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鳥

山椒鳥

山椒鳥科的1屬。體長160-200毫米;嘴形狹而側扁;尾呈深凸狀,甚長,最外側尾羽不及尾長的一半。翅形稍長而尖,飛羽10枚;尾羽12枚;多數雄鳥的體羽為黑色和紅色,雌鳥呈黑、橙黃或灰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椒鳥
  • 拉丁學名:Pericroco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山椒鳥科
  • 山椒鳥屬
  • :13種
  • 分布區域:東半球溫暖地帶
物 種,形態結構,生活習性,長尾山椒鳥,灰山椒鳥,

物 種

雀形目山椒鳥科山椒鳥屬(Pericrocotus)10種亞洲鳥的統稱。多數種類的雄鳥黑紅相間,雌鳥淡黃與灰色相間。棲居於從阿富汗日本、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森林中。成小群,不斷發出洪亮圓潤的叫聲,在樹梢覓食昆蟲。赤紅山椒鳥是常見的廣布種,長23公分(9吋)。

形態結構

山椒鳥頭頂至上背亮黑色,腰、尾上覆羽和下體猩紅色,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具顯著的紅色。翅羽黑色,但有寬闊的紅色翼斑,內側數枚飛羽先端有橢圓形紅斑,翼側形成一例紅點,非常美麗。嘴黑色,眼睛赤黑眶綠色,足黑色。雌烏的顏色卻是黃色,而不是紅色。
長尾山椒鳥長尾山椒鳥

生活習性

山椒鳥通常結群活動於樹木頂端。在空中捕捉飛蟲後,返回原地,棲息枝頭;或者集群活動在樹枝間啄食昆蟲。飛行時紅黃色互相輝映,邊飛邊鳴,此呼彼應。繁殖期間成對生活,5-6月間在海拔較高的山地樹頂端營巢,巢呈杯狀,用細草、根須、松針等柔軟的植物築成,巢外敷以苔蘚、蜘蛛網加固;巢通常距地面20-25米。每窩產卵2-5枚。卵白色、灰白色、淺藍綠色,並綴斑點或斑塊。雌鳥孵卵,雄鳥在巢區附近警戒。孵化期13-14天。常見的種類有長尾山椒鳥、灰山椒鳥等。山椒鳥主要取食毛蟲蝽象金龜甲等農林害蟲,是益鳥。

長尾山椒鳥

長尾山椒鳥(學名:Pericrocotus ethologus;英文名:Long-tailed Minivet)長20厘米,呈黑色,具紅色或黃色斑紋,尾形長。紅色雄鳥與粉紅山椒鳥及灰喉山椒鳥的區別在喉黑;與短嘴山椒鳥的區別在翼斑形狀不同且色澤較淡,下體紅色。雌鳥與灰喉山椒鳥易混淆,區別僅在上嘴基具模糊的暗黃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本種特有的甜潤雙聲笛音pi-ru,第二音較低。結大群活動,在開闊的高大樹木及常綠林的樹冠上空盤旋降落。分布於阿富汗至中國及東南亞。常見於海拔1000-2000米處。指名亞種繁殖於華中及西南;laetus繁殖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yvettae僅限於雲南西部。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灰山椒鳥

灰山椒鳥灰山椒鳥
灰山椒鳥(學名:Pericrocotus divaricatus;英文名:Ashy Minivet)俗名十字鳥、呆鳥、賓灰燕兒。長20厘米。特徵為體羽黑、灰及白色。與小灰山椒鳥的區別在眼先黑色。與鵑鵙的區別在下體白色,腰灰。雄鳥頂冠、過眼紋及飛羽黑色,上體餘部灰色,下體白。雌鳥色淺而多灰色。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飛行時發出金屬般顫音。分布於東北亞及中國東部。冬季往南至東南亞、菲律賓及大巽他群島。指名亞種繁殖於黑龍江的小興安嶺,於台灣可能也有繁殖。遷徙時見於中國華東及華南。罕見於高至海拔900米的落葉林地及林緣。在樹層中捕食昆蟲。飛行時不如其他色彩艷麗的山椒鳥易見。可形成多至15隻鳥的小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