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

《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是為全面統籌指導“十四五”期間我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工作,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規劃》《“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山西省綠色建築專項行動方案》《山西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等檔案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的規劃。由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於2022年6月30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
  • 印發機關: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印發日期:2022年6月30日
  • 發文字號:晉建科字〔2022〕114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印發信息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關於印發《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 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晉建科字〔2022〕114號
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綜改區建設管理部,廳機關各相關處室:
經6月11日第18次廳黨組會議研究同意,現將《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2年6月30日

規劃全文

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工作擔負著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促進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築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重任,對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為全面統籌指導“十四五”期間我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工作,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規劃》《“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山西省綠色建築專項行動方案》《山西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等檔案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目 錄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1
(一)建築能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1
1.新建建築能效穩步提升·········· 1
2.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持續推進········ 1
3.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規模擴大······· 2
4.農村建築節能實現突破·········· 2
(二)綠色建築實現跨越式發展·········· 2
1.綠色建築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2
2.綠色建築規模快速增長·········· 3
3.綠色建材推廣力度加大·········· 3
4.高質量綠色建築實現突破········· 4
(三)裝配式建築發展初見成效·········· 4
1.產業布局初具雛型············ 4
2.技術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5
3.項目建設初具規模············ 5
(四)科技創新驅動進一步增強·········· 6
1.創新體系逐步建立············ 6
2.科技交流不斷增強············ 6
3.新材料(技術)得到推廣········· 6
4.建設科技碩果纍纍············ 7
(五)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7
1.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 7
2.地方標準編制不斷加強·········· 7
3.標準實施監督有效落實·········· 8
二、“十四五”發展形勢··············· 8
(一)發展機遇················· 8
1.碳排放達峰與碳中和願景明確新目標···· 8
2.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戰略指明新方向····· 9
3.能源革命帶來新機遇··········· 9
4.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新發展········ 9
5.高質量發展對標準化工作提出新要求··· 10
(二)發展挑戰················ 10
1.建築能耗呈剛性增長態勢········ 10
2.綠色發展市場機制亟待完善······· 10
3.科技標準支撐能力不足········· 11
三、總體要求··················· 11
(一)指導思想················ 11
(二)基本原則················ 12
(三)規劃目標················ 12
四、主要任務··················· 14
(一)提升建築能效水平············ 14
1.進一步加快新建建築能效提升······ 14
2.持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15
3.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水平······ 15
4.推動建築電氣化工程實施········ 15
5.推動農村建築能效提升········· 16
6.試點開展工業建築節能········· 16
(二)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 17
1.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17
2.推進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 17
3.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18
4.創建綠色建築創新項目········· 18
5.規範綠色建築標識與管理········ 18
6.促進綠色建材推廣套用········· 19
(三)推進建設科技創新驅動·········· 20
1.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創新體系······ 20
(1)強化政府引導作用·········· 20
(2)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20
(3)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21
(4)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21
2.圍繞行業發展方向,推動重點技術創新·· 21
(1)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究········ 21
(2)推動信息技術與行業融合創新····· 22
(3)推進城市更新和住宅品質提升····· 22
(4)開展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 23
(5)強化智慧型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創新發展 23
3.加強科技項目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24
(四)推動標準化建設轉型發展········· 25
1.構建新型標準體系··········· 25
2.完善地方標準框架··········· 26
3.做好標準立項引導··········· 27
4.提高標準編制質量··········· 28
5.做好標準宣貫培訓··········· 28
6.強化標準實施監督管理········· 29
7.加強標準實施評估··········· 29
五、保障措施··················· 30
(一)完善工作機制·············· 30
(二)加強組織實施·············· 30
