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

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

戲劇與影視學院於2014年4月在戲曲文物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戲曲文物研究所成立於1984年,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榮獲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模範集體”稱號 ,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保護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被批准設立藝術學科研流動站。2004年被批准為山西省首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7年被評為山西省重點學科。2010年被授予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團隊。2011年成功申報為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博士點。2012年4月,教育廳授予我所“2012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創新團隊”。2012年入選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首任所長黃竹三,第二任所長馮俊傑,現任所長車文明,副所長曹飛、王志峰。所內教師23人,職工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9人。現有博士生導師5名;教授3名;副教授9名;講師10名。所內機構有:戲曲文物研究室、戲曲文學研究室、戲曲民俗研究室、戲曲博物館、資料室和《中華戲曲》編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
  • 創辦時間:1984年
  • 所屬地區:山西省臨汾市
  • 學院屬性:山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黨委書記院長:車文明
  • 副院長:曹飛
學院簡介,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講師,主辦刊物,戲曲博物館,科研項目,學術著作,

學院簡介

戲劇與影視學院於2014年4月在戲曲文物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戲曲文物研究所成立於1984年,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榮獲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模範集體”稱號 ,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保護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被批准設立藝術學科研流動站。2004年被批准為山西省首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7年被評為山西省重點學科。2010年被授予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團隊。2011年成功申報為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博士點。2012年4月,教育廳授予我所“2012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創新團隊”。2012年入選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首任所長黃竹三,第二任所長馮俊傑,現任所長車文明,副所長曹飛、王志峰。所內教師23人,職工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9人。現有博士生導師5名;教授3名;副教授9名;講師10名。所內機構有:戲曲文物研究室、戲曲文學研究室、戲曲民俗研究室、戲曲博物館、資料室和《中華戲曲》編輯部。
該所的主要特色是一直堅持田野調查,善於把文物資料、民俗資料與文獻資料三者結合起來一併研究,形成了科研、教學、文物展館和大型學術輯刊四位一體的學科機制,取得了顯著成就。
戲曲博物館建築面積400平米,展面1200平米,擁有碑刻拓片近3000通,圖片50000餘幅,戲曲磚雕100餘方,神廟舞台和民俗錄相達400多個小時,儺戲面具和舊戲班的道具、服飾、樂器及紗閣戲人、民間影戲、木偶戲器具等120多件,鑼鼓雜戲、秧歌戲、道情戲、耍孩兒、小花戲腳本及賽社抄本300餘種。
學術輯刊《中華戲曲》,與中國戲曲學會合辦,已出版47期,主要發表戲曲文物、戲曲民俗、宗教儀式劇、少數民族戲劇和較高層次的戲曲理論文章,素以資料翔實、學風嚴謹著稱,從2007年以來一直入選CSSCI來源集刊,是海內外戲劇戲曲學核心輯刊之一 。
近十年來,該所已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4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基金項目1項。目前承擔國家社科項目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項,發表論文500餘篇。
出版著作有:馮俊傑著《戲劇與考古》、《山西神廟劇場考》、《古劇場與神系·神廟研究》;馮俊傑編著《山西戲曲碑刻輯考》;車文明著《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中國神廟劇場》、《蒲州梆子志》(黃竹三、車文明副主編)、《中國古戲台調查研究》;黃竹三、馮俊傑主編《六十種曲評註》;王星榮《地方戲集錦》、《蒲劇散論》;曹飛著《敬畏與喧鬧——神廟劇場及其演劇研究》;呂文麗著《諸宮調與中國戲曲形成》;范春義《焦循戲劇研究》;姚春敏《清代華北鄉村廟宇與社會組織》等。
近年來獲獎的論著還有:馮俊傑主編《山西戲曲碑刻輯考》、《山西神廟劇場考》獲山西省第四、五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車文明《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山西神廟劇場》,李強《民族戲劇學》、《中外劇詩比較通論》獲山西省第四、五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延保全教授的論文獲第五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車文明教授獲中國高校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馮俊傑教授獲中國高校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目前,我所已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台灣世新大學中文系,韓國漢陽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三所海外研究機構建立正式合作關係。雙方約定在學術以及管理方面進行短期研究人員派遣,建立以研究培養交流為前提的短期研究生實習互派項目,實行二者共同關心的社會性及文化性項目,以及在收集資料、交換資料方面的項目協作。
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以其陣容整齊的師資隊伍,完善合理的學科機制,豐富高質的研究成果和珍貴的文物藏品,已成為海內外戲曲學術界公認的戲曲文物與戲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4年在戲曲文物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戲劇與影視學院,我們將在保持原有戲曲文物學特色的基礎上,著力完善戲劇與影視學下屬各學科方向的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

