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安國寺

山西省呂梁市安國寺

山西省呂梁市安國寺,位於離石市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的一個石窪之中。周圍山巒聳立,絕壁懸崖,群山環抱,松柏叢生,鬱鬱蔥蔥。尤使人驚嘆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盤根外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呂梁市安國寺
  • 所在地:山西省呂梁市
  • 類型:名勝古蹟
  • 創建時間:唐貞觀十一年(637)
安國寺歷史,寺院建築,彩塑石刻,于成龍,破損嚴重亟待保護,

安國寺歷史

安國寺,位於離石市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的一個石窪之中。周圍山巒聳立,絕壁懸崖,群山環抱,松柏叢生,鬱鬱蔥蔥。尤使人驚嘆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盤根外露。那林中異狀萬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間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錦似繡,競相爭艷。寺內水源豐富,清泉長流不息。安國寺原名安吉寺,據碑記創建於唐貞觀十一年(637),曾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賜與昌化,置銅塔貯之,今寺中銅塔樓就是當年供奉、貯放佛牙之處。
圖片圖片

寺院建築

記載安國寺歷史和建築的文獻較少。進山路上有牌坊和磚塔,應是位於進山古道上,塔是宋式須彌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層,束腰部分有磚雕圖案,塔身全部採用磨磚對縫仿木構築。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坊,沖天柱,從規制上看,應不是皇家建造,而是臣民設立,坊眼內容已看不清楚。寺院主體建築依山勢而建,整體布局錯落有致,亭台樓閣、殿宇禪房比比相連。寺主院分上下兩層,偏院分內外兩進,共四處院落。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布瓦頂,雙翹單下昂,五踩斗拱,中間花拱。據文獻記載為元代所建,多處留有唐代遺風。殿宇為懸山頂,規制不高,從正脊、鴟吻、脊獸、斗拱、雀替、柱礎的風格來看,已無唐的渾厚滯重,也不似遼、金的古樸剛毅,而主要是元、明前期細膩明快的民間風格。在大雄寶殿之前,是銅塔樓。唐建寺之時,代宗以佛牙二枚賜與昌化公主,置銅塔貯之,銅塔樓就是當年供奉、貯放佛牙之處。銅塔樓為重檐歇山頂,二層木構建築,上下層四周有圍欄設木梯可攀登上樓,下又有暗室三間。從建築角度看,銅塔樓無論是從規制、位置上看,均要高於大雄寶殿,是安國寺的最重要建築。
圖片圖片

彩塑石刻

圖片圖片
大雄寶殿廊前石鎮獸圓潤細膩,姿態活潑,應是明代前期作品。殿內佛像寶座四周彩塑的力士像,雖刻畫簡單,但是姿態柔美,神情真切,很是可愛。銅塔樓門前一對紅色石獅,剛猛凜然,須彌座古拙大方,既不似清代的呆板程式化,也不象明朝的活潑富有表現力。看起來似乎是金、元時期作品,但是又保持完好,也可能是現代仿品。

于成龍

圖片圖片
呂梁雖然自然條件艱苦,但是出了不少頂尖人才。古有武則天,狄青,近有劉胡蘭,但是和安國寺有淵源的,那必是于成龍了。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清山西永寧州(今呂梁離石)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終年67歲,謚“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破損嚴重亟待保護

位於呂梁市離石區城西7公里烏崖山谷的安國寺,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由於長年風雨侵蝕,安國寺嚴重破損,如何保護安國寺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安國寺的保護工作,當地有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