(三)加強宣傳培訓·············· 31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十三五”期間,我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我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戰略機遇,聚焦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以轉變城鄉建設模式為根本,持續提升建築能效、推廣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推動科學技術創新、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建設,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建築能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新建建築能效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我省城鎮新建居住建築節能標準由節能65%提高至75%,能效比“十二五”期末提高30%,城鎮新建公共建築全面執行節能65%標準,新建建築節能標準設計、施工階段執行率均達到100%,累計新增節能建築1.1億平方米。積極開展近零能耗建築標準編制與項目建設,首開花溪龍苑住宅小區、大同未來能源館等近零能耗建築相繼落地實施。
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持續推進。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和城鎮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為抓手,積極推進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累計實施改造面積4334.8萬平方米。太原市率先在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中執行節能75%標準,創新性採用PPP建設模式,為全省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太原、長治兩市被列入國家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帶動全省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面積達280.1萬平方米,為進一步推動公共建築能效提升奠定了基礎。
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規模擴大。太陽能光熱與建築一體化套用列入《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J04/242-2019)強制性條文,全省累計太陽能光熱建築套用面積達4937.8萬平方米。聯合省發改委、自然資源廳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地熱能供熱技術套用的通知》,為我省加快推進地熱能供熱技術套用,促進地熱能供熱高質量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全省累計指導培育在建、運行地熱能供熱項目992.3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全省每年新建建築可再生能源套用比例均達50%以上。
農村建築節能實現突破。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為契機,積極開展農村建築節能工作,因地制宜採取外牆保溫、屋面保溫、更換外窗、增加封廊、高效熱泵等建築節能技術,探索我省農村建築節能技術路線。呂梁、臨汾等地出台了農村建築節能改造技術導則,運城市萬榮縣、夏縣及鹽湖區等地開展了“清潔能源採暖節能改造示範村”建設工作。
(二)綠色建築實現跨越式發展
綠色建築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印發《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綠色建築評價標準》(DBJ04/T335-2017)《山西省綠色建築施工圖審查要點(試行)》《綠色保障性住房施工圖審查要點(試行)》《山西省綠色民用建築設計專篇(示範)》《綠色保障性住房設計專篇(示範)》(試行)等一系列標準導則,技術管理措施不斷完善。根據修訂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的要求,組織開展《山西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編制工作,將《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控制項納入強制性條文,為全面推廣綠色建築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綠色建築規模快速增長。嚴格落實政府投資類公益性建築、大型公共建築及保障性住房等重點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要求。積極推進全省22個設市城市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累計畫定97平方公里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示範區內新建建築全部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印發《山西省綠色建築專項行動方案》《山西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推動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全省新建綠色建築面積4296.2萬平方米,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由2016年的12%增長至2020年的74%,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
綠色建材推廣力度加大。成立山西省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領導組,印發《關於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全省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推廣套用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快推進我省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生產套用的通知》,將綠色建材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督促各市積極開展工作。核准山西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為綠色建材評價機構,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建立綠色建材目錄,在全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信息平台公示、發布。推動政府投資工程率先採用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材套用比例。
高質量綠色建築實現突破。印發《關於在超限高層建築工程中開展綠色建築示範的通知》《關於創建綠色建築創新項目的通知》,制定《綠色建築創新技術指導清單》,以超限高層、政府投資項目為重點,培育具有時代特點和地域特徵的創新項目。引導創新項目在全生命周期BIM、鋁模板、裝配式、綠色建造及基於5G移動網際網路的智慧型化管理等技術套用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太原吾悅廣場、晉中晉華片區萬達廣場等項目制定了綠色建築創建方案,太原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高起點推進航站區規劃及航站樓方案的節能環保設計,首開花溪龍苑住宅小區(我省首個高層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築)、山西基因診斷及藥物研發基地(我省首個裝配式鋼結構高層公共建築)等一批創新項目相繼落地。83個項目取得二星級綠色建築標識,2個項目取得三星級綠色建築標識,總計836.35萬平方米。
(三)裝配式建築發展初見成效
產業布局初具雛型。印發《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管理辦法》,認定21個省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其中部品部件類9個、施工類8個、設計類4個。大同裝配式綠色建築集成產業基地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區,山西建投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正方利民(天鎮)建築工業化有限公司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相繼建成投產部品部件生產基地18個,產能達到1870萬平方米,其中鋼結構620萬平方米,混凝土結構1210萬平方米,木結構4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百公里範圍內產業基地全覆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等結構體系全覆蓋。大同天鎮、陽泉、運城3個部品部件類產業基地生產的裝配式構件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擴大市場範圍,實現向北京、河北、河南、陝西等地供應。