師資隊伍

教授

黃竹三,1938年生,廣東省開平市人。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考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史專業研究生,師從王季思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戲曲,1965年研究生畢業。長期在山西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1980年任講師,1986年于山西師範大學破格晉升為教授,1990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兼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所長、《中華戲曲》主編,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山西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現兼任中國儺戲學研究會顧問、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顧問、《中華戲曲》編委會顧問。1991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普通高等師範學校教師獎二等獎。
竇楷,男,教授,編審。漢族,1928年2月生。195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任中國戲曲學校教師,教研組組長。山西師大學報編輯部編輯,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顧問,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戲曲》副主編。現任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中國儺戲研究會理事,中國散曲研究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山西分會理事,山西師大老年科協常務理事,臨汾三晉文化研究會顧問,平定縣張三謨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
楊太康,1936年生,山西平陸人。196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並留系任教。1972年,系撤銷,調山西師大教務處,曾任師資科科長。1980年,開始考察、研究戲曲文物並籌建戲曲文物研究組,1984年戲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長至1989年。1987年10至11月,曾至美國田納西州奧斯丁·彼依大學和麻薩諸塞州的布里奇沃特學院搞中國戲曲文化展一月並作八場講座,副研究員。從1979年起,在《山西師院學報》《蒲劇藝術》《曲苑》《民俗曲藝》(台灣)等刊物發評論、論文多篇。
車文明,男,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山陰縣人,中共黨員(1986)。1978年高中畢業後擔任民辦教師。1979年入山西省朔縣師範學校學習,1981年畢業後回原籍任國中教師。1984年考入山西師大中文系,1988年畢業留校,在戲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1997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師從齊森華先生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7月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1年破格由講師晉升為教授。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學人間環境研究科研修。現任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師範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山西省拔尖創新人才,333省級人才,“三晉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社會兼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山西省戲劇研究會副會長、山西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王星榮,1954年生,山西省大寧縣太古鄉太古村人。1972年12月高中畢業後任中學民辦教師,1978年3月入山西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1982年1月畢業後分配至臨汾蒲劇院從事《蒲劇藝術》雜誌編輯工作,曾任副主編、主編,1997年5月獲副編審技術職務。1998年10月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任副教授,2006年為戲劇戲曲學碩士生導師,2007年獲教授技術職務,2011年為戲劇戲曲學博士生導師。先後出版獨著專著2部,參與撰寫出版專著6部,在《戲曲研究》、《中華戲曲》、《戲劇報》(即《中國戲劇》)、《戲劇電影報》、《戲友》、《蒲劇藝術》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戲劇評論等30餘篇。
曹飛,男,1963年出生,山西陽泉人,1985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課程包括:《藝術美學》、《文藝理論》、《戲曲文物考察技術》、《攝影與攝像》。主要從事山西戲曲文化研究,先後參加國家社會科學項目,教育部項目、中法國際交流課題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若干項,出版專著兩種,合作出版著作四種,在《戲曲研究》、《中華戲曲》、《民俗曲藝》(台灣)、《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范春義,1973年10月生,山東省安丘市人。1996年7月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安丘從事中學教育。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師從徐振貴先生學習古代戲曲,獲碩士學位。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師從程章燦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到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工作。2010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2013年12月破格晉升為教授。2011年被評為山西省青年學術帶頭人,2013年被評為山西省高等學校131領軍人才工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14年入被評為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現為戲劇戲曲學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典文獻學方向碩士生導師。學術兼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古代史料分會理事,南戲學會常務理事。
王福才,1950生,山西省渾源縣人。1978年于山西師範學院政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調入戲曲文物研究所工作。中國戲曲學會、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員。現任戲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副所長,《中華戲曲》編委,戲劇戲曲學碩士生導師。出版著作有《六十種曲評註》之一種《繡襦記評註》(第一作者)、《山西省曲沃縣任莊村〈扇鼓神譜〉調查報告》(第二作者),在《文物》、《中華戲曲》、《戲曲研究》《民俗曲藝》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馮俊傑,1943年生,黑龍江牡丹江市人。1982年山西師範學院中文系研究生畢業,文學碩士,現任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戲曲》主編。著有《鄭光祖集》校注、《琵琶記評註》、編著《山西戲曲碑刻輯考》、主編《六十種曲評註》(與黃竹三先生合作)、《太行神廟與賽社演劇考》、《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等,專著《戲劇與考古》、《平遙紗閣戲人》、《山西神廟劇場考》等。近年在《文藝研究》、《中華戲曲》、《戲劇》、《中國文化報》、台灣《民俗曲藝》和韓國《中國戲曲》等報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山西省首屆優秀論文二等獎、山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曾憲梓三等獎、山西省優秀教師獎。

