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外文名:Mountain Kingfisher
- 別名:大黃嘴翡翠
- 中文學名:山黃嘴翡翠
- 拉丁學名:Syma megarhyncha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佛法僧目
- 亞目:翠鳥亞目
- 科:翠鳥科
- 屬:黃嘴翡翠屬
- 種:山黃嘴翡翠
- 命名者及時間:Salvadori, 1896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亞種分布,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雄性成鳥頭部、脖子棕紅色,眼先和眼睛都是黑色的。披風深藍色,肩胛深綠色。下背部,前尾部藍綠色。尾端藍紫色。下頦和喉嚨白色,胸前紅色橙色。側翼,腹,尾分和分翼是黃褐色和淺黃色或奶油色。尾巴底部黑色。嘴和上頜邊緣鮮黃色。虹膜為深褐色,黃色的腿與深棕色的爪子。成年雌鳥不同於雄鳥,兩側,腹部和尾色彩略淺。幼鳥類似雌鳥,頂點羽毛是紅色。黑色的眼睛周圍空間較大,臉頰和胸部的羽毛暗點。嘴是灰黑色。![山黃嘴翡翠 山黃嘴翡翠](/img/f/702/2ITNwUGZyIGMyIDMmhTZyUGN4QTNxMG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山黃嘴翡翠 山黃嘴翡翠](/img/f/702/2ITNwUGZyIGMyIDMmhTZyUGN4QTNxMG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山黃嘴翡翠
嘴粗長似鑿,基部較寬,嘴峰直,峰脊圓,兩側無鼻溝;翼圓,第1片初級飛羽與第7片初級飛羽等長或稍短,第2、3、4片幾近等長;初級飛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圓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台灣地區、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生活習性
山黃嘴翡翠活動於雨林的邊緣空地,森林,橡膠樹林和紅樹林。常見它們低空飛行,通常低于海拔500米高度以下,同大多數獵翠鳥一樣,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樹葉或泥土中尋找獵物。主要食物是無脊椎動物,如蟋蟀、蜘蛛、蠍子、和蝸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動物,如小魚,小蛇和蜥蜴。![山黃嘴翡翠 山黃嘴翡翠](/img/7/fac/3IjNzYWMxY2NjdDNjhzNyYGOhFmZ5I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山黃嘴翡翠 山黃嘴翡翠](/img/7/fac/3IjNzYWMxY2NjdDNjhzNyYGOhFmZ5I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山黃嘴翡翠
生長繁殖
山黃嘴翡翠的繁殖季節通常11月和1月之間。營巢於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壩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9厘米和12厘米,寬9.5厘米,橢圓形。這些洞穴一般不加鋪墊物。雌鳥將3或4枚卵直接產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棕櫚樹或其他樹木的樹幹上鑽洞穴為巢,離地面3米高。
亞種分布
(3種)
1.Syma megarhyncha wellsiwdg 分布於紐幾內亞西部。
2.Syma megarhyncha sellamontis 分布於紐幾內亞東北的翁恩半島。
3.Syma megarhyncha megarhyncha 分布於紐幾內亞東南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