技術標準體系逐步完善。發布《裝配式斜支撐節點鋼框架結構技術規程》《裝配式鋼結構集成部品-主機板》《裝配式鋼結構集成部品-撐柱》等裝配式鋼結構地方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施工及驗收標準》《山西省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技術導則(試行)》《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等裝配式地方標準。印發《山西省裝配式建築設計導則》、裝配式建築工程計價依據(定額)等檔案,正在編制《鋼管混凝土束結構技術標準》《雙面疊合剪力牆技術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綜合管廊標準》等標準。基本構建了涵蓋裝配式建築主流技術的構件生產、設計、施工、驗收、預算等全過程管理的地方標準和技術體系。
項目建設初具規模。鋼結構、混凝土結構、木結構等不同結構形式及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工業建築等建築類型的裝配式建築項目相繼落地。印發《裝配式建築示範項目管理辦法》,積極培育山投泰瑞城、晉建·迎曦園、山西省基因診斷及藥物研發基地等一批裝配率在60%以上,不同結構形式、不同用途的裝配式建築示範項目。累計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1809.38萬平方米。項目的實施驗證了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相對傳統現澆建築的優勢,也鍛鍊培養了一批設計、施工、生產等專業技術人員,為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科技創新驅動進一步增強
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印發《關於大力推動我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關於開展建設科技成果登記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建設科技成果登記工作的通知》《山西省建設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十三五”規劃》《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工作方案》等檔案,加強政策引導,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能力和科研活力明顯提升。
科技交流不斷增強。開設山西建設大講堂,以建築業轉型發展的熱點、難點、關鍵技術為核心,每期邀請省內外行業領軍技術專家對新型建造技術、區塊鏈套用、綠色建築、工程建設改革政策、BIM技術套用等開展專題政策交流與先進技術分享。不定期組織現場觀摩會、技術交流會,引導行業科技資源的對接、合作與共享,推動解決技術難點,推廣運用新技術,促進建設科技的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
新材料(技術)得到推廣。印發《關於規範建築節能產品(技術)推廣管理的通知》《關於建築節能產品(技術)推廣套用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檔案,規範建築節能產品(技術)推廣受理、專家審核論證等程式,明確推廣與限制使用的建築節能產品(技術),落實企業質量控制主體責任,嚴格規範檢測報告內容,加強建築節能產品的質量控制與檢驗,積極改進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十三五”期間,共發布建築節能產品(技術)推廣目錄17批,1358項次產品(技術)得到推廣。
建設科技碩果纍纍。開展山西省建設科技成果登記工作,全省建設行業企業共登記科技成果286項,其中,重大成果(一等)44項,優秀成果(二等)93項,創新成果(三等)149項,促進了建設行業創新發展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列入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計畫項目50項、省科技廳計畫項目23項、省住建廳計畫項目157項。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及山西省科學技術獎總計92項。其中,太原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綜合創新施工技術研究與套用、一種有機-無機複合納米隔熱防火塗料及其製備方法等項目獲得了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成立“山西省工程建設標準化領導小組”,開展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研究。印發《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工作規程》,為地方標準的制定提供依據。梳理匯總現行國標2574項、行標2429項,現行和在編地方標準253項,待編標準294項。初步建立了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框架。
地方標準編制不斷加強。編制發布工程建設地方標準106項,涵蓋城市規劃、工程設計、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綠色建築與節能、裝配式建築、5G通信、BIM套用、質量安全、城市管理、村鎮建設、物業管理等18個方面。牽頭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確定的五項標準突破工作之一的“提高建築防水標準”課題研究,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啟動了國家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範》《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範》修編工作。
標準實施監督有效落實。按照“重要標準、薄弱環節、簡潔實用、促進落實”的監督原則,每年對建築節能、工程質量安全開展標準實施專項檢查,對勘察、抗震、防火、防水、幕牆、無障礙設施、光纖到戶等標準採取“雙隨機”監督檢查。印發《關於開展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創建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全國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創建工作,永濟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榮獲“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縣村鎮”稱號,長治市上黨區榮獲“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稱號。
二、“十四五”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階段,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工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發展機遇
碳排放達峰與碳中和願景明確新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建築行業是碳排放重點領域,迫切需要提高建築節能標準,實施既有建築節能運行與改造,最佳化建築用能結構,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碳排放,為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做出積極貢獻。
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戰略指明新方向。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出台了《關於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目標,對實現綠色發展路徑做了全面部署。作為今後一個階段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對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把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城鄉建設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建設美麗城市和美麗鄉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也為城鄉建設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能源革命帶來新機遇。深入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地域優勢和區域特色,以能源革命為引領,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建築行業作為重點用能領域,需緊抓轉型重要視窗和重大政策紅利,以科技為引領,推動建築向更節能、綠色、智慧型化方向發展,奮力在轉型發展上蹚出一條新路,為我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提供住建路徑。
