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條山地區前寒武紀銅礦成礦條件及找礦預測

《山西中條山地區前寒武紀銅礦成礦條件及找礦預測》是由山西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山西省地質礦產局214地質隊、山西省地質礦產局地球物理探礦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世安、白瑾、李樹屏、曹嘉澍、陳文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中條山地區前寒武紀銅礦成礦條件及找礦預測
  • 成果登記號:19970287[08426]
  • 第一完成單位:山西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山西省地質礦產局214地質隊、山西省地質礦產局地球物理探礦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287[08426]
項目名稱
山西中條山地區前寒武紀銅礦成礦條件及找礦預測
第一完成單位
山西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山西省地質礦產局214地質隊、山西省地質礦產局地球物理探礦隊
主要完成人
王世安、白瑾、李樹屏、曹嘉澍、陳文明
研究起始日期
1991-10-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9-23
主題詞
構造控制;成礦預測;銅礦;前寒武;山西;中條山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山西中條山地區前寒武紀銅礦成礦條件及找礦預測”是“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大興安嶺及其鄰區銅多金屬礦產的勘查與評價”中的一個專題,編號為-01-06。提出各斷代岩石建造多屬活動大陸邊緣,建立了各期次PTt軌跡圖,首次劃分出與絳縣期、中條期各變質期次。查明胡-蓖型銅礦只有一個主要含礦層位,即中條群余元下組頂部和片岩底部。查清了區域構造格架,認為原來長期為人們所使用的“短軸次褶皺所成,而是兩個世代疊加的結果。提出了早期次級褶皺轉折端是床的主要控礦構造及礦體主要存在於第一期變質的黑雲母帶同第三期變的疊加部位。已查明朗蓖型銅礦的礦石礦物達80餘種,發現了“玫瑰色黃鐵礦等我國鮮見或層控銅礦首見的若干礦石礦物。改變了過去“礦物認識。對銅礦峪銅礦的主要容礦岩石Ma和Mb的原岩提出了新的認識:斑岩,Mb為變基性岩,它們的原岩分別為火山-沉積作用摻合下堆積的凝砂岩、粉砂質泥岩與富Fe、Mg凝灰質砂質泥岩、泥岩。在同善李巴溝銅生輝銅礦帶,其品位為1-3.7%。首次獲得銅礦峪銅礦中輝鉑礦的二同位素年齡數據,建立了中條山銅礦物化探找礦“層次模型”。根據成礦條研究,預測成礦遠景區10個,找礦靶區8個,科研儲量45.6萬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