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溝,現是涿州西南20公里的一個村鎮,古代是邊關要塞。古城牆遺址,是市級保護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岐溝關賦
《岐溝關賦》——范陽草民
京南保北,有村岐溝,西觀太行掛錦,北依燕山為屏。一畒連三縣,雞鳴淶涿新,千年古關隘,四海久馳名。古鎮岐溝,歷史聞名;文化悠悠,內涵深重。上古稱府,設關唐宋,元清易鎮,改村乾隆,載入“水經注”,古亦“祁溝”同。 千年華夏史,村履塑春秋。先祖山頂洞,擇水草木居,長河拒馬涌,肥脊沃野成;戰國人聚此,皇天后土耕;運糧河穿走,銅幫鐵底豐。李唐末昭宗,防遼築土城,長寬百五丈,高凌四丈聳。東西建門通大道,晝夜防守布精兵,進出須定繞大彎,門外深塘作瓮城,城郊南北築烽台,距城一里瞭敵情,城內街中雄寶閣,鐘鼓發令報時更。
雄關險隘,兵家必爭。五代大將周德威,飛狐奪關,出奇制勝滅大燕,赫赫軍功。大宋太宗,雄心霸業,無視阻諫,欲謀一統,兵分三路,征伐大遼,目標幽雲,帶收營平。雍熙三年三月,曹彬統兵十萬,孤軍風馳冒進,米信掎角勢猛,連克固安涿州,捷奏頻報汴京。契丹雄才太后,審時度勢用兵,西路失陷不理,東路襲擾避硬,耶律休哥,巧斷糧道,宋軍糧草盡,退師雄州城。龍顏震怒,遣使聖命,炙熱逢雨,將令不行。遼兵追至岐溝,兵困馬乏力窮,休哥輕騎圍關,遲滯戰術奇功,潰兵死傷枕藉,英勇殉國先鋒,主帥棄軍逃,隨者數十兵。這就是:楊家將演義十五回,“曹彬部兵征大遼,懷德戰死岐溝關”;《宋論》史評:“歧溝之蹶、終宋不振”。只此一役,休兵罷戈,百年無戰事,民安百業興;民族融合,邊貿繁榮,農牧發展,黎庶得生,廟塔林叢,佛法香濃。歧溝之戰,意義甚盛,錄入戰史堪經典,影響社會改進程。
近代風雲,彈洞頹垣。民國九年,直皖大戰,激戰五天,爭奪政權。皖系段祺瑞,“定國軍”伐異;直系首曹錕,“討逆軍”倒皖,對壘淶涿固,激戰平漢線。直軍先占岐溝,以城設防謀戰,團河擒段敗露,皖軍窮兵黷武,力取歧溝壓重兵,曹軍退守高碑店。西路吳佩孚,側翼迂逥戰,復奪歧溝關,直搗松林店,生俘司令曲同豐,揮師北上到南苑。奉軍乘勢,兵趨廊坊,段府下野,迫發通電。這真是:軍閥混戰為爭權,橫屍遍野民塗炭,三進三出兵馬踏,斷壁殘垣亂世篇。
八年抗戰,游擊前線;解放戰爭,擁軍支前。“七七”事變,遍地狼煙,日寇鐵蹄,踏我家園,燒殺淫掠,慘絕人寰。鄰村“聯莊會”,自發齊抗戰,隊部設歧溝,司令叫何燦,勢力千餘人,號稱五個連,襲日輜重隊,打死一兵還。八路挺進太行,游擊建政三年,淶涿縣長王巍,動員團結統戰,何部被收編,抗戰多貢獻。十月日偽掃蕩,圍剿架炮炸城,忍辱受民請願,父子自縛繳械,押解定興,獲救逃監。隊長郭宗善,率部根據地,編為游擊隊,壯烈在次年。秘書董一歐,逃身當八路,與陳輝肖炳林,率敵後武工隊,越過封鎖溝,深入敵占區,憑藉人地熟,鄉土斗敵頑,神出鬼沒,威震敵膽,先任區長後縣長,平西抗戰銘史傳。 偽中隊長李春芳,調防歧溝槃據點,此地抗戰基礎好,愛國之心又復燃,敵工密策反,投明意決然,率部三百起義,時是辛巳六月,烽火前沿反正,平西局勢大轉。農戶多家堡壘,掩護八路除奸,秘密紅色交通,大批物資進山,數名志士扛槍,為國雪恥奮戰。抗戰八年多劫難,歧溝風雲歌可贊,偏村鐘靈多傑事,毓秀英傑赫平原。
乙酉雞雄,九月三,抗戰勝利,凱歌旋,民待山河重整,中華復興祈安。哪知國軍下山,摘桃反共變天,偽變國軍“黑殺團”,水深火熱又三年。“皇協”王鳳崗,外號”八路變”,組成”反共先遣軍”,心狠手辣殺革乾,五百惡煞還鄉團,鍘頭活埋人近千,歧溝首當重災區,殺王獻民茹瑞田。國軍九十四,從滬運京津,速出廊坊,占領涿新,刀光劍影,白色恐怖,涿州全境,又遭淪陷,歧溝駐紮十三團,人民政府退進山。勝利果實,不容敵篡,重整旗鼓,血淚擦乾,縣委指示,“縣不離縣”,深入敵後,打開局面。縣長林彤,潛入四區,隱蔽歧溝,地道聚員,造勢撒傳單,一夜十六村,民眾受鼓舞,“白脖”嚇破膽;區委書記王敬存,晝伏夜出搞串聯,重建政權,除奸反霸,武工小隊,拔除據點;平西獨立團,三角地帶殲敵,局勢又扭轉,政府移山前。