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新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住建領域作為各種創新技術交叉融合的行業,勢必對未來建築建造、城市管理、居民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影響。以科技賦能城鄉建設智慧轉型發展,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建設領域相關技術深度融合,促進綠色低碳技術發展,帶動城市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促使建築業向綠色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方向快速升級,是“十四五”行業科技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質量發展對標準化工作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及《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均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工程建設標準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和手段,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新發展要求,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標準化體制機制,進一步提高標準質量和技術水平,以高水平標準化工作助推住建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挑戰
建築能耗呈剛性增長態勢。我省建築能耗已占到全省能源消費總量18%以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十四五”期間我省城鎮化率、人均GDP等關鍵指標將會進一步提高,大量的新建建築投入使用,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的人均用電量、燃氣用量和能耗總量也將不斷上漲,建築能耗仍將呈上升態勢。以煤炭為主的用能結構,對我省碳達峰碳中和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對建築節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綠色發展市場機制亟待完善。現階段我省綠色建築發展的推動主體是政府部門,推行動力主要依靠政策強制執行。綠色金融支持方式仍在探索,契約能源管理、碳交易等市場化推動機制還未建立,企業參與綠色建築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較低。同時社會各界缺乏對綠色建築內涵的了解,消費者對綠色建築的認知度不高,以消費者為主體的綠色建築市場環境尚未形成。
科技標準支撐能力不足。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建設企業對科研的投入偏低,推進科技創新的獎勵激勵機制還不完善,科技領軍人物和高層次人才相對缺乏,創新基礎薄弱。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建築技術融合不深,自主創新能力偏低,尚不能滿足我省住建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標準編制的前瞻性、創新性不足,操作性、執行力不強,“重編制,輕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工程建設標準化在最佳化標準體系、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引領支撐等方面還存在新挑戰。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抓住我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戰略機遇,落實建築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堅持高標準、高站位,全面提升建築能源利用效率,最佳化建築用能結構,強化科技標準的基礎性、引領性和戰略支撐作用,推動建築業轉型升級和住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出發點,促進人民民眾主動參與建築節能工作,在滿足人民民眾對建築舒適性、健康性、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建築綠色水平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科技創新對提升城鄉居住品質、人居環境質量、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的支撐,使廣大人民民眾切實體驗到發展成果,逐步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綠色發展良性環境。
堅持統籌協調。把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轉型綜改示範、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實現科技創新、推進新型標準化等戰略目標相協調、相銜接,把握機遇,主動作為,形成政策合力,提高發展效率。
堅持全面推進。從設計、建造擴展到運營管理,從單體建築擴展到區域,從城鎮擴展到農村,從節能建築擴展到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近零能耗建築,把節能及綠色發展理念延伸至建築全周期、全過程、全領域。
堅持重點突破。針對薄弱環節和滯後領域,採取有力措施重點推進,持續做好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驅動、工程建設標準化轉型升級等重點工作。
(三)規劃目標
到2025年,建築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築用能結構逐步最佳化,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城鎮新建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分別執行節能83%、72%地方標準,持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3000萬平方米以上,建築能效水平比2020年再提升20%。城鎮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裝配式建築占城鎮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30%。培育高質量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裝配式建築等綠色創新項目。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一體化套用,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科技創新和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科技成果500項,編制工程建設地方標準100項,為住建領域創新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專欄 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發展主要目標
主要指標
2025年
城鎮新建建築能效提升(%)
20
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萬平方米)
3000
綠色創新項目(萬平方米)
200
城鎮新建建築中裝配式建築比例(%)
30
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
8
科技成果(項)
500
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項)
100
(註:表中指標均為預期性指標)
到2030年,城鎮建築節能低碳水平大幅提升,星級綠色建築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裝配式成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科技計畫項目、科技成果與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質量與數量明顯提升,對推動住建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到2035年,城鎮建築碳排放逐步回落,高質量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裝配式技術體系更為成熟,新型建築工業化全產業鏈高效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和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更加成熟,行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和工程建設標準保障驅動能力顯著增強。
四、主要任務
(一)提升建築能效水平
