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昬,棘陽人,三國吳臣,孫皓時任尚書,以險諛貴幸,致位九卿之列。
據記載,於赤烏八年(公元244年)曾奉孫權之命鑿丹徒至雲陽水道,36年後的天紀四年(公元280年)被殺,終官“尚書”。
演義中為宦官。得到吳帝孫皓的寵信,助紂為虐。東吳滅亡時,群臣以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將他碎屍萬段。
基本介紹
- 本名:岑昬
- 所處時代:三國東吳
- 出生地:棘陽
- 出生時間:未知
- 去世時間:公元280年
岑昬在《三國志》里無傳,他的事跡散見於《三國志·吳書》、《資治通鑑》、《太平御覽》等。
1.赤烏八年(公元244年),孫權命校尉陳勛帶領屯田軍民三萬餘人,開鑿從句容到雲陽西城(今丹陽境內)的破岡瀆,連線雲陽到吳郡、會稽的水道、西北與運瀆接連,使吳越運輸船隻可直達建業倉城。又命岑昬鑿丹徒至雲陽的水道,與吳郡、會稽到雲陽的水道相接,成為以後江南大運河的前身。
2.率百官救張尚。張尚之祖張紘,父張玄,官至南郡太守、尚書。張尚在孫皓時代為侍郎,以言語辯捷見知,擢為侍中、中書令。後因在與孫皓論彈琴的要義、討論《詩經》中的某些章句以及論酒量等小事上得罪了孫皓,孫皓“因此發怒收尚。尚書岑昬率公卿已下百餘人,詣宮叩頭請,尚罪得減死。送建安作船。”。
3.吳主孫皓殘忍,“岑昬險諛貴幸,致位九列,好興功役,眾所患若。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蓋積惡已極,不復堪命故也。”
孫皓昏庸殘忍之罪要由岑昬擔“教唆”之責,成為亡國之君的替罪羊。天紀四年(280年) 三月丙寅,晉軍兵臨城下,“皓殿中親近數百人叩頭請皓曰:‘北軍日近,而兵不舉刃,陛下將如之何!’皓曰:‘何故?’對曰:‘坐岑昬。’皓獨言:‘若爾,當以奴謝百姓。’眾因曰:‘唯!’遂並起收昬。皓駱驛追止,已屠之也。”
兵臨城下、國破家亡的危急之際,吳主孫皓身邊的數百“親近”不是揮戈上陣衛國,而是要挾吳主先殺掉岑昬,吳主照辦後“親近”們並沒有領兵前往禦敵,而是“一片降幡出石頭”向晉主稱臣。看來,岑昬的“罪惡”主要是損害了“親近”們的切身利益招致切齒仇恨,其死當屬於“仇殺”。當晉軍兵臨城下之際,岑昬為仇家所殺,其兄弟、子侄當聞風而逃,造成由棘陽移居吳郡的岑氏第二次大逃亡。
父親:岑軻。據岑氏《南陽遠祖世表》”十二世軻,亮伯之子。任吳鄱陽太守。“《唐書宰相世系表》又說軻有六子:寵、昏、安、頌、廣、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