由此可見,被水淹沒營地的七軍,除了被淹死的,應該都還活著,被殺死的很少。
在這裡我說很少,並非是沒有。
令明昂首亡,文則匍匐涕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很奇怪,為什麼于禁肯投降,龐德卻不肯?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于禁跟曹操幾十年,互相都有所了解,于禁是什麼人品,曹操心知肚明,這次失敗,非戰之過,乃是天意(雖然于禁不懂地理,不過曹操如果要怪罪,首先被問罪的就是曹操自己,于禁誰派去的?)。其次,關羽當年在下邳曾經投降曹操,與徐晃于禁等人私交應該算是不錯的,至少是認識,即使投降了,依著關羽的性子,應該不會像白起一樣狠下殺手,至少士兵的性命可以得到保全。
但龐德則不然。
即使在演義中,龐德臨行前,也曾被曹操懷疑,他不得不”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曰:‘某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大王何疑於德也?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志?惟大王察之。’“,也就是說,龐德隨於禁援救曹仁,是把他的家眷,也就是他的兒子(龐會,就是後來殺盡關羽滿門的那小子)留在了許昌,如果于禁投降,曹操肯定會放過他的家人,但如果龐德投降,依著曹操的性子,肯定會斬殺龐會立威示警。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龐德當時的心情應該是很複雜的,他也不想死,但天底下,應該沒有那個父親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害死自己的兒子(這跟虎毒不食子的道理相差無幾),所以龐德會說出”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這樣的話來。在外人看來,龐德可能是在名節方面要高于于禁,但實際上,岳某覺得,這兩人的行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鬢白折許地,又見子桓戲
然而,比起關羽”威震華夏“到”首級傳千里“,于禁的下場是非常不公平的。應該說,一位為了自己手下幾萬士兵的性命而放棄自己三十年來名節的將軍,先被關羽押回荊州,後被東吳虞翻侮辱,最後被孫權送回許昌,曹丕還對他玩了一招口蜜腹劍。曹丕表面上說,非戰之過,別太在意,實際上卻派已經兩鬢斑白的于禁去看守曹操的陵墓,還特地令人畫了幅畫,畫上面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雲長儼然上坐,龐德憤怒不屈,于禁拜伏於地,哀求乞命之狀。
于禁原本就心裡憋屈,一看這畫,頓時“又羞又惱,氣憤成病“,不久而死。
為此,”後人“還特地寫了一首詩調侃于禁:
三十年來說舊交,可憐臨難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識,畫虎今從骨里描。
其實這個後人是誰,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了。不過關羽好歹是一刀,死的痛快,于禁卻是活活憋屈死的,記得有人曾說:”慷慨就義易,從容赴死難“,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英名一朝喪,節鉞何所惜
說一千道一萬,此文不為其他,只為于禁正名。
最後順便說說曹丕這個人。岳某認為,曹丕是在三國中僅次於劉備的第二心理陰暗者。劉備曾有兩句話玩死三國兩大猛將的”壯舉“(先是一句”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窩囊死顏良,後又是一句”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憋屈死呂布),曹丕排名次於劉備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直接殺死或直接致他想禍害死的人於死地,而是讓對方慢慢的憋屈死,或是自行結束生命。
于禁這個例子眾所周知,前文俱見,此處就不作詳述了。另外還有就是當初曹操夜宿宛城時,欺辱了張繡家的女性,以致於激起張繡兵變,典韋曹昂都死在了張繡手裡,後來張繡投降、魏諷謀反之後,曹丕曾私下請張繡吃飯,席間”無意中“說了一句”可惜當年我大哥死了,這么好的佳肴他品嘗不到了“,言外之意明顯就是在說:你小子殺我大哥,還有臉活著見我?果然,張繡比較識時務,很快自殺了。
綜上所述,水淹七軍天作惡,良將五子浪卷席。于禁“英名一朝喪,節鉞何所惜?”比起關羽從“神算誰能及,威名萬古傳”到“首級傳千里,大帝恥難消”,是不是有些高下立見了?
對於關羽,後史官有詩曰:
夜半征鼙響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淵。怪風怒撥漢江水,巨浪齊吞罾口川。
八月霖霪飛黑雨,七軍偃仰喪黃泉。關公神策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
又詩曰:
開疆施妙略,決水運良謀。功蓋三分國,英雄敵萬夫。
孫權應喪膽,曹操欲遷都。華夏威風震,聲名絕代無。
水淹七軍天作惡,良將五子浪卷席。對於此二首詩,不妨一笑置之,此處不做詳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