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乾泰動物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02月,原名山西省臨猗縣黃河魚病研究所製藥廠,2005年07月變更為山西乾泰動物藥業有限公司,註冊商標“乾泰”。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山西乾泰動物藥業有限公司
- 總部地點:山西省臨猗縣嵋陽鎮乾泰路1號
- 經營範圍:粉/散/預混劑、消毒劑(固體、液體)、殺蟲劑(液體)
- 占地面積:10000 m2
公司簡介,專家介紹,屈新家,
公司簡介
公司位於山西省臨猗縣嵋陽鎮乾泰路1號,廠區周圍環境適宜,交通便利,無污染源、無粉塵、無有害氣體,經環保、衛生防疫部門檢測,飲用水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廠區布局合理,按生產,辦公生活區嚴格分開,生產區周圍鋪植草坪,無花粉污染、無裸露地面,周圍道路為水泥地面,道路寬敞。全廠總占地面積為10000 m2,建築物占地面積4000m2,其中化驗室建築面積400平方米,生產建築面積930平方米,倉儲建築面積700平方米,總資產300萬元,年產值700萬元,是山西省獸藥行業的後起之秀。
公司現有生產線:粉/散/預混劑車間、固體消毒/殺蟲劑車間、液體消毒/殺蟲劑車間。2004年3月——2005年03月車間完全按照《獸藥GMP》國家規範標準對廠房進行設計建造,於2005年11月26日通過農業部獸藥GMP驗收:粉/散/預混劑、消毒劑(固體、液體)、殺蟲劑(液體),2010年新增加殺蟲劑(固體)驗收範圍。
公司現有員工44人,其中,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10人,中、初級職稱人數占公司總人數32%。
獸藥GMP運行五年來,我們公司的產品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員素質在實施獸藥GMP的過程中也得到極大的提高,管理水平在實踐中也有很大提升。
專家介紹
屈新家,男,中國社科院甲型流感H1N1課題組成員、農業部國標漁藥指導師、中國水產學會漁藥專業委員會第一屆成員、現任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所長、兼任山西乾泰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北京市水產研究所魚蝦病防治研究員、北京興邦工貿集團名特水產養殖場總顧問、天津薊縣於橋水庫魚蝦病防治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淡水魚類養殖病害防治、水質調控、新特漁藥的研發工作,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獨創了從肝膽入手防治頑固性草魚 老三病的新療法,在精養四大家魚的水體中發現裸藻並非書本上所說的是益藻,首次提出了應正確對待裸藻的新觀點,特別是在新增魚病中,攻破了近幾年高密度精養鯉魚急性鰓壞死之頑症。相繼之下,乾泰藥業在他的領導下已被農業部列為定點生產水產藥物的GMP企業,現生產的二百多種漁藥暢銷全國各地,尤其是防治魚類的敗血症、修復水體等特效產品遠銷東南亞國家,二十餘年來,在《中國水產》《科學養魚》《中國漁業報》等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百餘篇論文,先後走遍全國大江南北,舉辦魚病防治培訓班一千多場次,受益漁民達數十萬人,有二百餘名成為魚病防治技術人員。
屈新家" >屈新家
這是一個奇蹟:臨猗縣不是江南水鄉,卻有一個聞名全國的魚大夫,農業部為他配備一輛技術服務車,讓他走遍全國看魚病;他不是科班出身,卻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邀請到北京,就中草藥如何從源頭防治動物污染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更讓人稱奇的是,他只要在池塘里取一滴水化驗,再解剖魚體檢驗,就知道魚兒得了什麼病,利用中藥和西藥相結合的辦法,無論多棘手的疑難病症,三天之內基本藥到病除,為全國漁民挽回了億萬元的經濟損失。
