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壁畫

岩山寺壁畫

岩山寺壁畫,寺址在山西繁峙縣城東南天岩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現存文殊殿是金代原物。殿內四壁滿繪壁畫,西壁為佛傳故事,描繪釋迦牟尼一生事跡;東壁為本生故事,描繪須闍提(養生)太子割肉孝養父母等故事;北壁描繪一組塔寺和五百商人航海遇難的故事;南壁兩側描繪殿閣樓台和供養人,剝蝕嚴重。壁畫風格轍麗精細,接近北宋院體畫風。壁畫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筆力剛勁,設色渾厚。其藝術之精湛,技法之純熟,在山西壁畫中很突出,是金代壁畫中的佳作。據西壁南端上方的畫工題記,是金大定七年(1167)宮廷畫師王逵所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山寺壁畫
  • 地點:山西繁峙縣城東南天岩村
  • 時間:金代正隆三年
  • :11.4米
景點介紹,影響,

景點介紹

岩山寺在山西省繁峙縣天岩村,始建於金代正隆三年(1158),原名靈岩院,現僅存南殿一座金代建築,屋頂經元代改修。殿內壁滿布金代壁畫,面積約97平方米。為現存規模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金代壁畫,內有大量建築圖象。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壁壁畫寬11.4米,高3.45米,畫中有城池宮殿、山水樹石和大量人物,穿插有佛本生故事。畫中宮殿最值得注意處是宮城正門外雙闕為重檐十字脊屋頂,主殿平面呈土字形,前殿後樓,中間連以柱廊,後樓之後向北突出三間二層小樓,其北又突出三間單層歇山小殿。畫左上方有金大定七年(1167)題記。壁畫為宮廷畫匠王逵68歲時所繪。
東壁壁畫寬11.06米,高3.42米。南側畫一組較大宮殿,正門外有單檐歇山頂的子母雙闕。正殿側有磚砌高台,上建小殿。北側畫有一座水磨坊,水磨傳動部分畫得很準確。北壁東梢間畫一重檐頂的七層塔,塔後城牆馬面上畫敵樓,下為木柱,上為平頂,突出城外的三面用板封閉,開箭孔,向內一面敞開,敵樓頂上有瞭望用的白露屋,形如穹廬。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敵樓形象。

影響

東壁壁畫中歇山頂子母闕反映唐至北宋前期宮殿門闕的特點,西壁壁畫中十字脊闕樓則反映金代特點,並影響到元代,是研究唐至明代宮殿正門形制演變的重要史料。西壁所畫土字形主殿與史載金代宮殿形制大致相合。由於宋、金、元的宮殿已毀,此圖可用來探索宋元宮殿形制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