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桃仁為薔薇科植物山毛桃的乾燥成熟種子的名稱,又稱榹桃、山毛桃、野桃、花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桃核仁,列為下品。它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除極熱極冷地區,但以冷涼溫和氣候生長最佳,可以入藥,主治活血祛痰,潤腸通便。用於經閉,痛經,跌扑損傷,腸燥便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桃仁
- 拉丁學名:Semen Persicae
- 別稱:榹桃、山毛桃、野桃、花桃。
- 界:植物界
- 門: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科:薔薇科
- 分布區域:原產我國溫帶,現廣植於全世界各大洲,在國內廣泛分布於各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藥效,化學成分,性狀鑑別,
形態特徵
本品呈扁平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2-1.8厘米,寬0.8-1.2厘米,厚0.2-0.4厘米。一端尖,另一端鈍圓而稍偏斜,邊緣較薄。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有皺紋和很多顆粒狀突起,自合點散射出多數縱向維管束,尖端一側有一條短線狀種臍。種皮薄而脆,子葉兩片,乳白色,富油質。氣微,味微苦。以粒大、扁平、飽滿、不泛油者為佳。
生長環境
桃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除極熱極冷地區,但以冷涼溫和氣候生長最佳。
生長習性桃喜光,對光照反應敏感。耐旱忌澇,根系好氧性強,適宜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山桃多生於石灰岩的山谷中及丘陵地帶山坡,易受氣候的影響,開花期怕凍,座果期怕旱,適應性強,耐旱,耐寒,亦耐鹼。
分布範圍
桃為一古老栽培植物,原產我國溫帶地區,現廣植於南北各省區和全世界各大洲。山桃仁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山桃仁主產於陝西延安、渭河、山西黎城、壺關、河北承德、易縣、山東泰安、安丘、四川三台、敘永、宜賓、雲南昭通、文山、河南洛陽、新鄉及北京密雲、懷柔、新疆和田、西藏。
主要價值
性味藥效
味苦、甘,性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痰,潤腸通便。用於經閉,痛經,癜瘕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秘。功用: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痰,潤腸通便。用於經閉,痛經,癜瘕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秘。常用量5-10克。
化學成分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苦杏仁酶(emulsin)、脂肪油等。
性狀鑑別
山桃仁種子呈類卵圓形,較小而肥厚,邊緣不薄,長0.9-1.5cm,寬約7mm,厚約5mm。種皮紅棕色或黃棕色,表面果粒狀突起較粗而密。以粒飽滿、完整者為佳。
顯微鑑別:山桃仁 種皮表面觀:石細胞類圓形,紋孔明顯,直徑 42-300μm,常可見到石細胞因扁壓而呈同心圈或一側有突起的頂端。粉末中石細胞黃色,多數成基部膨大的三角形,頂端略尖或圓,少數平截,並有類圓形、窄長圓形,高70-300μm,寬42-150μm,無孔溝的一端壁厚6-10μm,薄壁一端,紋孔明顯,單細胞毛梭形,毛罕見,長100-570μm。
本品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桃核仁,列為下品。《名醫別錄》記載:"今處處有,京口者亦好,當取解核種之為佳,又有山桃其人不堪用"。《圖經本草》載:"京東陝西出者尤大而美,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木接根上栽之,遂至肥美,殊失本性,此等藥中不可用之……"。《本草衍義》載:"山中一種,正是月令中桃始華者,但花多子少,不堪啗,惟堪取人。……數種入藥,惟以山中自生者為正"。《本草綱目》記載:"桃品甚多,易於栽種,且早結實。……惟山中毛桃,即爾雅所謂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惡,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用,蓋外不足者內有餘也"。
據上所述,古時所使用的桃仁,多以桃為主,有經過嫁接的桃和沒有嫁接的桃,認為以沒有嫁接的桃仁為佳,而山桃仁則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