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薯5號

岩薯5號

岩薯5號是福建省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岩齒紅為母本,岩94-1為父本雜交選育的鮮食、高胡蘿蔔素型甘薯品種。

岩薯5號短蔓、莖粗中等,分枝較多,莖葉生長勢強;頂葉紫色,成葉、葉脈、莖綠色,葉形淺復缺刻;單株結薯數4~8個,大中薯率高,結薯集中、整齊;薯塊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橙紅色。食味軟、較甜。高抗蔓割病,高感薯瘟病,耐旱、較耐水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薯5號
  • 選育單位: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審定編號:國審薯2001001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18)350075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鮮食、高胡蘿蔔素型
  • 親本來源:岩齒紅×岩94-1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榮譽表彰,

選育過程

1991年,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採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岩齒紅為母本,以早熟、紅心品種岩94-1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當年獲得雜交種子154粒。
1992年,春催芽播種後從實生苗中優選培育而成。
1993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1994~1995年,取名“岩薯5號”參加福建省甘薯區試。
1998~1999年,參加江西省甘薯區試。
1999~2000年,參加國家南方甘薯區試。
1996、2000年分別通過福建省、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正式定名。
2001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薯2001001”。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短蔓、莖粗中等,分枝較多,莖葉生長勢強;頂葉紫色,成葉、葉脈、莖綠色,葉形淺復缺刻;單株結薯數4~8個,大中薯率高,結薯集中、整齊;薯塊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橙紅色。
  • 品質:薯塊曬乾率26%左右,出粉率11.7%。 薯乾澱粉含量51.6%、粗蛋白4.38%、粗脂肪1.7%、磷0.084%、鉀1.33%。100克鮮薯中含可溶性糖57.9毫克、胡蘿蔔素7.7毫克。食味軟、較甜。貯後甜味更佳。
  • 抗性:高抗甘薯蔓割病,高感薯瘟病,耐旱、較耐水肥。

產量表現

1994~1995年,參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種區試,兩年平均鮮產、乾產分別為2713.11千克/畝、709.33千克/畝,分別比對照新種花增產34.3%、31.1%,居參試品種首位。
1996年,參加生產試驗,每畝鮮薯產量為2277.4千克,比對照湘薯75-55增產9.2%。
1998年,江西省甘薯新品種引種試驗10個試點匯總結果,岩薯5號鮮薯產量2524.48千克/畝,比對照增產31.74%,居參試品種首位。
1999~2000年參加國家南方甘薯新品種區試,兩年平均鮮薯畝產2434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8.97%;薯乾畝產594.7千克,比對照增產4.09%。

適種區域

岩薯5號適宜在中國福建省春、夏、秋季種植。

栽培技術

  • 培育壯苗:岩薯5號萌芽性好,出苗快,苗質粗壯,及時培育壯苗是高產栽培的基礎。採用釀熱物溫床覆蓋薄膜育苗,於2月下旬或3月上旬下種為宜。苗床必須施足基肥。按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排種。幼苗出土後要加強管理,勤施水肥。做到栽插時保證苗足、整齊、健壯。
  • 適時早播:早薯當氣溫穩定在15℃以上,地溫17~18℃時為扦插適期,全生育期應保證在110~120天。
  • 適當密植:岩薯5號屬短蔓半直立型,可適當提高密度,每畝扦插4000株為宜。如作食品加工利用,則適當降低密度,畝插3000株左右,以提高大中薯的占有率。
  • 合理施肥:在施肥技術上,要掌握施足基肥,並以有機肥為主,保證土壤疏鬆。生育前期早施追肥,以促進早封壟,早結薯。生長中期以施磷、鉀肥為主,生長後期酌情進行根外追肥,以防後期早衰。
  • 搞好病蟲草害防治:依據多年試驗、推廣試種觀察,本品種適宜在無甘薯瘟病的土壤種植,應做好各類食葉蟲害防治,並且在各個時期做好田間除草工作。
  • 適時收穫:岩薯5號屬早熟型品種,全生育期不宜超過130天以上,以免降低品質與薯形外觀。
  • 注意選留種:收穫時選單株或混合選擇留種,以進一步提高岩薯5號的鮮薯生產力。

榮譽表彰

岩薯5號於1999年獲國家“九五”期間第2批農作物新品種二等“後補助”;2000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2等獎,同時列為福建省2000~2002年重大擴大項目;2004年列入國家重點推廣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