他叫屈新家,今年46歲,是運城臨猗縣廟上鄉人。8月25日,就在他剛剛參加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的座談會,正在陝西省合陽縣的12萬畝養魚基地里為魚兒看病時,記者聞訊也趕到了那裡,在魚池的診病現場採訪了這位難見的魚大夫。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屈新家,祖籍山東,解放前父輩逃荒來到山西臨猗縣。14歲那年,母親因過度操勞過早離開人世。此後,跟著父親和姐姐們,倍受艱難地長大成人。父親為了供自己上學,在不到三分院內,他開起了一個豆腐磨坊,幼小的屈新家跟隨父親,不但學會了推磨做豆腐,而且順利的完成了高中學業。
八十年代初,屈新家的7個姐姐先後出嫁,家中僅剩他與父親。而父親已經是花甲之年,行走不便,父親意圖讓他繼續做起豆腐的生意。但屈新家不甘於在鄉村里再小打小鬧,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了一位同學說,當地生產一種建築行業用的化工產品,城裡用量很大,銷路很好,於是他不顧父親的阻攔,撇下豆腐店,帶上家中僅有的200餘元,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到京後,他靠兩條腿走遍了上百個大小不同的工地,終於和保定市一家建築公司簽約了50噸契約,按契約規定,貨到驗收合格付款。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批貨在北京經檢驗後,卻質量不符合要求,公司拒絕使用。此時,已經身無分文的屈新家,又飢又餓幾乎暈倒在北京的街頭。
也許就是緣份,他往旁邊一瞧,門牌上寫著“北京水產養殖公司”幾個大字,生存的意識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做了一個決定,能不能到這個大門裡去討口飯吃嗎?於是徑直走了進去。問“要不要工人,幹啥也行,只要給口飯吃。”看到他當時窮困潦倒的樣子,也許是憐憫之心,一個中年人拍板說,行,就這樣屈新家進入了水產養殖崗位。在這裡,他做事勤快麻利,為人厚道實在,除了本份工作,清閒下來就幫忙掃掃門口,倒倒垃圾,身邊有什麼活就乾什麼活,天天一副笑面孔。時間久了,大家都很喜歡他。一天,水產研究所的幾個專家來到了這裡,無意中提起試驗魚塘缺少個撿魚的年輕人。水產所的人員馬上推薦說:“我們這兒有個小伙子,人又好,手腳又勤快,非常合適”。就這樣,屈新家成了北京水產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這一呆,就是3年。
自學成才當上魚醫
北京水產研究所里人才濟濟,都是國家分派的大學生。屈新家沒有學歷,沒有專業知識,大家只把他當作一個外來打工的。誰見了都喊他“小屈子”。小屈子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不怕髒不怕累,對魚塘里的病死魚,他一條也不漏過,每天的死亡數量他一條也數不差,把這個活乾的仔細認真,有條不紊。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屈新家天天和死魚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漸漸的聽出了味兒,對魚病防治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他就豎起耳朵細細聽聽,默默記著心底。下了班後就去書店購買各種書籍,自己借著晚上休息的時間細細研讀。那時候,他每月工資僅300多元,他全部買了書。3年內,他腦海中裝滿了關於生物學、細菌學、藻類學等等各種學科的上萬條名詞,掌握了各種魚類的上千種病症。
一次,北京近郊一漁民魚塘的魚有病了,來到水產研究所請專家,可巧專家不在,屈新家就毛遂自薦跟著去了。幾劑藥下去,死魚奇蹟般的減少了,但還有部分魚兒在死亡,時隔幾天后,他請教了當時的周月秀教授,周教授對他說,這塘魚死亡的原因,並非細菌、病毒而引起,是水中的理化因子不適合魚的生長而發病死亡。次日,他去圖書館購買了一套有關水化學的書本,當他翻開書本後,有許多化學符號怎么也看不懂,就在當天的晚上,他失眠了,心想能到專業學校去學習理論知識,該有多好。不久,他把他的心病告知了魚病防治站站長趙建民,驚喜的是趙站長是這樣回答的:“這好辦,大連水產學院的校長是我的同學,他們可能有函授班,但要經過簡單的面試和筆試”。1990年春,他經過考試後終於走向了大學的校門。畢業後,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水產研究所,並開始從事水產技術推廣站魚、蝦病檢測的重要工作。
