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是隋代詩人楊素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寫詩人獨坐山齋的所見之景及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詩由景入情,景中含情,用語質素,造境清幽,結構整暇,風格清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
  • 作品別名:山齋獨坐贈薛內史、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
  • 創作年代:隋代
  • 作品出處:《全隋詩》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楊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
其一
居山四望阻,風雲竟朝夕。
深溪橫古樹,空岩臥幽石。
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
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臨風望羽客。
其二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雲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餘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里,誰知無悶心。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薛內史:即薛道衡,隋朝大臣。
⑵幽石:墓石。
⑶岫:山洞。
⑷動幽氣:幽香浮動。
⑸虛白:猶言空明。語本《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⑹日落:一作“日暮”。
⑺羽客:亦稱“羽士”“羽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
⑻澄清:一作“清澄”。
⑼澗戶:指山齋門戶。
⑽陵臨:高下相凌。謂相頡頏,比個你高我低。
⑾陳榻:陳蕃榻。典出《後漢書·徐稺傳》:後漢陳蕃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稺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⑿無悶:沒有苦惱。多形容遺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居住山中四周是高山,一整天雲霧繚繞。
溪澗上古樹橫斜,幽深的岩洞亂石交錯。
日出時候遠山明亮,百鳥出林更顯幽寂。
庭院中幽香浮動,竹室內生出一片空明。
落花紛飛進入室內,細草在台階上堆積。
桂花酒白白地倒滿,因為老友不在席上。
天晚日落山色清幽,臨風盼望友人歸來。
其二
岩穴映出清幽景色,景色清幽更顯岩穴幽深。
黃昏空中白雲漂浮,綠水激盪起清脆的聲音。
山齋的門戶散發余彩,山窗凝結昨夜的清陰。
花光與草影相互映照,樹與石好似在比高低。
齋中獨坐對著陳蕃榻,沒有來客自可彈鳴琴。
在寂靜幽深的山裡,誰能理解與世無爭之心。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至仁壽三年(603)之間。薛道衡在隋初曾任內史舍人,與楊素經常詩歌唱酬。這首詩當為薛道衡任內史侍郎以後又出京師離開楊素之時所作。薛道衡集中有《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詩》,即酬楊素此篇。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楊素是隋代軍事統帥,他的詩有一種樸質勁健的氣質,已經開唐代風骨、聲律兼備詩風之先聲。《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便是體現他詩風的代表作。
這組詩題目點出了詩的內容,即寫作者獨坐山齋所見,及對友人薛內史的思念。
第一首詩前十句為詩歌的主體部分,具體描繪獨坐所見的景物。前六句寫的是山齋外的自然環境。開頭兩句總寫山居環境。起勢空靈飄遠,極富意境,讓人眼前有高山環繞、雲霧流離之感。字面一拆,字字無奇;字面一合,頓時有百倍的意境:可見意遠在言外。這是對大環境的沖淡的一筆。三四句寫山中的溪、樹、岩、石,分別用深、古、空、幽來形容,傳出一種寧靜幽深的境界。對仗工整,虛中逐漸趨實,進一步為後面的愁緒造勢,正在漸漸地深入之中。五六句寫日出時景色,扣首聯中的“朝”字。忽又搖開,造成跌宕的姿態,有小波瀾搖曳。這兩句的奇在於:日出天明,本該是生機復發、百鳥歌唱、心情舒暢的時刻,作者卻逆意而行,對“寂”作進一步的渲染,那淡淡的愁絲幾乎已經洋溢出字面,懶懶地在心中潛行了。接著四句寫山齋中的情景。七八句視線由戶外轉到戶內,直接寫自己居住的山齋。“幽氣”“虛白”都圍繞著居室來寫,刻畫其幽靜、寂寞、淒清的感覺,一切的感覺都是清冷,沒有人氣。九十兩句進一步寫庭院內的花草,花落入戶而飛,見情態之悠閒,山齋之美好;細草當階而積,見庭院之幽寂,山居之清靜。這裡仍然是景物描寫,無一字提“愁”,無一字提“思”,但是寂寞惆悵之感已經伸手可及,全然浸滿讀者的心靈。山間景色之幽美,希望有人共賞;山齋獨坐之孤寂,希望有知己相對。這就自然引出後四句,點出懷念薛內史之意。先感慨“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後歸結為“臨風望羽客”的熱烈期盼。這四句寫山齋中獨坐之人的情懷,把作者徒對桂酒懷故望歸的寂寞心情抒發了出來,與詩的前面環境的空寂幽靜相融合。“山之幽”點題內山齋,首尾照應,渾然一體。
全詩給人一種寂寞空靈之感,一切都很淡,都很靜,有飄浮不可捉摸之感。哀而不傷,樸實不事雕琢,感情自然而不矯飾。機心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看似信筆而來,實則頗有匠心。描寫起自遠山空林,再至蘭庭幽室,再至盈樽美酒,由遠及近,由大而小,由粗而細,由虛而實,其中情思,緩緩流淌,由朦朧而至清晰。最後忽又挽回到日暮遠山,感情也到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全詩渾成一體,從景到情,圓滿無缺。詩中有不少著意刻畫的字句,但由於詩人能創造出幽寂而含生意的境界,所以並不顯得雕琢。前十句著重寫景,而景中寓情;後四句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情景的結合處理得比較好。
第二首詩深層寫出岩壑的清與幽。時間集中為傍晚(前一首則為從早到晚)。暮色蒼茫之間,白雲映綠水,清音響幽谷,餘霞散彩,宿陰遮窗。花、草、樹、石相互縈繞,相互依憑。由此生髮出詩人對友人的懷念。他獨坐山齋,如東漢時期陳藩設榻款待徐孺子那般,殷勤地盼望薛道衡來此作客。但薛道衡不來,他只好鳴琴思客了。末尾二句,無窮感喟,大有非薛道衡便無人可以理解他的“無悶”(即與世無爭)的情懷一般。
這組詩遣辭命句非常考究,對仗工細精巧,如“深溪橫古樹,空岩臥幽石。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澗戶散餘彩,山窗凝宿陰。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等句,可分明看出受到南朝詩的影響,如謝靈運、王融、吳均等人的寫景作品,不難看出楊素和他們的聯繫,當然,楊素的詩句也有空寂曠懷的意境特色。

名家點評

其一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詩評選》:質文相宣,不離經緯。幾與景陽《雜詩》相出入,亦可謂曠世同音者矣。
其二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詩評選》:含采不發,幾無一字落蹊徑中。自命之高,不知古今之有齊、梁也。江文通聊與晤對。

作者簡介

楊素(544—606),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隋朝權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大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深相結納。楊堅為隋帝,任楊素為御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尚書令,進太子太師、司徒,改封楚國公。卒謚景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