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派

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為作品主要內容的一個詩派。田園詩起源於東晉陶淵明,至盛唐朝時王維、孟浩然諸人,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唐代田園詩派,一直影響到後代。山水詩始於南朝宋謝靈運,南朝齊謝朓繼之,世稱“大小謝”。王維、孟浩然繼承了六朝山水詩傳統,藝術技巧又有發展,給後世山水詩帶來較大影響。山水田園詩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藝術技巧較高。王維是該派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名篇有《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鳥鳴澗》等,孟浩然和王維齊名,名篇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水田園派
  • 類別:詩派
淵源,推薦閱讀,王孟韋柳,

淵源

(1)在遠古的勞動歌謠和<詩經>、<楚辭>里,便有許多田園、山水的描寫。
(2)漢樂府的《江南》,北朝樂府的<敕勒歌>分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西北大草原的自然風光。
(3)曹操的《觀滄海》、西晉石崇等的金谷游寡之詩,東晉王羲之等的蘭亭休禊,都有對山水的描寫,但都是從觀賞自然,引起人生感悟和角度書寫的。
山水田園派
孟浩然是與王維齊名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作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他的詩歌以山水詩居多,或寫遊歷所見各地山水景色,或寫家鄉自然風光。其中往往在抒寫孤高的情懷中夾雜著失意的情緒,在以景自娛中融入了旅愁鄉思的情懷。如《宿建德江》、<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江上思歸》等。他的田園詩主要是寫隱居生活的高雅情懷和閒情逸志。如《過故人莊》、《游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等。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點:
(1)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的風格大多是平和沖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飾,而又能超凡拔俗。沈德潛評論說:“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唐詩別裁》)聞一多說:“淡得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唐詩雜論》)他的田園詩寫得平淡自然、質樸真淳,富有生活氣息,如《過故人莊》農家的淳樸生活和鄉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筆墨中都表現得十分自然而親切,深受陶淵明的詩風影響。但孟浩然的山水詩也有寫得氣象雄渾、境界闊大的,如《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2)孟浩然的詩歌語淡而味濃,正如沈德潛所論:“襄陽詩從靜悟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他的詩歌善於運用平淡的語言,融入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情感意蘊,創造出清遠拔俗的藝術境界,蘊含了濃厚的詩歌情致韻味。

推薦閱讀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夏夕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夜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在以上這些詩中,詩人也有傷感,但這種傷感或者化解為輕鬆、自在,或者不過是一種淡淡的愁緒,它本身就是自然美的一個分子。總之,自然對於詩人來說,是一種詩意的存在。這是王孟。
中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一方面,山水自然意識滲入了日常生活,這時期的詩人往往能在身邊發現自然的意趣,山水描寫的泛化成為一個突出特點。另一方面,經濟的凋敝,時局的動盪,也使詩人們難以忘懷自我,完全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因此在他們的山水描寫中,自然的意趣往往表現得冷清孤寂、甚至索寞幽怨。
東郊·韋應物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溪居·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王孟韋柳

盛唐王維、孟浩然、中唐韋應物、柳宗元的合稱。為唐代繼承陶淵明田園詩而發展成獨特的唐代山水田園詩歌流派的代表。這四人的遭遇、詩風並非完全相同,但在山水田園詩歌創作上,都有較高的獨特成就,並且在藝術風格上有某種相同或相近之處。王維是朝廷清貴,晚年山居消閒,詩的題材較廣,有清華、典雅、壯健、平淡等多種風格;孟浩然是濟世之心不遂,終於隱遁,比較集中地寫山水田園詩;韋應物做地方官吏,比較關心民生,既有涉及社會方面的詩,也有寫閒適境界的詩;柳宗元參加政治革新集團失敗,長期被貶謫而死,其詩主要抒發憤激不平之情,也有一部分山水詩。
過去詩論家對四家詩意見不一致,如王世貞以為“摩詰才勝孟襄陽”(<藝苑卮言>),蘇軾以為柳詩在“韋蘇州上”(《東坡題跋》),王士禛又以為韋詩在“柳柳州上”(《分甘余話》)。但四家詩又都有繼承陶淵明傳統的一面,即內容寫自然景物,風格清微淡遠。陳師道以為王維學陶淵明,“得其自在”(《後山詩話》);呂本中以為孟詩“自然高遠”(《童蒙詩訓》);蘇軾以為韋、柳“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書黃子思詩集後》),大致是一個意思。後來,王士禛主張神韻,就是以這一流派為宗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