進一步加快新建建築能效提升。嚴格執行新建建築節能標準,編制發布居住建築83%和公共建築72%節能標準,新建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能效分別再提升30%、20%。完善建築節能監管體制機制,加強建築工程事中事後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嚴格落實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主體責任,強化外圍護結構保溫材料、門窗、系統關鍵設備等建築節能產品的使用管理,大力推廣保溫結構一體化,實現能效提升與性能質量並重,確保節能標準執行率100%。積極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建設,在太原、大同兩市開展試點。
持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研究不同類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技術,構建新型低碳、綠色、環保的節能改造技術體系。繼續做好城鎮老舊小區基礎類改造中的節能改造,形成與小區公共環境整治、適老設施改造、基礎設施和建築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統籌推進的節能宜居綜合改造模式。督促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進一步細化工作計畫和推進措施,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作進度。推廣契約能源管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場化改造模式。以設區市為重點,加快推進公共建築能效提升工程,運用市場化模式實施公共建築綠色化改造。
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水平。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類施策、經濟高效的原則,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套用潛力。持續推進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發展,鼓勵多種形式的太陽能套用方式,鼓勵在近零能耗建築、大型公共建築中使用太陽能光伏系統,鼓勵在農村、小體量建築中使用空氣源熱泵、太陽能熱泵等採暖技術。根據全省地熱資源的分布情況,統籌推進各地區地熱能開發利用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淺層地熱能套用,推進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套用。探索在建築中採用多種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的利用模式。
推動建築電氣化工程實施。充分發揮電力在建築終端消費清潔性、可獲得性、便利性優勢,提高建築用能中清潔電力消費比例。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機場航站樓等建築推廣套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在新能源電力富集地區,推廣利用低谷富餘電力,實施蓄能供暖。積極研發並推廣生活熱水、炊事高效電氣化技術與設備。試點開展電網友好型建築建設,推廣基於直流供電的建築規劃、設計技術,逐步豐富直流設備產業鏈生態,利用分散式光伏、儲能技術等,提高建築用能柔性,推廣以“直流建築+分散式蓄電+太陽能光伏智慧型充電樁”為特徵的新型建築電力系統,推廣城市風電、地熱、低品位餘熱等清潔能源建築高效利用技術。
推動農村建築能效提升。編制山西省農村建築節能建設標準,開展農村綠色建築建設技術研究與套用,遴選適合山西省農村建築節能使用的產品、設備、技術等,推行“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推廣輕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新型房屋。結合清潔取暖、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改造,積極開展農村建築節能改造工作。
試點開展工業建築節能。組織制定《工業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研發工業建築節能關鍵技術,在工業廠房中推廣使用裝配式鋼結構、輕鋼結構、新型牆體材料等新技術、新產品,提高裝配式廠房比例,並推廣餘熱資源回收利用技術。
專欄 “提升建築能效水平”重點任務
進一步加快新建建築能效提升:
嚴格執行居住建築75%、公共建築72%節能標準;
編制居住建築83%、公共建築72%節能標準;
開展超低能耗、低碳建築試點。
持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結合清潔取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
推進公共建築綠色化改造工作。
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水平:
持續推進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發展,鼓勵多種形式的太陽能套用方式;
積極推進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套用,因地制宜開展淺層地熱能套用。
推動建築電氣化工程實施:
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機場航站樓等建築推廣套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
推動農村建築、工業建築節能:
編制山西省《農村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工業建築節能設計標準》。
(二)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
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城鎮新建建築嚴格按照綠色建築基本級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其中,公共建築執行一星級及以上標準,超限高層建築執行三星級標準,鼓勵國有資金投資的公共建築及其他有條件的項目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到2025年,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到100%,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占比達到30%。
推進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結合各市地域特點、城市建設方向、綠色生態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要求,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築示範指標體系,以22個設市城市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區域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建築拆除的全過程綠色化、低碳化進程。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築發展規劃、路徑和推進措施,加快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築產業信息服務平台,推動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推動新建公共建築優先採用鋼結構。鼓勵有條件的市在保障性住房、裝配式住宅建設和農房建設中,明確一定比例的工程項目採用鋼結構裝配式建造方式。加快完善適用於不同建築類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結構體系,按照先水平後豎向的原則,穩步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發展。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太原、大同兩市占比達到40%。
創建綠色建築創新項目。積極引導超限高層建築、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近零能耗建築、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開展技術創新,力爭在全生命周期BIM、鋁模板、裝配式、綠色建造、智慧型化管理等技術套用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各設區市至少創建1個綠色建築創新項目,達到現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一星級及以上標準,並滿足《綠色建築創新項目技術指導清單》要求。
規範綠色建築標識與管理。組織開展一星、二星綠色建築認定工作,實行全國統一的認定標準和標識式樣,認定項目納入全國綠色建築標識管理平台。規範標識管理,全面加強綠色建築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營維護的全過程監管,確保各項綠色建築技術措施發揮實際效果。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住宅購房人驗房指南》,探索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指標納入商品房買賣契約、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明確質量保修責任和糾紛處理方式。