此後,下鄉出診看魚病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且治癒率也越來越高,若干次下來,屈新家的“醫術”獲得了大家一致認可,水產研究所“小屈子”的名號也越傳越亮。
1994年,北京市興都工貿集團名特優水產養殖場來水產研究所聘請魚病專家。北京市水產研究所魚病防治所站長趙建民順口一句“這個專家那個博士,我看都不如我們的小屈子。”就是這句話,將屈新家推到了更為廣闊的魚病診治領域中,他受聘為水產養殖場總指導師,年薪幾萬元。在這裡,他潛心研究,在魚病診治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
1997年,隨著名氣的不斷增長,屈新家已經不滿足在一個單位服務了,經推薦他來到天津市於橋水庫官場魚病防治中心主任,他深知研究魚病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領域,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治療疑難魚病時,經常向周月秀老人學習用中藥治療魚病的原理。同年7月,京、津、唐一帶發生大量鯉魚出血病,死亡慘重,損失之大,各地魚病防治部門採用了大量的消毒、殺菌劑均無療效。當時,屈新家為了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他請教了中國中藥研究會會長謝仲全老師,原平谷縣魚病防治站老站長王彥富等一代老專家。通過多次的試驗終於研製出以中西藥複合組成的內服藥品,對鯉魚病毒性出血病有特效,在當時這一藥品的套用挽救了成千上萬魚塘的死亡,京、津、唐一代漁民均稱屈新家是一位神醫。當我們採訪屈新家的時候,他高興的拿出一份97年的農民日報,上面寫著“屈新家治療魚病有新招”的字樣。離津回鄉搞創業 隨著屈新家的名氣不斷增大,他一個已經忙活不過來了,1998年,屈新家在天津於橋水庫上打出旗號,成立了官場魚需服務中心,招收了多名徒弟,親手傳授魚病防治技術。
屈新家通過對水質的調理後,原本投放800條魚的水面可以投放到1500條,密度加大近一倍;漁民們畝水面用藥費用由通常500元下降為150元。他對各種魚病的確認迅速,治療神效。一時間,漁民們歡欣鼓舞,坊間流傳著“魚塘有情況,直接找小屈”的順口溜。
這樣一來,殊不知惹下了當地的漁藥經銷商,認為屈新家搶了他們的飯碗,於是編造事實向有關部門反應他賣假藥,職能部門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查封了他的魚病診療所,扣了他代銷的魚藥。可是這樣的舉動惹下了漁民,炎熱夏天,好多池塘的魚病了,屈新家無法去出診,看到魚兒大量死亡,漁民們憤怒了。400漁民乘坐著農用工具車,自願打著“為山西小屈伸張正義”的標語來到了薊縣政府門口,靜坐請願三天后為他討回了公道。
風雨過後是彩虹。隨著事情的真相大白,不幾日,薊縣縣政府相關領導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經和屈新家談話,邀請他出任薊縣畜牧局魚病防治科科長,為當地漁民更好服務。屈新家處於對漁民的感情和事業的追求,走馬上任。就這樣他又在全國首開先例,為漁民的魚池實行承包診療,每年漁民只要每畝水面上交100多元的診療費,他就自己連藥帶技術負責到底。這一養魚技術在承包,讓全國的與病防治專家大吃一驚,就連端國家飯碗的專家都不敢這樣做,一個沒有名份的小屈子卻在全國首開先河。
也正是在天津薊縣開展魚塘病害技術承包的一年多里,屈新家看到了我國漁藥產品大都是一些簡單的化工產品,要么藥效不明顯,要么有毒副殘留作用,要么對水源污染很大,這些落後的漁藥產品如果不儘快改善,魚病防治就會走到事倍功半的路子上。於是在2000年春天萬物復甦的時節,在家鄉有關領導的建議邀請下,屈新家離開已經工作10多年的京津塘地區,依然回到山西老家創業。離開薊縣時,屈新家為了回報漁民,將50萬的欠賬一筆勾消,並將自己倉庫中的魚藥贈送給了當地漁民。漁民們拉著他的手,戀戀不捨,依依道別。流著淚水將他送上了回山西的列車。
