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山河都記得》是一部以文學筆觸寫就的回憶體散文集,圍繞童年的生活,回憶故鄉和親人,主題卻是成長成熟。
該書是對已故父親遲到二十六年的緬懷之作。全書由回憶開始,至追念結束,這個遲到二十六年的儀式讓作者放下悲傷、放下憤慨,與命運握手言和,坦然步入下一個人生階段。
該書也是追問過去、探尋來處的誠心之作。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作者以一顆赤子之心坦誠生命中的愛與痛,試圖以一種文學筆觸對這一“哲學三問”作出回答。
該書也是對單純美好的鄉村生活的祭奠之作。從前快樂很簡單,一口豬油渣、一根茅草根,一本缺了頁的書、一封手寫信,樹上跳躍的一隻小鳥、放學路邊的一畝稻田,也常常成為一個孩子的快樂之源。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山河都記得》里的許多往事,那些少年徐海蛟已經模糊的記憶部分,很多內容來自於他的母親、還有他的鄉親們,他們一起幫助他朝花夕拾,回望歲月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所以這個意義上,徐海蛟認為,這既是他的個人作品,也是一次溫情的集體創作。徐海蛟向自己的來處深情相望,於是,有了《山河都記得》。
《山河都記得》也是徐海蛟獻給天國的父親的書,因為父親早逝了。《山河都記得》完成於徐海蛟的39歲,而他的父親徐醫生,去世時也是39歲。
作品鑑賞
《山河都記得》是徐海蛟的生命之書,寫父親,寫母親,寫妹妹,寫恩師,寫自己,寫故鄉,寫念想,寫追求,寫欲望,追溯的是生命的種種來路,暗示的是生命的歷歷去處。
提及廣闊的自然與遼闊的村莊時,徐海蛟的感恩之心躍然紙上。他說:“我很慶幸,還有一個鄉村和一片寬闊的田野留給自己的少年時代,來自大地和自然的教化曾讓一個少年久久動情。”他說:“在草樹莊稼鳥獸昆蟲的領地中,沒有尊卑,沒有異樣的目光,也沒有羞恥,只有隱約而遙遠的憂傷,在胸口某個位置蕩漾著,像漣漪在黃昏的河面蕩漾著。”他說:“我喜歡曾經村莊裡的歲月,生活在自然里,人的天性保持得那么好好,身體一旦有疾,大地里長出來的植物能輕易地幫助人渡過難關。”大地和村莊不僅可以治療身體的疾病,還可以診治心靈的疾病。離開得越久,心靈的疾病越有被治癒的可能。《薄暮》《藥》《樹》《正在消失的故鄉》《肉》等篇章莫不以村莊和自然為寫作對象,集中餘下的文章其背後也存在著強大的村莊與自然。它們不是顯赫的存在,而是隱性的背景,雖不明顯露臉,卻無處不在。平等、包容、沉默、素樸、淡然,這些美好的品質無不因了自然的存在,才在日復一日的沉浸中注入徐海蛟的心魂里,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我是幸運的,在少年時代遇到這些樸素的老師,並被他們的人格深深照耀過。他們算不上什麼大人物,但都是真真正正的老師,像古老中國的漢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用一顆赤誠之心教會了我做一個有溫度有趣味的人。”王老師於語文課堂上流露出的風度與氣質,使每一堂語文課都讓人如沐春風、如飲醇醪、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次又一次從老師家借出好書,老師的書房成了少年徐海蛟的精神源頭。博古通今又寫得一首好字的施老師,其語重心長的提醒令作者終生難忘。劉老師跨越多年的關心與愛護,讓他心生如與親人相處的溫暖與感動。正是老師們的器重,使少年心中有希冀,向著真善美的方向勇敢地走下去。
年僅39歲就因車禍離世的父親,為徐海蛟留下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隨著記憶閘門情不自禁的一次次開啟,這份財富越發歷歷可數、豐厚得無窮無盡。父親志氣盛,他總是到處找賺錢的門路,迫切想擺脫貧窮,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父親人緣好,誰的忙都幫。每次就診,他總是急匆匆地去,樂呵呵地回。父親性子好,他從不懂得拒絕病人,也很少跟病人發脾氣。父親心腸好,老家親戚一撥一撥找上門來,儘管自己尚未擺脫困境,依然笑呵呵地招待。父親精神健,他企圖制服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症,因而探索無止無休。父親易滿足,每次看著牆壁上掛滿的一面面錦旗,他就像年少時得了三好生的榮譽一樣開心。《父親》是一篇樸素至極、感人至深的長文,讀者讀之可對作者的父親徐根福有由淺入深、由外及里的了解,更可明了在徐海蛟成長的道路上父親對他的影響有多深。他人格的養成、性情的塑造、理想的樹立的背後都站立著一個正直、高大、堅韌的父親。
