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空心掛麵製作技藝

岐山空心掛麵製作技藝

岐山空心掛麵屬地方名吃食品,選用周原優質小麥為原料,輔之以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是人民生活中傳統手工麵食品製作中最為獨特的上品。

基本信息,製作工序,主要特徵,主要價值,歷史淵源,相關物品,傳承系譜,瀕危狀況,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寶雞·岐山縣
遺產編號:Ⅷ—14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遺產級別:省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寶雞市岐山縣

製作工序

岐山空心掛麵歷史悠久,是人民生活中傳統手工麵食品製作中最為獨特的上品。傳統空心掛麵以前茁苜蓿地長出的“紫麥”(現為優質小麥品種)為原料,其中包括10餘道工序,主要為:
1、磨麵:將優質小麥經簸、篩、淘、晾後,磨成精細的麵粉(需用極細密的鑼面工具)每百斤小麥出粉率65%。
2、和面:將麵粉用鹽水合成團塊,用手使勁反覆揉壓,直至能拉成圓條狀為宜(每百斤麵粉加鹽5—7斤)為宜。
3、揉條:將和好的面塊放在案板上,用力揉搓成大條(粗如水杯,長約尺許)。
4、捂條將搓成的大條盤入盆內,用濕毛巾苫住約40分鐘。
5、搓條:將大條撒上糜面,搓成小拇指粗的小條,再盤入盆中捂30分鐘左右。
6、入槽:將捂好的小條搭在手指粗的竹柱棍上,放入特製的掛麵槽內(溫度36C0,約一小時許。
7、開面:將槽內每對柱棍,架入特製的開床之上,從上至下拉動直到底端,依次又放入槽內,捂半個小時。
8、上架:將槽內麵條醒動下墜後取出,開始上架。
9、換架:將上架的掛麵,擺動掛吊成細條。晾至七成時,放置屋內,再上架,剪去下部面頭。
10、截條:將做好的掛麵,放在案板上切成5——8寸長的掛麵麵條,用麻紙條紮成三道,呈圓捆狀,每捆可分成一斤、八兩或半斤。

主要特徵

岐山空心掛麵獨特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小麥的品質,岐山縣氣候屬暖溫帶,光照充分,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又由於岐山縣處“八百里秦川”台原之處,土層深厚,小麥收穫期少雨而不易變質,小麥麵粉筋度大,不易斷條,是空心掛麵性能獨特的主要原因。其工藝特徵:一是空心掛麵從原料加工到成品,1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長期以來空心掛麵操作工藝全靠師徒傳承,世代相傳和長期實踐體會及感覺才能掌握,難於形成文字資料。二是加工過程都須經過揉、壓、捂、晾等方面沒有量化指標,全憑經驗掌握。由此可見空心掛麵的製作工藝確屬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岐山空心掛麵條細心空,整體勻稱,手感光潤,乾而無皺,直而不折,耐煮不糊,光筋爽口,不含任何添加劑,營養高,易消化等特點。

主要價值

1、岐山空心掛麵是西周禮儀文化的產物,對於研究禮儀,民俗及社會生產生活等方面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岐山空心掛麵具有重要的飲食文化價值,它是我國北方人民主食——麵條中的獨特的一種手工藝術傑作,它是當今名目紛繁的各種速食麵的鼻祖。
3、岐山空心掛麵工序較多,操作技術之難,要求之高,是其他麵條操作技術難以比擬的,它蘊涵著豐富的科學技術基因。
4、長期以來,空心掛麵是農村的副業產業,在當地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空心掛麵原料是當地糧食主產——小麥,可以有效的轉化當地糧食,使農民增收。

歷史淵源

岐山空心掛麵與周部族禮儀有關。“掛”字的古體字有多種,皆與“圭”有關。圭是古代一種玉器,上尖下方,是周代貴族舉行禮儀時的一種禮物,以示心底坦蕩。庶民無圭便以掛麵代圭作為珍貴禮品。直至如今,春節期間,女婿給岳父家,外甥給娘舅家納禮(即走親戚),無論其它禮品多么豐厚,須帶一封掛麵,否則被視為“失禮”, 這一習俗,乃是周禮的延續。史料記載:清代,岐山空心掛麵已形成較有規模的作坊。當時最為著名的作坊為“順天成”,他們專選前茁苜蓿地長出的“紫麥”做原料,制出之掛麵纖細柔韌爽口,聲譽大震。清鹹豐時,縣城附近經營此業者頗多,製作工藝愈來愈精,地方官吏將其列為貢品,每年按例向朝庭進貢。公元1900年七月(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逃往西安後,岐山地方官員將掛麵作為貢品,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品嘗後,讚不絕口,隨賜龍鳳旗一面,懸掛於岐山縣衙。1931年,岐山空心掛麵遠涉重洋,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深為華僑們讚賞。
2001年元月6日至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冒著嚴寒來岐山視察工作,其間來到掛麵專業村——馬江鎮(現為雍川鎮)小營村,走訪了多戶掛麵專業戶,詢問了手工空心掛麵生產技術及銷售情況,並看了現場操作表演,還學著操作了幾下,閃現出國家領導人對岐山空心掛麵的無比關心。

相關物品

空心掛麵製作的主要器具和設施:面盆、案板、槽床、面架、柱棍、刀、麻紙等。
槽床:(木製品,其形狀長約2米,寬約0.8米,深約1.2米,用於醒面)
面架:(木製品,其形狀高約2.5米,寬約3米,用於掛麵)
柱棍:(竹製品,其形狀長約0.8米,直徑0.8厘米,用於掛麵)

傳承系譜

空心掛麵手工製作歷史悠久,雖歷代都有能工巧匠,技藝獨到之人,但他們之間並不一定是傳承關係。岐山空心掛麵的傳承關係以解放前後為界,分為三種形式,解放前以作坊為主,如歷史上的“順天成”、“守氏號”、“樊氏號”、“秦氏號”等為代表的20餘家作坊,都為世代相傳式以作坊為依託的師徒傳承,學徒學成後又自立門戶,再招學徒,代代相傳。因此這種形式的傳承遍及全縣各鄉村。建國後岐山空心掛麵作坊主要是集體化,即生產隊,生產大隊集體經營。改革開放後,岐山空心掛麵又變為兩種經營形式即集體作坊及個體作坊。

瀕危狀況

1、由於手工空心掛麵操作技術難度較大,勞動強度高,年輕人多不願學,已經是後繼乏人。2、由於手工空心掛麵生產效率頗低,經濟效益也差,從事掛麵操作者不斷減少。特別是對季節和溫度的要求很高,因此難以形成30人以上的大作坊。故本地至今無有較大規模的作坊。
3、由於經濟利益的利誘,機械化的麵條加工美其名曰掛麵,並大量充斥市場,使最特色的手工空心掛麵傳統工藝難以為繼,面臨危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