他叫屈新家,今年46歲,是運城臨猗縣廟上鄉人。8月25日,就在他剛剛參加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的座談會,正在陝西省合陽縣的12萬畝養魚基地里為魚兒看病時,記者聞訊也趕到了那裡,在魚池的診病現場採訪了這位難見的魚大夫。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屈新家,祖籍山東,解放前父輩逃荒來到山西臨猗縣。14歲那年,母親因過度操勞過早離開人世。此後,跟著父親和姐姐們,倍受艱難地長大成人。父親為了供自己上學,在不到三分院內,他開起了一個豆腐磨坊,幼小的屈新家跟隨父親,不但學會了推磨做豆腐,而且順利的完成了高中學業。
八十年代初,屈新家的7個姐姐先後出嫁,家中僅剩他與父親。而父親已經是花甲之年,行走不便,父親意圖讓他繼續做起豆腐的生意。但屈新家不甘於在鄉村里再小打小鬧,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了一位同學說,當地生產一種建築行業用的化工產品,城裡用量很大,銷路很好,於是他不顧父親的阻攔,撇下豆腐店,帶上家中僅有的200餘元,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到京後,他靠兩條腿走遍了上百個大小不同的工地,終於和保定市一家建築公司簽約了50噸契約,按契約規定,貨到驗收合格付款。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批貨在北京經檢驗後,卻質量不符合要求,公司拒絕使用。此時,已經身無分文的屈新家,又飢又餓幾乎暈倒在北京的街頭。
也許就是緣份,他往旁邊一瞧,門牌上寫著“北京水產養殖公司”幾個大字,生存的意識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做了一個決定,能不能到這個大門裡去討口飯吃嗎?於是徑直走了進去。問“要不要工人,幹啥也行,只要給口飯吃。”看到他當時窮困潦倒的樣子,也許是憐憫之心,一個中年人拍板說,行,就這樣屈新家進入了水產養殖崗位。在這裡,他做事勤快麻利,為人厚道實在,除了本份工作,清閒下來就幫忙掃掃門口,倒倒垃圾,身邊有什麼活就乾什麼活,天天一副笑面孔。時間久了,大家都很喜歡他。一天,水產研究所的幾個專家來到了這裡,無意中提起試驗魚塘缺少個撿魚的年輕人。水產所的人員馬上推薦說:“我們這兒有個小伙子,人又好,手腳又勤快,非常合適”。就這樣,屈新家成了北京水產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這一呆,就是3年。
自學成才當上魚醫
北京水產研究所里人才濟濟,都是國家分派的大學生。屈新家沒有學歷,沒有專業知識,大家只把他當作一個外來打工的。誰見了都喊他“小屈子”。小屈子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不怕髒不怕累,對魚塘里的病死魚,他一條也不漏過,每天的死亡數量他一條也數不差,把這個活乾的仔細認真,有條不紊。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屈新家天天和死魚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漸漸的聽出了味兒,對魚病防治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他就豎起耳朵細細聽聽,默默記著心底。下了班後就去書店購買各種書籍,自己借著晚上休息的時間細細研讀。那時候,他每月工資僅300多元,他全部買了書。3年內,他腦海中裝滿了關於生物學、細菌學、藻類學等等各種學科的上萬條名詞,掌握了各種魚類的上千種病症。
一次,北京近郊一漁民魚塘的魚有病了,來到水產研究所請專家,可巧專家不在,屈新家就毛遂自薦跟著去了。幾劑藥下去,死魚奇蹟般的減少了,但還有部分魚兒在死亡,時隔幾天后,他請教了當時的周月秀教授,周教授對他說,這塘魚死亡的原因,並非細菌、病毒而引起,是水中的理化因子不適合魚的生長而發病死亡。次日,他去圖書館購買了一套有關水化學的書本,當他翻開書本後,有許多化學符號怎么也看不懂,就在當天的晚上,他失眠了,心想能到專業學校去學習理論知識,該有多好。不久,他把他的心病告知了魚病防治站站長趙建民,驚喜的是趙站長是這樣回答的:“這好辦,大連水產學院的校長是我的同學,他們可能有函授班,但要經過簡單的面試和筆試”。1990年春,他經過考試後終於走向了大學的校門。畢業後,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水產研究所,並開始從事水產技術推廣站魚、蝦病檢測的重要工作。
