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名:螃蟹眼睛《四川中藥志》,古眼風、三葉豆《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鹿藿屬
- 種:菱葉鹿藿
- 分布區域:中國湖北、廣西、四川
- 中文學名:山黃豆藤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煎湯,3-9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葉或根。
性味
味苦、澀,性平。
歸經
入心、肺經。
功效
祛風清熱,定驚解毒。
主治
風熱感冒,咳嗽,小兒高熱驚風,心悸,乳癰。
相關配伍
1、治小兒風熱、不吮乳和吐白沫,山黃豆藤3g,銀花藤3g,排風藤3g,土藿香3g,五匹風3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2、治心累心悸,山黃豆藤10g,竹葉心10g,八角楓根10g,夜交藤10g。燉豬肉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使用注意
無熱者慎服。不可多服。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纏繞草本。莖細長,密被黃色長硬毛或短柔毛。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近菱狀卵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葉脈由基部3出,葉片兩面被柔毛,並有腺點;側生小葉偏卵形,長3-7.5厘米,寬1.5-4.5厘米。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具梗,被短柔毛;花冠黃色,長8-11毫米;花萼鐘狀,5裂;雄蕊10,二體,花葯1室;花柱1,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子房上位,胚珠2。莢果闊橢圓形或倒卵形,中間凹陷,扁平,紅紫色,被短柔毛。種子2顆。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竹林中及山坡路旁。
相關論述
1、《重慶草藥》:“除風解熱。治小兒風熱咳嗽,各種驚風,黃七風(初生兒5-7d,全身發黃,高熱驚風,口吐白泡,不食)。”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清熱,除風。治小兒驚風,風熱,不吮乳,吐白沫,成人心跳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