促進綠色建材推廣套用。積極開展綠色建材宣傳工作,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結合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向社會宣傳普及綠色建材相關知識,提高社會對綠色建材的認同感。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工程中,率先推廣套用綠色建材,探索建立綠色建材套用試點項目,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材套用比例。
專欄 “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
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城鎮新建建築全部按照綠色建築標準進行設計,至少達到基本級;
公共建築執行一星級及以上標準。
推進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
以22個設市城市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區域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建築拆除的全過程綠色化、低碳化進程。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推動新建公共建築優先採用鋼結構,開展鋼結構住宅試點,穩步推進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發展。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太原、大同兩市占比達到40%。
開展綠色建築創新項目建設:
培育綠色建築創新項目,積極引導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近零能耗建築及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開展技術創新,形成各具特色的綠色建築創新項目;
各設區市至少創建1個綠色建築創新項目;
超限高層建築全部按照綠色建築創新項目要求實施。
規範綠色建築標識與管理:
組織開展一星、二星綠色建築認定工作,實行全國統一的認定標準和標識式樣,認定項目納入全國綠色建築標識管理平台。
促進綠色建材推廣套用:
開展綠色建材宣傳工作;
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工程中,率先推廣套用綠色建材,探索建立綠色建材套用試點項目,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材套用比例。
(三)推進建設科技創新驅動
1.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創新體系
以提升我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合理引導創新方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加大創新團隊建設和科技領軍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平台完善、人才支撐”的建設科技創新體系。
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健全建設科技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主管部門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重點抓好科技服務、搭建平台、人才建設等基礎性工作,形成良性創新生態環境。合理引導創新方向,將現有行業支持政策向科技創新工作傾斜,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持續推進科技項目試點建設,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系。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指導企業開展“有研發活動、有研發項目、有其他創新活動”的研發全覆蓋活動,深入實施企業研發活動質量提升行動。激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加強行業共性技術和重大技術研究,推進技術、資本、管理有效聚合,培育一批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科技領軍型企業和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特色創新科技型企業。引導中小企業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大企業攜手合作或配套協作,積極組建小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結合自身實際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道路。
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企業建立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鼓勵骨幹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整合和最佳化,形成“產、學、研、用”的創新平台,共同承擔行業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科研攻關能力與產業化能力優勢互補。鼓勵企業加大企業間及國際化技術合作交流,實現多方科技創新合作,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分享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科技計畫項目、建設科技成果為載體,通過“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加強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健全行業智庫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培養一批能跟蹤先進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科研管理人員,形成銜接有序、梯次配備、合理分布的人才格局。
2.圍繞行業發展方向,推動重點技術創新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十四五”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重點任務,在綠色低碳技術、數位化信息技術、城市更新和住宅品質提升、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新型建築工業化等方面開展套用基礎和重點技術研究,進一步完善支撐我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體系。
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究。圍繞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研究建築全壽命周期減碳、綠色設施碳匯固碳、市政設施減碳技術策略,推廣節能減排適宜技術。完善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和低碳建築技術體系。積極推進高效智慧型光伏建築一體化利用、“光儲直柔”新型建築電力系統建設技術研究與套用。構建全過程綠色低碳建造體系,鼓勵開展建築全壽命期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建造過程排放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引導企業加大綠色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投入,積極推廣高強鋼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砌體材料、結構保溫一體化牆板等建材產品與配套套用技術,鼓勵發展性能優良的預製構件和部品部件。
推動信息技術與行業融合創新。加大5G技術、BIM技術、CIM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套用研究。大力推動信息化、智慧化賦能城市建設管理,以太原為試點,加快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打造智慧城市基礎平台。支持各市加快部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管理等的技術、業務、數據融合,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推進市政環衛、道路交通、社區管理、政務服務等平台建設。結合BIM深化套用,推動工程項目審批、建設、運營智慧型化,推進BIM、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台建設,提高物業服務水平。
