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濟大學立項建設。2010年5月通過教育部驗收。該重點實驗室集中體現了同濟岩土學科在國內的突出地位、套用基礎研究和理論創新能力以及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研究方向涵蓋:軟土漸進破壞理論與變形控制、環境土工學與多場耦合效應、複雜環境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安全控制理論以及數字岩土與地下工程及防災減災理論。目前實驗室有人員53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2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
  • 建立時間:2007年2月
  • 面積:3500平方米
  • 建設經費:4000萬人民幣
簡介,設備,成果,

簡介

本重點實驗是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岩土工程和結構工程(地下結構)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直接依託的學科涵蓋隧道及地下建築工程、地基基礎工程、城市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以及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下設岩礦實驗室、岩石三軸試驗室、岩石物理試驗室、土動力學實驗室、岩體力學實驗室、岩土力學微觀分析室、原位檢測室、港工實驗室、地下結構實驗室、土工實驗室、水環境試驗室、岩石流變試驗室、土流變試驗室等。實驗室面積為3500平方米,已投入建設經費4000萬人民幣,設備總價值3000萬人民幣(其中具有國際進水平的儀器設備原值不低於2000萬人民幣)。

設備

近年來,在教育部“211”工程、振興行動計畫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的資助下,研製與購置了土體循環三軸流變試驗儀、岩石雙軸流變儀、岩土離心機、真三軸試驗機、GDS非飽和土三軸試驗系統、GDS連續表面波法測試系統、地質雷達、萊卡測量機器人、全站儀、隧道雷射斷面儀、總有機碳分析儀、紅外水中油測定儀和波流水槽等。

成果

研究工作在岩土流變理論、損傷與漸進性破壞理論、節理岩體破壞力學、飽和多孔介質土動力學、地面沉降控制理論、動態施工反饋方法、岩土力學數值新方法、岩土工程智慧型化及信息化技術、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技術等多個領域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並積極與上海及全國各地重大土建工程相結合。完成的或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有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盾構地層適應性設計理論、方法和模擬實驗平台研究”,“線路下部結構形式最佳化研究(高速磁懸浮交通技術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受施工擾動影響的土體環境穩定理論和控制方法”等;同時承擔了上海東方明珠、楊浦大橋、捷運一號線、大連路隧道、洋山深水港、東海大橋,秦山核電站,連雲港及東巴基斯坦核電站等重大工程建設的試驗研究工作。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