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優827,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適宜範圍,適宜區域,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6.9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0天。株型緊湊,劍葉挺直,長勢繁茂,後期轉色好,株高117.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5萬穗,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178.0粒,結實率80.0%,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平均7.5級,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3%,長寬比2.6,堊白粒率30%,堊白度4.0%,膠稠度7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0%。
該品種全生育期153.4天,比對照汕優63長2.7天。株型適中,分櫱力較強。株高117厘米,穗長26.4厘米,畝有效穗14.84萬,穗平著粒178.6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8.2克。品質測定:糙米率81.8%,精米率71.1%,米粒長6.8毫米,米粒長寬比2.7,加工和食味品質與對照相當,外觀品質優於對照。抗性鑑定:葉瘟1-6級,平均4.0級,頸瘟1-9級,平均5.3級,頸瘟發病率32.56%,抗性優於對照。
該品種屬三系遲熟雜交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15.9厘米,株型適中,葉下禾,莖稈粗壯,抽穗較整齊。葉色濃綠,葉片直立,劍葉較寬、長,略披,葉鞘、稃尖紫色。穗子大,著粒稀,中長粒型,落色好。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5.4萬穗,每穗總粒數160.7粒,結實率87.9%,千粒重28.9克。抗性:葉瘟3級,穗瘟9級,損失率12.2%,稻瘟病綜合評級3.25,高感穗稻瘟病;易感紋枯病,抗寒、抗高溫能力一般。米質:糙米率79.9%,精米率71.2%,整精米率45.5%,粒長6.5毫米,長寬比2.7,堊白粒率86%,堊白度18.2%,透明度3級,膠稠度89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8%,蛋白質含量6.5%。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優質B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5.2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8%(極顯著);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97.7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5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1.5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16%。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5.2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5%。
2001年參加省中秈遲熟區試,平均畝產557.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68%,2002年區試,平均畝產562.19%,較對照增產6.08%,差異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0.72公斤,較對照增產5.27%,兩年平均日產量3.66公斤,較對照增產0.13公斤。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9.4公斤,比對照增產11.4%。
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16.6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4.6%,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8.8公斤,比對照Ⅱ優58增產1.4%,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87.7公斤,比對照增產3%,日產4.19公斤,比對照高0.11公斤。
栽培要點
1、育秧:根據當地生產情況適時播種,培育多櫱壯秧。
2、移栽:秧齡45~50天移栽,每畝栽插1.2~1.5萬穴,每穴栽雙苗。
3、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8~10公斤,總肥量中提高農家肥的比例。施肥方法:底肥占60~70%,分櫱肥占20~30%,穗肥施10%。在水漿管理上,做到前期淺水,中期輕擱,後期乾濕交替。
4、病蟲防治:根據當地病蟲害實際和發生動態,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褐飛虱等病蟲害。
栽培技術與岡型雜交稻岡優527相同,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培育多櫱壯秧,秧齡45-50天,畝栽1.2-1.5萬窩,每窩栽雙苗,畝施純氮8-10公斤。施肥方法:底肥占60-70%,分櫱肥占20-30%,穗肥施10%。科學管水,注意防治病蟲害。
在我省山丘區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5天以內,5.5-6.0葉時移栽,種植密度16.7×23.3-26.7厘米,每蔸4-5苗,每畝基本苗8-10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櫱,後期濕潤灌溉,抽穗揚花後不要脫水過早。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和紋枯病等病蟲害。
適宜範圍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較優,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適宜區域
適宜於湖南省海拔200-600米、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適合在四川省平壩、丘陵區種植。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