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國有總面積145.23萬畝。其中有林地70.07萬畝,疏林地6.70萬畝,灌木林地23.9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6.24萬畝, 苗圃地0.09萬畝,無立木林地7.19萬畝, 宜林地30.59萬畝,輔助生產林地0.01萬畝,其它0.42萬畝。全局活立木總蓄積657.12萬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
  • 成立時間:1947年
  • 獲獎榮譽:第四屆“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
  • 所屬地區:山西省
  • 總面積:145.23萬畝
歷史沿革,林局簡介,單位職能,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1947年,在寧武東寨成立晉綏邊區林業管理委員會,是林區山林權屬變化後的第一個林業專管機構,主要職能是保護森林,繼續進行林權改革,並著手進行林區建設。
1949年11月,寧武林業管理委員會改組為山西省林業二分局。管理並經營寧武境內的森林,同時在周圍各縣建立辦事處,負責各縣林業生產。在業務上由省林業局領導,在行政上又是忻縣專署的組成部分,它對各縣林業工作負督促、檢查、指導之責。
1952年7月,林業二分局改稱為管涔山林區。裁撤原辦事處,重新組建大石洞、鞦韆溝、店坪、蔥溝4個管理區和岢嵐、崞縣兩個工作組,此外設有東寨、壩門口、寧武、五寨轉運站,不久,又重新劃定7個管理區。
1956年7月,管涔山林區改稱管涔山林業局。原有的管理區改為經營所。林業局的建立,是林區由管護工作向經營工作過渡的轉折點,從此開始了大規模的成幼林撫育工作。
1957年5月,管涔山林業局改稱管涔山森林經營局,標誌著管涔林區的林業工作已全面走向正規化軌道,經營局的建立,不僅在業務上,而且在行政上也逐步和地方行政機關相分離,成為由省直接管轄的林業機構。
50年代,管涔林局為全額預算單位,1962年改為差補單位,1986年,隨著木材採伐任務的增加,改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1998年天保以後,隨著林業工作中心的轉移,林局的職能、性質發生了重大改變,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天然林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為主轉變。2006年 5月,山西省管涔山森林經營局改稱為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但林局仍然延續的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性質的管理體制。

林局簡介

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國有總面積145.23萬畝。其中有林地70.07萬畝,疏林地6.70萬畝,灌木林地23.9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6.24萬畝, 苗圃地0.09萬畝,無立木林地7.19萬畝, 宜林地30.59萬畝,輔助生產林地0.01萬畝,其它0.42萬畝。全局活立木總蓄積657.12萬立方米。
管涔林區境內河流屬黃河和海河兩大水系,山西省母親河——汾河發源於林區腹地,境內流長約56公里;蘆芽山和管涔山西麓,分別是嵐漪河和朱家川河的發源地,自東向西注入黃河;桑乾河上游的恢河和滹沱河上游的陽武河,均發源於管涔山麓,流經華北平原後匯入海河。
管涔林局全境處於“三北”防護林體系內,是我省林相最好的林區,森林以雲杉和華北落葉松天然次生林為主,林木乾形通直,長勢良好,單位蓄積量大(全省有林地畝均蓄積量為2.3立方米,省直林區有林地畝均蓄積量為4.0立方米, 管涔林區有林地畝均蓄積量為9.4立方米),不僅在山西和華北享有盛譽,同時也為關內所罕見,被譽為“華北落葉松的故鄉”和“雲杉之家”。森林各主要樹種占林分總蓄積量的比例分別為:雲杉60%,落葉松35%,油松、樺樹、楊樹等占5%;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山西省省鳥褐馬雞,在區內集中分布,此外還有金錢豹、黑鸛、金雕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天鵝等二級保護動物37種。同時,我局處於“三北”防護林帶、京津風沙源治理區,是山西生態環境的主要屏障,也是保護首都北京的綠色守護神。保護好這些河流源頭的森林資源及其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對山西整個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單位職能

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負責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的保護和管理;負責對所屬國有林場多種經營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與管理;承擔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公益林管理的日常工作。

所獲榮譽

2019年8月,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表彰為“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
2019年11月19日,獲第四屆“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