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分株,組培,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高約15-30厘米,基部木質,葉互生,倒披針形,被短柔毛;植株被星狀毛,毛小、稠密、伏貼。
總狀花序頂生,萼片直立或展開,基部不呈囊狀;花瓣金黃色,頂端全緣或微缺,向下漸窄成爪;花絲分離,有齒或翅,或有附片;側蜜腺不癒合,位於短雄蕊兩側,三角形、圓錐形或柱形,中蜜腺無;子房無柄,花柱宿存,頭狀或微缺。短角果為雙凸透鏡形、寬卵形、圓形或橢圓形;果瓣上有不清楚的網狀脈。子葉扁平,背倚胚根。種子圓形,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
主要變種
變種有:密花岩生庭薺(Aurinia saxatilis var compoctum)植株低矮,叢生,著花密。
多花岩生庭薺(Aurinia saxatilis var plenum)花密生,株高40-50厘米。
重瓣岩生庭薺(Aurinia saxatilis var florepleno)花重瓣,硫磺色。
黃葉岩生庭薺(Aurini asaxatilis var uaniegutum)葉黃色。
產地生境
原產歐洲中部及南部。性耐寒,喜冷涼、乾燥氣候,要求向陽,也耐半蔭,喜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輕壤土,忌酷暑、濕澇,抗旱能力極強。
繁殖方法
播種
岩生庭薺最適播種期在春季,當年種子發芽率為79% ;貯存2年的種子發芽率為50% ,發芽適溫16-18℃ ,發芽天數21天。春播的種子第2年春天開花,而秋播的種子第2年不開花。
岩生庭薺應秋季即使採種,果實為短角果雙凸面鏡形。每個果實有種子1-6個,種子扁圓形。多用於秋季播種。在15c下2周發芽,發芽時應增加光照。
分株
宜於早春或花後,根系應多帶宿土,否則不宜成活。有些變種不結種子,可於春季或初夏扦插。
組培
材料:分別選取庭莽的莖尖、嫩芽和種子作為外殖體。在春季選用新萌發的嫩芽及莖尖,將基部葉片摘除,保留頂部葉1-2片,先用自來水將表面沖洗乾淨,再放人70%酒精中30-60秒進行表面滅菌後,用0.1%的升汞消毒6-7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4次,然後將莖尖、嫩芽接種在事先經高壓滅菌的固體培養基上,置於培養室內,白天光照9小時,光照強度1500勒克斯。
選種:選均勻飽滿的種子在無菌條件下用70%酒精進行表面滅菌30-60秒,再用5%漂白粉上清液消毒10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沖洗3次,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
當離體小植株具有較發達的根系後,即可移栽。栽時,將根部及葉基部附著的培養基沖洗乾淨,沖洗時儘量減少根系損傷,栽於穴盤內(28孔),培養土為珍珠岩、砂土和草炭土(1:1:1)的棍合壤土。栽時要埋嚴根部,栽後置於溫室內。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移栽初期必須加強管理。移栽後要保持較高的環境濕度和盆土濕潤,溫度在18-25℃時移栽成活率最高。初期要適當遮陰,避免陽光直射,15天后當新葉長出後,應加強光照,移栽小苗長到一個月時,已長成具有4-5片葉的健壯植株,此時可移至大田栽植。
栽培技術
定植必須選擇向陽處,要求排水良好,最忌多濕度。幼苗移栽要少傷根系,根系應帶宿土或土球。宜3-5株成群叢種植,叢間距離30厘米。3月上旬澆返青水,要澆足、澆透,並用1%敵百蟲液進行土壤消毒。乾旱季節澆水要及時,並結合中耕除草。在雨季要嚴格杜絕積水,做好防澇、防倒伏。秋季猜中後可將地上部分剪掉。入冬澆足凍水,不必保護即可安全越冬。
岩生庭薺栽培月曆表 | |||
月份 | 栽培內容 | 月份 | 栽培內容 |
1 | 7 | 防澇 | |
2 | 8 | 採種,播種,間苗 | |
3 | 分株,澆春水,陽畦苗定植 | 9 | 移植播種苗,剪除老株地上部分 |
4 | 澆水,中耕 | 10 | 播種苗陽畦越冬或定植露地 |
5 | 扦插,中耕除草,澆水 | 11 | 澆凍水,越冬苗防寒 |
6 | 分株,中國除草,澆水 | 12 |
主要價值
岩生庭薺植株低矮,花序鮮黃色,花淡雅美麗,花期極早,為優良的地被植物,抗寒性強,可以在中國北方城市園林中推廣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