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原理工大學牽頭,依託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藝國家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北京大學、協同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組成山西煤炭資源 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中心依據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服務山西省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為宗旨,以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服務區域發展為使命,以煤與煤層氣清潔、安全、綠色、高效利用為目標,整合協同單位各創新要素,聚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工程開發等人才和條件優勢,圍繞煤炭資源的可持續和環境容 量的可持續兩大基本問題,開展協同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 外文名:CollaborativeInnovation Center for Sustainable, Clea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 (Shanxi)
- 中文簡稱:山煤協創
- 建立時間:2012.09.16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教技[2012]6號,即“2011計畫”),積極開展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大力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教支撐。由太原理工大學牽頭,依託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藝國家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協同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4家省內外高校、行業骨幹企業、科研院所的優勢力量共同組建山西煤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中心於2012年9月16日掛牌啟動,後更名為“”。
中心依據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服務山西省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為宗旨,以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服務區域發展為使命,以煤與煤層氣清潔、安全、綠色、高效利用為目標,整合協同單位各創新要素,聚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工程開發等人才和條件優勢,圍繞煤炭資源的可持續和環境容量的可持續兩大基本問題開展研究。
根據“2011計畫”的精神和要求,遵循“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建設發展思路,圍繞組織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組織模式、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積極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事業型實體企業化運營模式,構建了“1234”戰略目標體系和“1573”運行模式。“1234”戰略目標體系即“1”個戰略使命、“2”條戰略軸線、“3”大戰略目標、“4”項重大任務。“1573”體制機制改革即“1”條體制機制改革主線、“5”個協同創新原則、“7”大核心保障機制、“3”項關鍵人才培養措施。
中心設指導委員會、理事會、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和監察審計委員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以公共服務平台為支撐,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機裝備及其自動化、數位化礦井、煤炭資源勘查與高效開採四個研究方向及重大任務,構建科研、學科、人才 “三位一體”緊密聯結、深度融合的創新組織單元,構建開放和動態的矩陣制組織結構模式。
中心匯集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30餘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9個和校企聯合實驗室2個。人才隊伍以礦業、煤化工、煤礦機械與煤礦電氣等多學科人員為主,有院士2名,傑出青年5名,教育部長江學者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5名,其他各類人才358人,其中包括教授78人,副教授156人,75%以上擁有博士學位,有著良好的學歷結構與年齡梯隊。
中心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推動山西省煤炭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為使命,立足煤炭資源可持續開發的重大戰略需求,以機制體制改革為核心,開展協同創新,從而實現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提升,產出一批具有重大帶動和影響的創新成果,實現我國煤炭資源等相關學科創新能力的顯著與持續提升,集聚和培養一批相關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建設成為該領域世界著名的學術與人才高地、知識與技術創新中心以及高新技術與產品的輻射中心,促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國家能源與生態環境安全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