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菜,中藥名。為菊科萵苣屬植物毛脈山萵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的全草或根。植物毛脈山萵苣,分布於我國東北及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發痧腹痛,瘡瘍癤腫,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苦菜
- 別稱:老蛇藥、野洋菸《貴州草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萵苣屬
- 種:毛脈山萵苣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及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肺、脾經。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
風濕痹痛,發痧腹痛,瘡瘍癤腫,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疼痛,野洋菸根1.5-3g,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膿瘍癤腫,野洋菸嫩葉煮水熬膏,塗患處。(《貴州草藥》)
3、治發痧肚痛,野洋菸花末,每次服1-1.5g。(《貴州草藥》)
4、治蛇咬傷,山苦萊根磨酒外搽,另用本品15-30g煨水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咳嗽,毛脈山萵苣根、款冬花、桔梗各15g,甘草5g。水煎服。(《東北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泡酒,1.5-3g。
外用:適量,嫩葉搗膏;或根磨酒搽。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65-120厘米。全株具乳汁。莖淡紅色,常密被狹膜片狀毛,上部無毛。葉互生;莖下部葉柄長,上部葉柄漸短,有翅;葉片卵形、橢圓形或三角狀長卵形,大頭羽狀全裂或深裂,邊緣有不等大齒缺,下面沿脈有較多的膜片狀毛。頭狀花序圓柱狀,徑約1厘米,有9-10個小花,多個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窄圓錐花序;全為舌狀花,黃色;總苞片3-4層。瘦果倒卵形壓扁,每有5-6條高起的縱肋,有寬邊;果頸喙部極短;冠毛白色,粗糙。花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灌叢及平原草地。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清熱解毒,祛風除濕,鎮痛。”
2、《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風濕關節痛,瘡瘍腫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