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公廟戲台

位於岐山縣城西北七公里周公廟山門處。據明洪武辛亥(1371)王禕《謁周公廟記》碑文所載,周公廟創建於唐代之前。唐大中二年(848)、宋元祐元年(1086》、金興定五年(1221)均有重修。碑文云:“元初廟盡廢,至元十七年(1280)”,“仍請李天樂真人重建,既成,其徒就守之,今廟是也”,其廟中,“正殿前有戲台為巫覡優伶之所集。”證明今之戲台,為至元十七年所重建。明以來歷有重修,建築規制亦有變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岐山周公廟戲台
  • 位置:岐山縣城西北七公里周公廟山門處
  • 建成時間:唐代之前
  • 重建:民國二十三年和二十五年
戲台位於正殿與山門中線正中,坐南向北。系桿欄式建築,單檐歇山頂,灰色板瓦覆蓋,龍頭獸吻置脊。前檐柱上承大額枋、欄額枋、平板枋和挑檐枋,枋上正中龍形卷頭斗拱居中。台面原呈三面觀式,現改建為一面觀式。台中有木屏相隔,分前後場,後牆以花紋木板裝飾。台面通寬九點二米,前台進深三點九米,基台高出地面二點四四米。
台基由四排木柱上棚樓板構成,中間置一通道,由此通過可進入廟院觀戲場。戲台兩側建有耳房,成半迴廊式。前檐柱、中柱及後側廊房中柱均施素覆盆式柱礎,當為元代建築遺物。兩邊耳房柱下均用三層鼓鏡形與八角形複合柱礎,全為明、清補修時所改制。
戲台南端,東西兩側,又各建戲台一座,與此台呈品字形,均系磚砌台基式建築,據碑文所記,系民國二十三年(1934)和二十五年(1936)所重建。其始建年代不詳,為周公廟會演對台戲時所用。是陝西由三台構成聯台式建築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