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梭花

岩梭花

岩梭花,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叢毛羊鬍子草Eriophorum comosum Nees的花。分布於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於咳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梭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羊鬍子草屬
  • :叢毛羊鬍子草
  • 分布區域: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6-7月
  • 用量:內服:煎湯,9-12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止咳平喘。

主治

咳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採集加工

6-7月採花,曬乾。

形態特徵

叢毛羊鬍子草,又名心慌草、猴子草。多年生草本,具短而粗的根狀莖。稈密叢生,鈍三稜形,少有圓筒狀,無毛,高14-78厘米,直徑1-2毫米,基部有宿存的黑色或褐色的鞘。稈生葉不存在,具多數基生葉,葉片線形,邊緣向內卷,具細鋸齒,漸向上漸狹成剛毛狀,頂端三稜形,其長超過花序,寬0.5-1毫米。葉狀苞片長超過花序;小苞片披針形,上部剛毛狀,邊緣有細齒;長側枝聚繖花序繖房狀,長6-22厘米,具極多數小穗;小穗單個或2-3個簇生,長圓形,在開花時為橢圓形,長6-12毫米,基部有空鱗片4片;空鱗片兩大兩小,小的長約為大的1/2,卵形,頂端具小短尖,褐色,膜質,中肋明顯,呈龍骨狀突起,有花鱗片形同空鱗片而稍大,長2.3-3毫米;下位剛毛極多數,成熟時長超過鱗片;長達7毫米,無細刺;雄蕊2,花葯頂端具紫黑色、披針形的短尖,短尖長約為藥的1/3;柱頭3。小堅果狹長圓形,扁三稜形,頂端尖銳,有喙,深褐色,有的下部具棕色斑點,長(速喙在內)2.5毫米,寬約0.5毫米。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岩壁上。分布於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平喘止咳,治咳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