此後,下鄉出診看魚病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且治癒率也越來越高,若干次下來,屈新家的“醫術”獲得了大家一致認可,水產研究所“小屈子”的名號也越傳越亮。
1994年,北京市興都工貿集團名特優水產養殖場來水產研究所聘請魚病專家。北京市水產研究所魚病防治所站長趙建民順口一句“這個專家那個博士,我看都不如我們的小屈子。”就是這句話,將屈新家推到了更為廣闊的魚病診治領域中,他受聘為水產養殖場總指導師,年薪幾萬元。在這裡,他潛心研究,在魚病診治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
1997年,隨著名氣的不斷增長,屈新家已經不滿足在一個單位服務了,經推薦他來到天津市於橋水庫官場魚病防治中心主任,他深知研究魚病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領域,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治療疑難魚病時,經常向周月秀老人學習用中藥治療魚病的原理。同年7月,京、津、唐一帶發生大量鯉魚出血病,死亡慘重,損失之大,各地魚病防治部門採用了大量的消毒、殺菌劑均無療效。當時,屈新家為了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他請教了中國中藥研究會會長謝仲全老師,原平谷縣魚病防治站老站長王彥富等一代老專家。通過多次的試驗終於研製出以中西藥複合組成的內服藥品,對鯉魚病毒性出血病有特效,在當時這一藥品的套用挽救了成千上萬魚塘的死亡,京、津、唐一代漁民均稱屈新家是一位神醫。當我們採訪屈新家的時候,他高興的拿出一份97年的農民日報,上面寫著“屈新家治療魚病有新招”的字樣。離津回鄉搞創業 隨著屈新家的名氣不斷增大,他一個已經忙活不過來了,1998年,屈新家在天津於橋水庫上打出旗號,成立了官場魚需服務中心,招收了多名徒弟,親手傳授魚病防治技術。
屈新家通過對水質的調理後,原本投放800條魚的水面可以投放到1500條,密度加大近一倍;漁民們畝水面用藥費用由通常500元下降為150元。他對各種魚病的確認迅速,治療神效。一時間,漁民們歡欣鼓舞,坊間流傳著“魚塘有情況,直接找小屈”的順口溜。
這樣一來,殊不知惹下了當地的漁藥經銷商,認為屈新家搶了他們的飯碗,於是編造事實向有關部門反應他賣假藥,職能部門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查封了他的魚病診療所,扣了他代銷的魚藥。可是這樣的舉動惹下了漁民,炎熱夏天,好多池塘的魚病了,屈新家無法去出診,看到魚兒大量死亡,漁民們憤怒了。400漁民乘坐著農用工具車,自願打著“為山西小屈伸張正義”的標語來到了薊縣政府門口,靜坐請願三天后為他討回了公道。
風雨過後是彩虹。隨著事情的真相大白,不幾日,薊縣縣政府相關領導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經和屈新家談話,邀請他出任薊縣畜牧局魚病防治科科長,為當地漁民更好服務。屈新家處於對漁民的感情和事業的追求,走馬上任。就這樣他又在全國首開先例,為漁民的魚池實行承包診療,每年漁民只要每畝水面上交100多元的診療費,他就自己連藥帶技術負責到底。這一養魚技術在承包,讓全國的與病防治專家大吃一驚,就連端國家飯碗的專家都不敢這樣做,一個沒有名份的小屈子卻在全國首開先河。
也正是在天津薊縣開展魚塘病害技術承包的一年多里,屈新家看到了我國漁藥產品大都是一些簡單的化工產品,要么藥效不明顯,要么有毒副殘留作用,要么對水源污染很大,這些落後的漁藥產品如果不儘快改善,魚病防治就會走到事倍功半的路子上。於是在2000年春天萬物復甦的時節,在家鄉有關領導的建議邀請下,屈新家離開已經工作10多年的京津塘地區,依然回到山西老家創業。離開薊縣時,屈新家為了回報漁民,將50萬的欠賬一筆勾消,並將自己倉庫中的魚藥贈送給了當地漁民。漁民們拉著他的手,戀戀不捨,依依道別。流著淚水將他送上了回山西的列車。
中草藥防治魚病驚中央
回到了臨猗縣後,在縣科技部門和畜牧獸醫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屈新家多方借貸,開辦了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隨後又在旗下註冊了山西乾泰動物有限公司,經國家農業部GMP標準驗收合格和開始正式生產。在8年多的時間裡,雖然黃河魚病研究所三易其址,其中艱辛不為人知。但他利用這個平台研製出上百種漁藥產品,其中幾十種中藥製劑的魚藥,療效奇特。
