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腐病病原為為茶核盤菌(Sclerotinia camelliae Hara),隸屑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核盤菌屬真菌。發病期可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噴2~3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茶花腐病
- 病原中文名:茶核盤菌
- 病原分類地位:屑子囊菌亞門
- 規律:該病一年發生一次
分布與危害,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預防方法,治療方法,
分布與危害
危害山茶花。
症狀
山茶花腐病嚴重危害山茶的花,使之產生乾腐,影響植株觀賞及生長。該病從產生花蕾至花凋萎整個過程均可發生。感病花瓣上產生多個褐色斑點,整個花冠被侵染後,花變褐乾枯。天氣潮濕時,花瓣基部形成菌核,菌核黑褐色至黑色。
病原
病原為為茶核盤菌(Sclerotinia camelliae Hara),隸屑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核盤菌屬真菌。
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及菌核在土壤及病株殘體上越冬。菌核可存活2~3年。第二年春季,在溫度適宜、環境比較潮濕的條件下,菌核開始萌發,在其上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萌發後侵染寄主。該病一年發生一次,無再侵染。
防治方法
預防方法
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摘除並銷毀凋萎的病花。
治療方法
發病期可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