副教授

王志峰,女,1994考入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本科學位,1998年考入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攻讀碩士。畢業後,留戲曲文物研究所工作,負責中國戲曲學會會刊《中華戲曲》的編輯和出版工作,2006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09年入中央戲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現為戲劇與影視學院副書記、副院長,《中華戲曲》編輯部副主任。
姚春敏,1972年11月生,山西河東人,中共黨員。先後就讀于山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清代社會史,明清碑刻文獻,民俗文化。2013年至201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作訪問學者。現任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講師

郝成文,1981年2月生,山西代縣人,講師。2006年-2009年于山西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9-2012年于山西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目前在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中華戲曲》編輯部工作。

主辦刊物

《中華戲曲》
《中華戲曲》是由中國戲曲學會與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合力主辦的大型學術集刊、中國戲曲學會會刊。創辦於1986年,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3輯後改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發行48輯。2007年以來一直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刊物以公布並研究新發現的戲曲文物、戲曲文獻為主,是學界公認的最主要的戲曲文物發表陣地,是學界公認的最主要的戲曲文物發表陣地,同時兼顧理論探索與當代戲曲問題的討論,史論結合,古今兼顧。迄今為止,已發表論文850餘篇,總文字數近千萬,其中珍貴戲曲文物、文獻的發掘研究性文章150餘篇,附錄圖片達600幀。《中華戲曲》素以資料翔實、學風嚴謹著稱,是海內外戲劇戲曲學核心集刊之一,發行到歐美以及東南亞、澳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
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

戲曲博物館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博物館創建於1984年,原為戲曲文物陳列室,2001年擴建為戲曲博物館。目前該館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展面1200平方米,分為五大展室:戲台展室、戲曲雕刻與繪畫展室、戲曲碑刻展室、戲曲劇種展室、儀式劇展室。館內擁有珍貴的宋金元戲曲磚雕、石雕(含複製品)100多方,碑刻拓片近3000通,文物圖片50000餘幅,錄像片達60多個小時,鑼鼓雜戲、賽社腳本和民間多種小戲抄本300多種。此外,還有元代神廟戲台的精美模型,墓葬雜劇壁畫的逼真摹本,彩繪戲曲故事瓷瓶,戲裝亮麗、裁製得體的紗閣戲人,風趣宜人的皮影戲、木偶戲實物,適於演出的皮影戲台,還有標誌儺戲儺文化時代的圖騰、面具、服飾等等。

科研項目

2014年國家社科項目立項名單
車文明,《文化遺產視域下的古戲台資料搶救與遺產保護研究》,中國歷史,一般項目,資助金額20萬元;
姚春敏,《明清山西碑刻題名收集整理與研究》,中國歷史,一般項目,批准號:14BZS028,資助金額20萬元。
閆 春,《從朱子到朱子後學——元明清四書學研究》,哲學,青年項目,批准號:14CZX030,資助金額20萬元
2013年國家社科項目立項名單
曹飛:中國戲曲碑刻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項目批准號:13BZS017,資助金額:18萬元。
王志峰:山西戲劇祭祀形態研究,項目批准號:13CZW057,資助金額:18萬元。

學術著作

馮俊傑《山西神廟劇場考》,中華書局,2006年。
馮俊傑、王福才、車文明、延保全、曹飛等編著《山西戲曲碑刻輯考》,中華書局,2002年。
馮俊傑《古劇場與神系·神廟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年。
曹飛《敬畏與喧鬧:神廟劇場及其演劇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
車文明《中國古戲台調查研究》,中華書局,2011年。
車文明《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范春義《焦循戲劇學研究》
馮俊傑《戲劇與考古》,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
車文明《中國神廟劇場》,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呂文麗《諸宮調與中國戲曲形成》,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
黃竹三、延保全《戲曲文物通論》,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戲曲文物的學術專著。
王星榮《蒲劇散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年。
李強《中西戲劇文化交流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
李強《中外劇詩比較通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曹飛《山西清代神廟戲碑輯考》,三晉出版社,2012年。
楊太康、曹占梅的《三晉戲曲文物考》,台灣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民俗曲藝叢書”,2006年。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編著《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李強、柯琳合著,《民族戲劇學》,民族出版社,200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