推進城市更新和住宅品質提升。加強城市更新有關技術研究,推進城市生態修復技術研發。持續開展韌性城市在規劃設計理論、建設與運行管理方法等方面研究。鼓勵開展既有城區及社區公共設施功能提升、城鎮老舊小區功能提升與人居環境改造、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和綜合性能提升改造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既有城區、城鎮老舊小區、既有建築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宜居性。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技術研究,做好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以提高住宅質量和性能為導向,研究住宅結構、裝修與設備設施一體化設計方法、適老化適幼化設計技術與產品,推動建立基於雲服務和大數據的智慧社區與數字家庭套用試點。
開展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圍繞縣城高質量發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綠色、生態、宜居縣城與鄉村建設的體系和技術研究。完善縣域鄉村建設規劃以及鄉村建設相關標準、導則、指南,研究小城鎮功能完善和特色塑造的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研究適宜建制鎮的污水治理模式,研究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技術。創新鄉村住宅技術體系和現代鄉土建築體系,提升鄉村住宅設計建造與宜居性能,在保留傳統鄉村建築生態理念基礎上,通過現代工藝、設備,最佳化與改良傳統建築建設方式,積極推廣套用輕鋼裝配式等綠色節能的農房建造新方式。
強化智慧型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創新發展。持續開展智慧型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技術體系、集成創新等方面研究。研究完善裝配式建築的設計方法、構造方式、建造工法、質量檢測及相關標準體系,發展裝配式建築結構、外圍護、設備與管線、內裝集成設計理論和技術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築結構安全可靠性設計及評價技術進步,初步建立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築的工業化技術體系,形成集成開發套用模式。推動發展智慧型化建造,推進先進制造設備、智慧型設備及智慧工地相關裝備的研發、製造和推廣套用,提升各類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鼓勵套用建築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智慧型移動終端等智慧型設備,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開展裝配化裝修設計方法、工藝提升與產業化套用研究,推廣管線分離、一體化裝修技術,提高裝修品質。
3.加強科技項目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科技計畫項目管理,完善項目申報、審查、立項、實施、驗收等全過程管理。結合年度重點工作、行業重點難點技術和資金計畫,靈活開展重點課題研究,每年確定一批省廳重點課題和科技計畫項目,重點研發項目推薦至住建部、省科技廳。健全管理制度,加強過程管理,對立項項目進行過程跟蹤、階段考核,協助科研項目與試點示範工作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定期發布山西省建設領域科技成果登記目錄,推動一批符合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套用較為成熟、成果水平較為先進的產品、技術進入市場轉化、擴散。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大講堂、展會、科技媒介、公眾號等途徑加強宣傳推廣。
專欄 “推進建設科技創新驅動”重點任務
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創新體系:
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健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科技創新工作機制;
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培育一批科技領軍型企業和創新科技型企業;
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建立產學研、技術中心等多形式的創新平台;
培養行業科研、管理、套用等不同梯隊的人才團隊。
圍繞行業發展方向,推動重點技術創新:
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究;
推動信息技術與行業融合創新;
推進城市更新和住宅品質提升;
開展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
強化智慧型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創新發展。
加強科技項目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完善計畫項目全過程管理;
結合年度重點工作、行業重點難點技術和資金計畫,靈活開展重點課題研究;
定期發布山西省建設領域科技成果登記目錄。
(四)推動標準化建設轉型發展
構建新型標準體系。圍繞國家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實施和新型標準體系構建,全面梳理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地方標準框架,進一步精簡整合、最佳化完善現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結合行業發展需求,每年徵集一批地方標準制訂項目計畫,定期更新標準計畫,切實發揮標準對住房和城鄉建設全領域工作的基礎性、適用性和支撐性作用。增加市場標準有效供給,鼓勵有能力的社會團體制定高於政府標準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鼓勵企業制定高水平技術標準,引導有條件的社會團體、企業主動承接政府轉移的標準編制任務,推動建立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
完善地方標準框架。根據國家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所涵蓋的專業領域,結合我省自身情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設劃分為四大部分共十四個專業:城鄉規劃部分(包括城市與鄉村規劃、城市設計)、城鎮建設部分(包括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村鎮建設)、房屋建築部分(包括建築設計、建築地基基礎、建築結構、建築施工質量與安全、工程造價、建築節能與科技、建築維護加固與房地產)、其他部分(包括電力、通信),標準體系框架及編碼說明詳見下圖表:
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各層次編碼
部分
專業
類別
專項
1-城鄉規劃
1.1-城市與鄉村規劃
1.2-城市設計
2-城鎮建設
2.1-城市建設
2.1.1-市政基礎設施
2.1.1.1-城鎮公共運輸工程
2.1.1.2-城鎮道路橋樑工程
2.1.1.3-城鎮給水排水
2.1.1.4-燃氣工程
2.1.1.5-城鎮供熱供冷
2.1.2-市容環衛
2.1.3-風景園林
2.1.4-海綿城市
2.1.5-城鎮與工程防災
2.1.5.1-城鎮工程防災
2.1.5.2-工程建設消防
2.2-城市管理
2.3-村鎮建設
3-房屋建築
3.1-建築設計
3.2-建築地基基礎
3.3-建築結構
3.4-建築施工質量與安全
3.4.1-施工與驗收
3.4.2-質量安全管理
3.4.3-建材檢測
3.5-工程造價
3.6-建築節能與科技
3.6.1-綠建節能
3.6.2-新技術套用
3.6.2.1-裝配式建築
3.6.2.2-建築信息模型
3.6.2.3-其他技術套用
3.7-建築維護加固與房地產
3.7.1-建築維護加固
3.7.2-住房管理
4-其他
4.1-電力
4.2-通信
(備註:標準體系編碼按五個層次對各類標準進行統一編碼,第一層次為部分代號,第二層次為專業代號,第三層次為類別代號,第四層次為專項代號,第五層次為標準序號。)
做好標準立項引導。主動融入全國標準化工作的整體部署,做好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銜接協調,堅持“缺失標準+重點標準”優先的立項原則。正確引導標準編制工作,堅持“急用先編、服務發展”的原則,緊跟行業發展步伐,結合我省地方特色,在碳達峰碳中和、建築節能、綠色建築、新型建築工業化、城市建設管理、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強標準制定,支撐建築業轉型升級及滿足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求。
提高標準編制質量。強化標準編制結果套用,把標準編制主要起草人作為住建行業評優評先和個人職稱晉升的重要條件,鼓勵一流企業(單位)和一流人才積極參與地方標準編制。準確把握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定位,堅持“保障需求,體現特色”原則,合理確定政府主導行業發展需求,明確標準編制項目範圍和內容,對標準立項工作進行嚴格把關,對標準編制大綱進行專家審核,確保地方標準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在制定標準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發揮業務處室行業指導和專業技術優勢,實現標準編制的全過程歸口指導和管理,提升標準編制質量水平。