譬如,他在研究中發現,魚類豎鱗病多在春秋季節發病,其細菌明顯是低溫細菌。而用地頭常見的中藥苦參再搭配多種中藥後,治療豎鱗病的效果很顯著。如今,他還將苦參的功效拓展開去,研究表明,苦參對殺滅車輪蟲等多種寄生蟲也有很好的效果。再如他研製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以枳實、當歸、黨參、辣蓼、蒼朮、石菖蒲、貫眾、附子、石斛、地龍、烏蛇、蜈蚣、全蠍、硃砂、等二十多種名貴中草藥復配而成,完全代替了抗生素添加劑的作用,解決了水產品的殘留問題。
四大家魚中的草魚是人們喜愛的水產品,在大學書本中就有這樣的介紹,草魚肉質鮮、嫩、味好之稱,但是一種多發病魚類,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腸炎、爛鰓、赤皮病症,而且草魚出血病為絕症之說法,但在今天的屈新家可以告知天下漁民治療草魚病害已不在話下。當我們問起屈新家這件事時,他滔滔不絕的說草魚常見的老三病應該換名詞了,以前的草魚老三病即:爛鰓、腸炎、赤皮現在應分為體外病害和體內病害兩大病害,體外病害應以水體消毒潑灑為主,體內病害應以清熱解毒、保肝護膽、通腸利便為主,按照這個方法治癒率達90%以上。
淡水斑點叉尾鮰魚因廣受西方國家歡迎,我國湖北、江蘇一帶大量飼養。2008年,國外禁止了中國的鮰魚出口,原因就是鮰魚的藥品殘留嚴重超標,原30元一斤的鮰魚,在市場上5元都沒有人要。湖北靖江養殖場懇請屈新家親臨指導,他趕到湖北親臨“戰場”。鮰魚得病,他一律採用中藥治療,幾個月下來,鮰魚體內的藥品殘留檢測全無。此項技術隨即得到推廣,僅此一項,每年就給漁民創造了數以億計的財富。
運城永濟一帶有魚塘,多年來,漁民們隨波逐流,碰上魚塘大面積死魚就自認倒霉,一年下來,賺錢不多,操勞甚大。2008年他在永濟搞了四個養殖草魚的試驗田,面積共為40畝,全部用中草藥進行病害防治,成活率在99%以上,養殖的魚兒個大、形好、健康,耐運輸等優點,多次通過山西省水利廳、河南省水利廳、北京市水產品質檢所的檢測,魚體內沒有任何藥物殘留。
正是這些魚塘防病治病的實戰經驗,他先後在《中國漁業報》《農民日報》《科學養魚》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近百篇科普文章,對中國漁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的作用,由此也驚動了農業部的有關領導。2008年4月16日,一份來自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紅頭檔案擺上了屈新家的研究室,經過漁民和有關專家的推薦,他被聘請為農業部國標魚藥使用的技術指導員。山西、陝西、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僅他一人。
2009年4月,中國社科院要完成一個關於用中草藥從源頭上治理動物污染的課題,先後兩次來到運城,邀請他暢談中草藥對魚蝦病防治的理論和實踐。今年7月下旬,他又被專程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兩次深入淺出的發言贏得了在座的30多名專家經久不息的掌聲。
不唯書本著新說
通過20多年的現場魚病防治,屈新家發現很多教科書上的東西已經過時了,需要進行重新修訂。為此,在今年7月份農業部在青海舉行的一次業務研討會上,他向部里一位領導建議,可否修改一下教科書的部分內容。但回答說,這需要和教育部協商溝通。
屈新家說:裸藻,教科書上稱是有益藻類。實際上通過實踐表明:凡是有裸藻的水,水質就偏鹼性,魚就要有厭食或浮頭現象。所以裸藻是有害的。他還說:“諸如此類的錯誤很多,產生錯誤的一個原因,我國從80年代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魚病,魚病史較短。
所以,他以自己的實踐見解,多次參加國家組織的一些課題研究和大面積的魚病搶救活動。
2009年6月,湖北一帶漁民一天幾千條死魚,屈新家趕去的時候,堤壩上等著上百漁民,面對這么一雙雙期待的目光,屈新家口氣堅定地說:“能治好,治不好無效退款。”經過幾天的勞累,漁民的魚病治好了,但屈新家卻累得住進了醫院打點滴。
