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古稱渝水,是秦皇島市區內最大河流,全長67.5公里,流域面積625平方公里,山海關境內河長13.3公里。她發乎燕山,歸於渤海,與萬里長城齊飛共舞,宛如兩條巨龍護衛著古城山海關。千百年來,石河水系哺育了世代古城人民,積澱了深厚的石河文化,公元1644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甲申之戰”就發生在石河流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河
- 全長:67.5公里
- 流域面積:625 km
- 古稱:渝水
- 山海關河長:13.3公里
簡介
隨著歲月的流逝,石河的防洪能力逐年減弱,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河道的行洪能力已不足二十年一遇,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洪澇災害,不僅威脅沿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嚴重製約了區域經濟發展。
為更好地開發石河資源,解決石河的防洪和生態問題,為百姓造福,為發展服務,藉助“三年大變樣”契機,山海關區委、區政府經過認真深入的調研論證,依照“防洪、生態、休閒、宜居”的要求,圍繞建設“秦皇島市城市生態景觀名片”的目標定位,啟動實施了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工程。
該工程是一項集水利、道路、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工程實施龍海大道至西關大街段,總投資4億元,採用BT投融資建設模式運作,於2009年10月18日正式開工。
水利工程,將曲折多彎的河道按照防洪標準重新規劃、取直,建設東西兩岸及河心島堤防11.6千米,清淤河道220萬平方米,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國家防洪標準。利用石河入海口處的橡膠壩調控水位,最高蓄水水位可達3.36米,儲水能力達到195萬立方米,濕地面積70萬平方米,使石河真正成為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的“城市綠肺”。同時,完善石河兩岸排污體系,杜絕污染,創造出空氣清新、水流清潔、候鳥栖息的生態效應。
道路工程,在石河東岸堤壩的基礎上,修建堤頂路5.4公里,建設河心島橋樑1座,安裝路燈522基。工程的實施聯通了龍海大道、正惠街、正和街、關城南路、西關大街等13條城市道路,實現了區內交通的南北貫通、東西相連,完善了城市交通體系,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方便了居民出行。不僅如此,工程中,一併完成了鐵路給水管線、移動公司通信光纜等6條線路遷改,新鋪設市政雨水管線、污水管線、天然氣管線、中水管線4條,極大地最佳化和改善了城市基礎設施條件。
景觀工程,在石河東、西兩岸實施了大量的景觀綠化工程,形成以河心島為標誌的30餘處風格各異的靚麗景觀,打造一批公共休閒空間和綠化廣場,栽植喬木1.3萬株,灌木13.6萬株,地被植物69.3萬株,水生植物87.5萬株,鋪植草坪4.7萬平方米,總面積50萬平方米。沿岸景觀由
路向水延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洋槐、銀杏形成的高大條形樹陣;樹陣下狼尾草、細葉芒、拂子茅等低矮的灌木和草坪已經鬱鬱蔥蔥,形成高樹與低樹俯仰身姿、喬木與灌木錯落有致的鮮明對比;坡岸上紫穗槐、連翹、檉柳等護坡植物與千屈菜、荻、黃菖蒲等水生植物一起通過漸變的色彩將水與岸完美的交接,使石河形成了一個綠色植物的海洋。
在這“城市氧吧”的綠帶內,運用水景、平台、花草等元素,依河制景,彰顯出工藝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三十幾處景觀節點,形成了由點及線,由線成面的景觀格局,逐步將遊人從繁忙的城市圈中引向水岸,引向生態灘地,引向自然。
休閒綠地廣場:將龍海大道、關城南路與堤頂路交匯形成的68畝空地,通過曲線的機理,將不規則的地塊有機的連成整體,使沿路景觀更加豐富並富於動感。
石河觀景平台:位於正興街與正寧街之間的石河景觀帶中,為一層單體建築,屋頂的親水平台是人們眺望石河、親近自然的好去處。一層為茶室和咖啡廳,人們在石河美景中品茶談心,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龍亭:位於城市景觀陽台之間,黃色體現了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的文化底蘊,升騰的葉片,富於動感,體現了山海關人民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精神,為石河增添了一條靚麗的風景。
景觀梯田:位於石河東岸,通過建設18000米的擋土牆形成5至6層高低錯落的綠化平台,以水流曲線為靈感元素布局,通過種植向日葵、黑松、連翹等不同植物及其顏色的配比,與點綴其中的觀景亭一起將整個石河東岸裝點得分外美麗。