做好標準宣貫培訓。加強重點工程建設標準的宣貫,通過集中培訓和網路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層次人員培訓,建立標準培訓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以及部門(單位)網站、微信等新興媒體,廣泛宣傳標準化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強化標準意識,普及標準知識,形成全社會學標準、講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結合世界標準日等主題活動,宣傳貫徹標準化作用、標準化理念,推動標準實施套用。
強化標準實施監督管理。開展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執行情況“雙隨機”監督檢查,強化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重點檢查建築工程結構安全、消防安全、綠色節能以及配套養老設施、無障礙設施等強標實施情況,嚴肅查處不執行強標的行為,督促強制性標準全面執行。加強標準實施監督信息化建設,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公布,有關記錄納入誠信體系。建立標準實施舉報、投訴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各市結合行業重點工作,開展工程質量安全、建築節能、無障礙等重點標準的試點示範項目建設,發揮標準化示範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
加強標準實施評估。地方標準公布實施後,按照國家政策和相關評價要求,對標準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定期進行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政策、新要求,對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技術性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存在問題和修改意見,建立標準複審、修訂實施評估制度,對地方標準及時予以修訂,以標準評估促進執行效果、編制質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專欄 “推動標準化建設轉型發展”重點任務
構建新型標準體系,最佳化完善現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推動建立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
完善地方標準框架,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框架。
做好標準立項引導,結合我省實際,正確引導標準編制工作。
提高標準編制質量,強化標準編制結果套用,提升標準編制質量水平。
做好標準宣貫培訓,加強重點工程建設標準的宣貫,建立標準培訓長效機制。
強化標準實施管理,重點檢查建築工程結構安全、消防安全以及配套養老設施、無障礙設施等強標實施情況。
加強標準實施評估,對標準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定期進行評估。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
健全法律法規,結合行業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發布《山西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出台我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行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快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建立完善推動綠色發展的標準體系,發揮工程建設標準對提升建築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的引領與約束作用,做好標準體系頂層設計,高質量制定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推動綠色金融、碳交易、契約能源管理、建築能耗定額和超定額加價等市場化建築節能新模式。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格開展建築節能日常檢查和“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強化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監督執法檢查,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二)加強組織實施
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築節能、綠色建築和科技標準相關工作,明確任務目標與管理責任,建立協調推進規劃實施的工作機制,積極開展跨部門聯動,加強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的工作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各市建築節能、綠色建築和科技標準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督查檢查考核,部分規劃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能耗”雙控、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等考核評價。
(三)加強宣傳培訓
依託“山西建設大講堂”,打造我省科技宣傳品牌。積極開展建築節能、綠色建築、新技術與標準宣傳,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廣泛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結合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大力倡導節能低碳生活和消費方式,提高全社會節能意識,營造政府有效引導、企業自覺執行和公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鼓勵人民民眾積極參與到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使用管理,將實施建築節能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本領域領導幹部的專業教育培訓,採取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宣傳和輿論引導,普及建築節能、綠色建築和科技標準等相關政策和科學知識。

內容解讀

省住建廳出台的《山西省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到100%,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占比達到30%。
“十四五”時期,我省將持續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城鎮新建建築嚴格按照綠色建築基本級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其中,公共建築執行一星級及以上標準,超限高層建築執行三星級標準,鼓勵國有資金投資的公共建築及其他有條件的項目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築示範指標體系,以22個設市城市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區域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建築拆除的全過程綠色化、低碳化進程。
《規劃》確定了我省“十四五”時期提升建築能效水平、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推進建設科技創新驅動、推動標準化建設轉型發展等4方面工作任務。
在提升建築能效水平方面,我省將進一步加快新建建築能效提升,持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水平,推動建築電氣化工程實施,推動農村建築能效提升,試點開展工業建築節能。
在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方面,我省將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推進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創建綠色建築創新項目,規範綠色建築標識與管理,促進綠色建材推廣套用。
在推進建設科技創新驅動方面,我省將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創新體系;圍繞行業發展方向,推動重點技術創新;加強科技項目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在推動標準化建設轉型發展方面,我省將構建新型標準體系,完善地方標準框架,做好標準立項引導,提高標準編制質量,做好標準宣貫培訓,強化標準實施監督管理,加強標準實施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