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艾,是雙子葉植物綱、菊科、管狀花亞科、春黃菊族、蒿屬植物。山艾為多年生灌木,莖葉細長,高約兩英呎,葉長 1.5~2 吋色灰綠,表面有絨毛粗糙的組織,葉子呈長橢圓形,葉柄長,花為淺藍或紫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艾
- 學名:Artemisia kawakamii Hayat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屬:蒿屬 Artemisia
- 亞屬: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 組:艾組 Sect. Artemisia
- 種:山艾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
- 系:南方大頭蒿系 Ser. Serpent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主根稍肥厚,長,狹紡錘形,側根細少;根狀莖稍肥大,直徑0.5-1.5厘米,黑色,常有多枚基生葉的葉柄殘基。莖少數至多數,成叢,基部稍彎曲,高8-25(-30)厘米,上部分枝,枝長7-8厘米;莖、枝初時被絹質絨毛,後漸稀疏。
葉厚紙質,上面初時被絹質絨毛,後漸稀疏,背面密被白色綿毛;基生葉卵形或寬卵形,蓮座狀著生,二回羽狀全裂,具長柄,花期常萎謝;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具3(-4)枚裂片,每裂片再羽狀全裂或3全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斜向前或稍彎曲,長0.5-2(-3)厘米,寬0.5-1(-2)毫米,綠色,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葉柄長0.5-2厘米,基部稍寬,半抱莖,無假託葉;上部葉小,3全裂;苞片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0.3-1.5厘米。
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寬卵形,直徑4-4.5毫米,具短梗,梗長2-20毫米,基部有小苞葉,偏一側生長,花後下垂,在莖端或在短的分枝上8-12枚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部組成狹窄、疏散的總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內、外層近等長,外、中層總苞片卵形,背面多少被綿毛,邊緣膜質,褐紅色,內層總苞片倒卵狀楔形,淡紅色,邊緣寬膜質;花序托半球形;雌花8-12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18-25朵,花冠管狀,檐部外反,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或微有不明顯的短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花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 700-3900米地區的曠地、礫質坡地及乾旱的荒坡等。![山艾 山艾](/img/5/242/nBnauYzN1AjYmJGNmBDNhZWYwUjZxYDZ1YzYmNTMxQmY0QWYzQTMkVTO5M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山艾 山艾](/img/5/242/nBnauYzN1AjYmJGNmBDNhZWYwUjZxYDZ1YzYmNTMxQmY0QWYzQTMkVTO5M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嘉義玉山山脈。
分布範圍
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宜蘭、苗栗、台中、嘉義、花蓮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