四七年,近年關,民不聊生,佳節不堪。華北野戰軍,大捷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殲敵近兩萬,老蔣憂京津,親自來督戰,調集七個軍,妄圖挽敗局,剿總傅作義,重兵尋決戰,進攻解放區,打到門墩山。百戰楊得志,佯攻實打援,避鋒圍淶水,設伏拒馬畔。宜生調王牌,三十五軍蠻,兩師冒然進,受阻戰莊疃。軍區獨一旅,旅部設岐溝,曾美搏義安,巷戰殺聲殘。守護北平第二團,調打歧溝救義安,軍民齊參戰,退敵高碑店。淶水戰役史空前,消滅敵軍逾七千,“蘑菇”軍長魯英麟,自戕身亡命歸天,從此傅軍傷元氣,龜縮北平後招安。 無論抗日與反戰,歧溝戰事很關鍵,縱觀古今戰爭史,一斑村史寫彰篇。
戊子歲末,涿州解放,人民當家,紅旗飄揚,土改合作,美好梓桑,改革開放,共奔小康。
歷史名村,古蹟挹勝,蛛絲馬跡,影射戰爭。出土文物,年代悠遠,戰國漢唐宋,銅箭鏃瓦陶。遼代經幢,鹹雍四年立,漢白玉質,九層八棱型,銘文載事,可知當時田賦稅,“彌足珍貴”,可考流布大藏經,今藏涿州博物館,“塵沾影覆”眾目瞠。天王寺院,僧眾香盛,講經論道,暮鼓晨鐘;五代開化寺,向善啟四眾;城西關帝廟,護祐五穀豐;西南城內,夫子爺廟,蒼松翠柏,大殿威隆,鄉間杏壇尊孔聖,兩廂學子朗書聲。可惜戰亂造毀,只留印記霜翁。城西千年安樂橋,滄桑默沒泥土中,殘城百年老榆神,頑強述說歲月崢。古城遺址,市級文物,法律保護,留住文明。
文化積澱,書香趣豐。北城酸棗樹,無刺果香濃,相傳蕭太后,巡城被刺痛,守兵將刺掰,從此不長鋒。歧溝集市,一年一次,臘月廾七,商賈貿通,如果與人不願交,就說歧溝下集碰,猜是邊關衝要地,嚴防謹守不放鬆。歧溝耕地倒費事,歇後俚語成笑柄。清軍入關,跑馬圈地,旗地恭王府,多家成佃農。除夕懸吊掛,十七收庫中,彩掛兩面繪,旗漢界分明,三國故事封神榜,年年演義娛民童。過年唱大戲,傢伙挺齊整,入冬沉夜緊排練,串村換戲互迎送。歧溝傳統音樂會,老少爺們露藝風,六十年代電台錄,古韻今曲天籟聲。 善心清澈,淳樸民風。鄉親世代睦相居,幫貧濟困樂融融,一幅天然美畫卷,誘人想往味無窮。
華夏騰飛,時代向前,日新月異,古鎮巨變。前賢往矣,新傑疊現,承前啟後,續寫新篇。時逢盛世,國泰民安,創新發展,和諧共建,明日歧溝,更加燦爛。
—— 撰 文: 范陽草民
註:我歷時三年醞釀撰寫的《岐溝關賦》,5月19日在保定報刊發。旨在表對家鄉的熱愛,感恩涿州的熱土和人民,創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
岐溝,我的故鄉,一個偏僻小村鎮,在哪裡,是古代的雄關要塞。從古代到近現代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經歷了數次戰爭。發生在那裡的戰事,對中國的社會發展,歷史進程,平西抗日游擊區的建立,和平解放北平戰役的勝負,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宋遼之戰的“岐溝關之戰”,是中國戰爭史的十大經典戰役之一,錄入戰史堪經典,影響社會改進成。
家鄉,飽經戰爭的風霜,造就了淳樸民風和堅韌頑強的“岐溝精神”,我們不要戰爭,但為捍衛主權,我們定會精忠報國。
我知道,寫賦是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賦的最大特點就是鋪張揚厲,用誇飾手法,極力渲染,以張大其事,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可是,一個平原偏僻土城,儘管用什麼樣的華麗詞語渲染,也比不上州城縣壘,更不要說皇城帝廓。但是,在這裡發生的古今戰事,影響中國社會進程的力度,足以驚天地涕鬼神,是許多名城顯市所不及的。還有那,村建文廟,更是鳳毛麟角,此文重在以事實說話。
此賦篇,是在中國辭賦家協會理事,范陽辭賦家李長青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為了保證歷史的真實完整性,古典文化學者,涿州博物館館長楊衛東教授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作為一個平西抗日根據地,房淶涿抗日老兵的後代,也是曾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完成了多年的夙願,有生之年,算是奉獻給家鄉的禮物。
2016年11月3日 於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