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椒草

岩椒草

岩椒草,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岩椒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Hook.)Reichb.ex Meissn.的莖葉。分布於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解表,截瘧,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椒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目
  • :芸香科
  • :石椒草屬
  • :岩椒草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臭節草、松風草、石胡椒、臭沙子、臭草、苦黃草、大羊不食草、臭花草、蔥草花、草見血飛、山羊草、銅腳一枝蒿、地通花、大退癀、野椒、蛇皮草

入藥部位

莖葉。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歸肺、胃、肝經。

功效

解表,截瘧,活血,解毒。

主治

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

相關配伍

治瘧疾:臭節草、柴胡、青蒿、艾葉各9g。水煎,於發作前4小時服,或用單味鮮品於發作前2小時,搗爛敷大椎穴。(《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泡酒。外用:適量,搗爛敷。

使用注意

與本品同屬植物石椒草B.sessilicarpa Levl. 的全草,在四川亦作岩椒草入藥。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鮮用或切碎,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岩椒草,又名松風草。多年生草本,高50-80cm。紫紅色,光滑無毛,嫩枝灰綠色,常中空。全株有強烈的臭味。主根不明顯,具多數鬚根,棕黃色,二至三出複葉互生;總葉柄長4.5-5.5cm,至上部趨短;頂生小葉柄長4-7mm,側生小葉柄短或幾無柄;小葉片倒卵形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禿淨,有透明的小腺點。花兩性;頂生聚傘花序,花枝基部有小葉;花具短花梗,長4-6mm;花萼深4裂,長約1-1.5mm,先端鈍或略圓,中部以下合生,有小腺點;花瓣4,白色,分離,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6mm,先端鈍圓,有透明的小腺點;雄蕊8,花絲絲狀,長短不等,花葯長圓形,黃色,縱裂;子房上位,心皮4,基部分離,具子房柄,果熟時子房柄伸長,可延至4-7mm,花柱4,上部聯合,基部分離。蒴果,卵形,成熟時從頂部起沿腹縫線開裂,4瓣,具腺點。種子數粒,腎形,黑褐色,表面有瘤狀凸起。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山坡、林下及灌叢中。分布於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藥理作用

1、心血管作用。
2、解痙作用。
3、其他作用:抗菌作用;抗微生物活性。

現代套用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百毒腫,散大瘡,理蛇傷,撞酒服效。”
2、《中國藥用植物志》:“煎服治肚痛,葉搗爛外敷治燙傷。”
3、《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散瘀、殺蟲。治瘧疾,跌打損傷。”
4、《貴州草藥》:“生肌,止血,解毒,止痛。”
5、《全國中草藥彙編》:“解表截瘧,活血散瘀,解毒。治瘧疾,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疽瘡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