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格莊

岱格莊位於海陽市城區東5公里處,地處東經121°13′,北緯36°46′。北與溝於家村相鄰,南與山口村隔青威公路相望,東靠岱格山,西與肋埠村隔河相望。隸屬碧城工業區。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265戶,660人,有劉、孟、於、姜、王、鞠、魯、宋、邢、楊、欒、薛、許、孫、高、戴、齊等姓,均為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岱格莊
  • 地理位置:位於海陽市城區東5公里處
  • 面積:約2.5平方公里
  • 人口:660人
歷史沿革,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姜姓來此建村,因村處岱格山西麓,故命名岱格莊。後有劉、孟、於、王等姓自外地遷來此定居。

大事記

1942年本村解放。 1956年本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60年本村與山口村、肋埠村聯合修建了1座水庫,庫容6萬立方米,全村70%的土地成為水澆地。 1978年建新校舍15間。 1980年用上電網供電。 1982年修築長600米的水渠,解決了村西土地的灌溉問題。 1998年用上有線電視。 1999年全村吃上了自來水。

經濟發展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6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68.5萬元,人均純收入303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58%、29%、13%。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5公斤,總產9.97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40公斤,總產22.8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畝產38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140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490公斤,總產46.55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00公斤,總產18萬公斤,第一產業收入563.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05萬元,林業收入20萬元,畜牧業收入308.5萬元,漁業收入5萬元,其它收入124.7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小手工業,主要有粉坊、打白鐵,從業人員只有七八人,收入微薄。1980年以來建了小型麵粉廠、豆腐坊及鐵業加工鋪,從業人員只有十幾個人,常年收入5萬餘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79人,收入280萬元,其中工業收入250萬元,建築業收入30萬元。 第三產業1985年以來,先後辦起了個體商店3個。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1人,收入125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80萬元,服務業收入30萬元,商飲業收入1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1年,成立了岱格莊國小,初期只有學生30多人,入學率僅達20%。1976年,學校設1-5年級,有學生96人,入學率達100%。1978年,村新建校舍15間,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後合點並校,學生全都到學區讀書。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10公斤左右,村民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僅有3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8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110輛,機車105輛,電話120部,彩電26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90%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90年,村統一規劃了房區和街道,對舊街道進行了全面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98年,安裝有線電視。1999年,安裝自來水。2000-2002年,由集體為村民代交集資、“三提五統”款12萬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鞠守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後又有邢守祥、孟光明等入黨,並成立了黨支部。在黨組織領導下,開展了減租減息、複查運動,帶領村民成立了互助組,開展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1947年,組織支前隊十餘人支援解放戰爭。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26人。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鞠守儉、王永平、孟光鳳、邢守祥、劉國蓮、姜太慶、於學生、於學法、宋軍、劉國樹、姜學忠、孟兆梓。2000年起,王永平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解放後,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鞠守儉任村長。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自1945年起,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孟光仁、孟光明、劉國連、姜太慶、姜玉、於學法、於學生、孟召梓、劉國樹、姜學忠、劉敏、劉向勝、鞠福。2002年起,高克臣任村委主任。現任書記為孟兆恩。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