8月15日,屈新家深夜驅車趕到求救的山東漁民魚塘邊。這家患病魚塘位於肥城縣石橫鎮馬坊村,老王的魚連死5天,每天死1500多條成魚,損失好幾萬。漁民王家升一看到屈新家,就痛哭流涕:“屈專家啊,我把山東的技術員請遍了,都控制不住啊!怎辦啊,能治嗎?”,屈新家胸有成竹地點了頭。這是一次暴發性出血病。他連夜下藥,頭天下藥,次日死魚500條,第三天魚兒就都恢復了健康,再無死魚出現。
8月25日,當記者來到陝西省合陽縣黑池鎮的黃河灘涂上時,看到這裡分布著大小不等的萬畝魚塘。每到一家魚塘,屈新家取出顯微鏡和其他儀器,開始化驗水質,分析細菌及病蟲情況。漁民們圍坐在一旁,也在行地說:“喔,是PH值偏高,氨氮正常啊,哎呀,亞硝酸鹽高了……”
雖然現在屈新家每天都開著農業部的提供的技術服務車巡迴在大江南北,雖然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每天會接上百個電話,不停地遠程診療服務,但仍然是難以忙活過來。屈新家感慨的說;現在水產界的技術人才太缺乏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每走到一處,除了給漁民看病之外,就是為漁民辦技術培訓班,據了解,每年他都會和當地政府聯繫,舉辦50多期培訓班,現在累計已經培訓了300多期,培訓當地的技術人才一萬多人。
當魚大夫是個苦行道,現在有很多水產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一方面吃不了苦,另一方面理論聯繫不了實際,他也曾從華中農業科技大學招收了30多名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但大都是飛鴿牌的,不願意在魚池旁邊生活一輩子。所以屈新家現在嘗試在當地招收50名農村裡的高中畢業生,統一在當地職業技術學院培訓,然後送到自己在全國的30多個多個技術網點上。
從一個農民出身的孩子,到全國有名望的魚大夫,再到農業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座上客,屈新家應該說已經功成名就了。但他從不滿足現狀,在採訪結束時告訴記者說:目前他已經和中國農業出版社談妥,出版發行《養魚寶典》一書,以推動我國的水產養殖事業再上新的台階。
譬如,他在研究中發現,魚類豎鱗病多在春秋季節發病,其細菌明顯是低溫細菌。而用地頭常見的中藥苦參再搭配多種中藥後,治療豎鱗病的效果很顯著。如今,他還將苦參的功效拓展開去,研究表明,苦參對殺滅車輪蟲等多種寄生蟲也有很好的效果。再如他研製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以枳實、當歸、黨參、辣蓼、蒼朮、石菖蒲、貫眾、附子、石斛、地龍、烏蛇、蜈蚣、全蠍、硃砂、等二十多種名貴中草藥復配而成,完全代替了抗生素添加劑的作用,解決了水產品的殘留問題。
四大家魚中的草魚是人們喜愛的水產品,在大學書本中就有這樣的介紹,草魚肉質鮮、嫩、味好之稱,但是一種多發病魚類,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腸炎、爛鰓、赤皮病症,而且草魚出血病為絕症之說法,但在今天的屈新家可以告知天下漁民治療草魚病害已不在話下。當我們問起屈新家這件事時,他滔滔不絕的說草魚常見的老三病應該換名詞了,以前的草魚老三病即:爛鰓、腸炎、赤皮現在應分為體外病害和體內病害兩大病害,體外病害應以水體消毒潑灑為主,體內病害應以清熱解毒、保肝護膽、通腸利便為主,按照這個方法治癒率達90%以上。
淡水斑點叉尾鮰魚因廣受西方國家歡迎,我國湖北、江蘇一帶大量飼養。2008年,國外禁止了中國的鮰魚出口,原因就是鮰魚的藥品殘留嚴重超標,原30元一斤的鮰魚,在市場上5元都沒有人要。湖北靖江養殖場懇請屈新家親臨指導,他趕到湖北親臨“戰場”。鮰魚得病,他一律採用中藥治療,幾個月下來,鮰魚體內的藥品殘留檢測全無。此項技術隨即得到推廣,僅此一項,每年就給漁民創造了數以億計的財富。
運城永濟一帶有魚塘,多年來,漁民們隨波逐流,碰上魚塘大面積死魚就自認倒霉,一年下來,賺錢不多,操勞甚大。2008年他在永濟搞了四個養殖草魚的試驗田,面積共為40畝,全部用中草藥進行病害防治,成活率在99%以上,養殖的魚兒個大、形好、健康,耐運輸等優點,多次通過山西省水利廳、河南省水利廳、北京市水產品質檢所的檢測,魚體內沒有任何藥物殘留。
