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
岐qí 形聲。字從山從支,支亦聲。“支”意為“分叉”。“山”與“支”聯合起來表示“大山上分布著幾座叉開去的小山”、“像植物本體上長出分枝那樣的山形”、“像樹木枝條那樣的山地”。本義:群山中大山周圍形狀相當於樹木枝條那樣的山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岐
- 讀音:qí
- 字形:字從山從支,支亦聲
- 解釋:群山中形狀相當於樹木那樣的山地
- 出處:《易·升》
- 通意詞:崎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
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為秦都,漢為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釋名》物兩為岐,在邊為旁。《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注》道旁出也。《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詩·大雅》克岐克嶷。《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
又常支切,音坻。山名。
又渠羈切,音奇。地名。
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從。 《集韻》本作𨙸。《韻會》或作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