河底觀光路:位於工人街與西關大街段的河道內,全長2500米。這條蜿蜒小路的設計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引入濕地,融入景觀之中,與濕地景觀形成互動。
腳踏車路與人行步道:貫穿整個石河東岸景觀帶中,全長共1萬米,兩條小路時而隱入景觀梯田,時而躍上城市景觀陽台,時而互相交匯,時而背道分離,宛如兩條紅色的飄帶將石河東岸景觀有機的連成一體。
濕地恢復工程:位於石河河道內,自機場航標燈至外環以北400米處,全長5.3公里,規劃面積約180萬平米,濕地植物種植面積約61萬平米。濕地內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蘆葦、菖蒲、荻花等。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尊重多樣性的規劃原則和景觀藝術設計,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消閒遊覽”為設計目標,追求一種休閒、優雅、自然的生活氛圍,創造一個簡潔自然、品味個性化、面向未來、國際化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環境。
河心島橋樑:該橋主體採用混凝土簡支梁結構,採用三拱鋼樑結構裝飾,長280米,寬12米。三拱橋樑建築既方
便了交通,又為石河增添了一道富有特色的景觀。
休閒美食廣場:位於鐵路橋以南、石河堤頂路東側的三角地,總面積15403 平米,以BOT模式投資建設、經營和移交。休閒美食廣場對發展山海關區的旅遊經濟,提升石河的旅遊知名度和項目品質,必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石河亮化工程:主要對龍海大道石河橋、石河北島橋、老102國道橋、石河橡膠壩、龍亭等景觀節點以及石河堤頂路路燈燈桿實行亮化。將橋樑和堤岸作為主要燈光載體,根據高低層次關係採用不同光色的線條燈進行表現。五彩斑斕的線條使石河景觀在夜色中以一種別樣的容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綜合整治石河,是我們古城人的使命、是我們古城人的期盼、更是我們古城人的驕傲。該工程規模之大、征遷任務之重,建設項目之多,施工難度之複雜,在我區的城建史上屬罕見。自開工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建設者突出精品意識,大力弘揚“山一樣的堅強意志、海一樣的寬廣胸懷、關一樣的嚴謹作風”的新時期山海關人精神,按照石河工程的總體方案,以百倍的熱情和幹勁,統籌運作、科學調度、全速推進。工作中,堅持施工方自檢、監理公司全程監控、市質檢站取樣檢測、省質監部門關鍵環節抽檢的四級質量監管機制,確保工程質量。一期工程完成11.6公里堤防、5400米景觀路、
30餘處景觀、50萬平方米綠化的建設任務,打造出“水、堤、路、橋、島、綠、景、居”生態景觀體系270萬平方米,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石河速度”。更為可貴的是在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的實踐中鍛造了 “以人為本,只爭朝夕,抓鐵留痕,創造卓越”的石河精神。
石河是山海關的“母親”河,是古城魂之所系,脈之所牽。該工程是一項集“防洪、生態景觀、道路建設、經濟發展”於一體的功在百姓、造福子孫的“民心工程”。它的實施不僅是貫徹落實“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戰略決策的具體體現,也是圍繞“旅遊立市”戰略,建設“生態水城”,傾力打造的一張城市生態景觀名片,更是紮實推進“一區四化”的重要工程,對於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區”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實施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工程,打造出一條“石河生態走廊”,以其景觀之河、生態之河、旅遊之河、文化之河、運動休閒之河的嶄新面貌,同具有濃郁明清風情的古城遙相呼應,一個是深沉古樸的古城,一個是浪漫時尚的水岸麗景,相得益彰。石河工程必將帶動沿岸房地產、商貿會展、總部經濟、休閒度假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形成一新的產業聚集區,與東部臨港工業園區雙峰並立,成為山海關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財富聚集的標誌地帶,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綠樹成蔭、碧水靈動的石河已經呈現出‘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迷人景色,為古城民眾和四海賓朋帶來回歸自然,感受歷史文化的精神享受,真正實現人與水、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img id="TANGRAM__67" style="float: right" src="http://imgsrc.b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