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煤污病

山茶煤污病

山茶煤污病是由山茶小煤炱或者富特煤炱引起的、發生在山茶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嫩枝和花器。發病初期煤煙狀霉層呈點片狀,後期可將整個葉片覆蓋。嚴重時,霉層可裂開、翹起和剝落。

山茶煤污病可嚴重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使植株大量落葉生長不良,花朵減少,花形變小,降低觀賞價值。一般在多雨的年份和季節中發生嚴重,溫度25—27℃,高濕度條件下最利於發病。

山茶煤污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合理控制栽植密度,並適當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及時修除病枝葉,並集中燒毀,減少病源;及時防治蚧殼蟲、蚜蟲等病菌傳媒昆蟲等。此外,家養茶花發生山茶煤污病時,可摘除葉片或用水清洗。

(概述圖註:1.症狀;2.山茶小煤炱子囊殼;3.山茶小煤炱子囊;4.山茶小煤炱子囊胞子;5.山茶小煤炱分生孢子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茶煤污病
  • 病原:山茶小煤炱、富特煤炱
  • 為害作物:山茶
  • 為害部位:葉片、嫩枝和花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山茶煤污病的病原為山茶小煤炱(學名:Meliola camelliae (Catt.) Sacc.)和富特煤炱(學名: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它們的無性態為山茶煙煤菌(學名:Fumago camelliae Catt.):
山茶煤污病
病原菌子囊果
  • 山茶小煤炱:子囊果球形或近球形,有剛毛,直徑80-150微米;子囊梨形,含2-4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長橢圓形,暗褐色,4-5個細胞,(16-18)微米×5微米。
  • 富特煤炱子:囊座縱長,表面光滑,無柄或有柄,無剛毛;子囊孢子具縱橫隔膜,多細胞,褐色。
病原寄主廣泛,除為害山茶外,還可為害米蘭、扶桑、白蘭花、茉莉、五色梅、紫背桂、含笑、蘇鐵、金橘、柑橘、橡皮樹、梔子、桂花、薔薇、荷花、枸骨、牡丹、夾竹桃、紫薇、廣玉蘭、海桐、剛竹等植物。

為害症狀

山茶煤污病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嫩枝和花器。以葉片上的症狀為最明顯。在葉片上,初期產生煤煙擾圓形分散小斑,後逐漸擴大,病斑間可相互癒合成片。在枝梢上亦產生煤煙狀霉層。發生嚴重時,病部表面形成覆蓋菌絲緊密的煤煙層,全株污黑色,僅剩頂端新葉保持綠色。霉層一般不開裂剝落。受病菌寄生後的山茶植株生長不良,葉芽、花芽分化受到影響,花量變少,花形變小,甚至大量落葉。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枝、葉上越冬。第二年氣候條件適宜時,葉的表面有蚜蟲、介殼蟲分泌物或植物的滲出物,是該病發生的直接原因,孢子借風雨、氣流或昆蟲傳播。不能重複侵染。

流行規律

一般在多雨的年份和季節中發生嚴重,溫度25—27℃,高濕度條件下最利於發病。當枝、葉表面有蚜蟲、介殼蟲等害蟲的分泌物時,病菌即可在上面生長發育,病害發生嚴重。此外,凡是管理粗放、通風透光差、蔭蔽潮濕、光照不足、澆水過多濕度大、蟲害嚴重、擺放過密等情況,均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合理控制栽植密度,並適當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控制病菌孳生;及時修除病枝葉,並集中燒毀,減少病源。
化學防治:及時防治蚧殼蟲蚜蟲等病菌傳媒昆蟲。防治藥劑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發病期用10%世高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1次,噴3次。或噴灑1:1:160等量式波爾多液,以控制病情發展。嚴重時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休眠期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家養茶花發生山茶煤污病時,可摘除葉片或用水清洗。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