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膠濁
本品為梧桐科山芝麻屬蛇婆子。本草生於向陽山坡或丘陵。秋季採收。分布華南、去南、福建、廣東、台灣等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膠濁
- 外文名:膠濁
- 品種:蟲
- 產地:廈門
- 性味:辛、微甘、平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別名,單方驗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鬚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厘米,寬0.4-1.5厘米,先端鈍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上面亮綠色,常帶紫暈,具不明顯的柔毛及凹陷的腺點,下面淡綠色,明顯被柔毛及凹陷的腺點,側脈3-5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多少突出;苞葉大多無柄,常帶紫色。花序呈傘房狀圓錐花序,開張,多花密集,由多數長圓狀在果時多少伸長的小穗狀花序所組成;苞片長圓狀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銳尖,綠色或帶紫暈,長約5毫米,具平行脈,全緣。花萼鐘狀,連齒長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無毛,內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環,13脈,多少顯著,萼齒5,三角形,等大,長0.5毫米。花冠紫紅、淡紅至白色,管狀鐘形,長7毫米,兩性花冠筒長5毫米,顯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於花萼,長約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顯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圓形,長1.5毫米,先端2淺裂,下唇開張,長2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均長圓狀卵圓形。雄蕊4,在兩性花中,後對短於上唇,前對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後對近相等,內藏,花絲絲狀,扁平,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兩性花由三角狀楔形的藥隔分隔,室叉開,而雌性花中藥隔退化雄蕊的藥室近於平行。花盤平頂。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小堅果卵圓形,長約0.6毫米,先端圓,基部驟狹,微具稜,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分布範圍
產自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新疆及西藏;歐、亞兩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主要價值
性味:辛、微甘、平。
功效:有祛濕濕驅風、消炎解毒的功用。
主治:下消、白帶、癰癤、乳腺炎等症。
別名
山膠濁、山(蟲甲)蚰藤(潮汕)、山膠濁(汕頭)、山(蟲甲)蚰藤、山倒地梅、蛇婆子(南澳)、土菌陳、蛇婆子、禾他草、坡黃、坡曬、黃腫草(湛江)、和他草(廈門、同安)、仙人拋網(惠安、廈門、泉州、同安)、倒枝梅(龍海)、滿地毯(廈門)。
單方驗方
1、治下消、白帶:山膠濁30克,水煎沖冰糖服。
2、治風熱咳嗽、中暑腹痛:山膠濁根、冬瓜冊各30克,水煎服。
3、治乳腺炎:山膠濁根30克,豬赤肉120克,水燉服。
4、治黃疸型肝炎:山膠濁、甜多年根、水蜈蚣各15克,(月勞)投根30克,田基黃15克,水煎,日分3次服。
5、治傷風傷水腳酸:山膠濁根30克,水煎服。
6、治癰癤:山膠濁根30-60克,豬赤肉120克,水煎服。
7、治風濕關節痛:山膠濁60克,豬蹄只,燉熟,沖酒服。
8、治皮膚濕疹:鮮山膠濁90克,水煎外洗。
9、治瘰癧痰結:山膠濁根45克,豬赤肉適量,水煎服。
10、治多發性膿腫:山膠濁根60克,人字草、三椏苦酌量(體虛者加觀音串),青皮鴨蛋1個(打裂),和少量米酒燉服。外用鮮山膠濁葉搗爛敷患處。
本品內服常用量:鮮根30-60克,乾根15-30克。孕婦慎用,過服損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