正是這些魚塘防病治病的實戰經驗,他先後在《中國漁業報》《農民日報》《科學養魚》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近百篇科普文章,對中國漁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的作用,由此也驚動了農業部的有關領導。2008年4月16日,一份來自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紅頭檔案擺上了屈新家的研究室,經過漁民和有關專家的推薦,他被聘請為農業部國標魚藥使用的技術指導員。山西、陝西、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僅他一人。
2009年4月,中國社科院要完成一個關於用中草藥從源頭上治理動物污染的課題,先後兩次來到運城,邀請他暢談中草藥對魚蝦病防治的理論和實踐。今年7月下旬,他又被專程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兩次深入淺出的發言贏得了在座的30多名專家經久不息的掌聲。
不唯書本著新說
通過20多年的現場魚病防治,屈新家發現很多教科書上的東西已經過時了,需要進行重新修訂。為此,在今年7月份農業部在青海舉行的一次業務研討會上,他向部里一位領導建議,可否修改一下教科書的部分內容。但回答說,這需要和教育部協商溝通。
屈新家說:裸藻,教科書上稱是有益藻類。實際上通過實踐表明:凡是有裸藻的水,水質就偏鹼性,魚就要有厭食或浮頭現象。所以裸藻是有害的。他還說:“諸如此類的錯誤很多,產生錯誤的一個原因,我國從80年代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魚病,魚病史較短。
所以,他以自己的實踐見解,多次參加國家組織的一些課題研究和大面積的魚病搶救活動。
2009年6月,湖北一帶漁民一天幾千條死魚,屈新家趕去的時候,堤壩上等著上百漁民,面對這么一雙雙期待的目光,屈新家口氣堅定地說:“能治好,治不好無效退款。”經過幾天的勞累,漁民的魚病治好了,但屈新家卻累得住進了醫院打點滴。
8月15日,屈新家深夜驅車趕到求救的山東漁民魚塘邊。這家患病魚塘位於肥城縣石橫鎮馬坊村,老王的魚連死5天,每天死1500多條成魚,損失好幾萬。漁民王家升一看到屈新家,就痛哭流涕:“屈專家啊,我把山東的技術員請遍了,都控制不住啊!怎辦啊,能治嗎?”,屈新家胸有成竹地點了頭。這是一次暴發性出血病。他連夜下藥,頭天下藥,次日死魚500條,第三天魚兒就都恢復了健康,再無死魚出現。
8月25日,當記者來到陝西省合陽縣黑池鎮的黃河灘涂上時,看到這裡分布著大小不等的萬畝魚塘。每到一家魚塘,屈新家取出顯微鏡和其他儀器,開始化驗水質,分析細菌及病蟲情況。漁民們圍坐在一旁,也在行地說:“喔,是PH值偏高,氨氮正常啊,哎呀,亞硝酸鹽高了……”
雖然現在屈新家每天都開著農業部的提供的技術服務車巡迴在大江南北,雖然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每天會接上百個電話,不停地遠程診療服務,但仍然是難以忙活過來。屈新家感慨的說;現在水產界的技術人才太缺乏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每走到一處,除了給漁民看病之外,就是為漁民辦技術培訓班,據了解,每年他都會和當地政府聯繫,舉辦50多期培訓班,現在累計已經培訓了300多期,培訓當地的技術人才一萬多人。
當魚大夫是個苦行道,現在有很多水產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一方面吃不了苦,另一方面理論聯繫不了實際,他也曾從華中農業科技大學招收了30多名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但大都是飛鴿牌的,不願意在魚池旁邊生活一輩子。所以屈新家現在嘗試在當地招收50名農村裡的高中畢業生,統一在當地職業技術學院培訓,然後送到自己在全國的30多個多個技術網點上。
從一個農民出身的孩子,到全國有名望的魚大夫,再到農業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座上客,屈新家應該說已經功成名就了。但他從不滿足現狀,在採訪結束時告訴記者說:目前他已經和中國農業出版社談妥,出版發行《養魚寶典》一書,以推動我國的水產養殖事業再上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