《山河都記得》讀來讓人倍感沉重是無疑的,甚至還帶著終生無法釋懷的痛楚,這其中最大的源頭是父親的過早離去。但是它也是讓人感到悲壯與輕盈的。比如因了那半本書中英雄們的膽略與勇氣,作者也敢於理直氣壯地發言,尤其是在面對蠻橫無理之人的時候。成長的種種酸甜苦辣盡皆流淌於徐海蛟筆端,時而含蓄,時而直白,時而淡然,時而濃墨,時而分明在田野山間遊走,時而又分明掉入小小心房中。對一個男孩子來講,父親這個角色的缺失意味了太多太多,以至於它帶來的失落、悲痛、傷害需要徐海蛟用盡一生的文字去撫慰。
徐海蛟的文字常常在不經意間撞擊讀者的心門。有時是成長中的某些美好瞬間。“十四歲的我被附著於文字之上歷久彌新的美捕獲,躡手躡腳推開了靈魂宮殿里另一扇沉甸甸的門。”有時是滲入骨髓的無助至極。“那時,還沒有足夠辭彙命名這種憂傷,可它分明侵入了小小的我,浸透了我的心,有如寒氣浸透身體,不知道要烤多少火才能將其逼出來。”有時是絕望得不能再絕望的控訴。“在父親去世兩三年後,還有患者找上門,問徐醫生在嗎,這是當年擊打在我們心頭最沉痛的詢問了。”
品讀《山河都記得》,人們可以看見一個吃過苦、嘗過痛、舔過傷的少年正堅韌、勇敢地成長著。苦、痛、傷雖是過了,卻不代表遺忘,過去並不真的可以過去。過去的種種,一直紮根在徐海蛟心裡。山河都記得,自己又何來忘卻的理由。只是,山河都記得,山河必有回音,這回音卻不是人人都可以聽到的。然而,至少有一種人是可以聽到的,那就是用心聽徐海蛟講故事的這些人。故事中的徐海蛟就是現實中的徐海蛟,他應當是謙遜、寬容、勇敢、昂揚的。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他從十二歲那一年即父親離去時開始,從未停止過自強不息的步伐。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5月,《山河都記得》入選2020春風悅讀榜年度新人獎提名。
2021年6月,《山河都記得》獲得第三屆三毛散文獎“散文集”大獎。
2021年11月,《山河都記得》獲得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2018—2020年度)。
作品評價
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
陸春祥:在徐海蛟的文字中,他描述的這種痛,我覺得還是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浙江雖然富裕,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不是很平衡,無論是從教育,從別的什麼地方都能看出來。所以,《山河都記得》雖是個人記憶,又是有普遍性的。
浙江省作家協會散文創委會主任
蘇滄桑:在時空中與父親對話,然而父親是無影無蹤,又是無處不在的父親。徐海蛟寫的不是他和他的父親,他其實寫的是生命這永恆的主題。
作家
黃詠梅:作為一個已經人生漸入佳境的中年人徐海蛟,在他的字裡行間里,寫這種少年時候的貧窮、痛苦,尤其少年時的恥辱感,我是覺得他是沒有掩飾的。因為父親的這場變故,他形容自己是背陰生長的樹。背陰生長,既有物質上的貧困窘迫,還有一種更深的,就是精神上的缺失,父親的這種缺失,然後跟著一個不識字的母親成長,可想而知,他的這種心靈上的交流是非常少的。這種心靈上的,精神上的艱難,對一個很敏感、很自尊、很自傲的少年,他裡面的那種糾結和矛盾,在每一篇文章裡面都覺得能夠體會得到。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徐海蛟,80後作家。著有《故人在紙一方》《寒霜與玫瑰的道路》《別嫌我們長得慢》《此生有別》等。曾獲第四屆人民文學新人獎、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優秀作品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儲吉旺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