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

山東龍

山東龍(Shantungosaurus)是鳥腳類恐龍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的一個屬,植食性,體長約1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化石標本發現於中國的山東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東龍
  • 拉丁學名:shantungosau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禽龍目
  • :鴨嘴龍科
  • :山東龍屬
  • 恐龍體長:15米
  • 恐龍體重:10噸
簡介,生活習性,外形特徵,物種學史,所屬時期,

簡介

山東龍是一種大型鴨嘴龍類恐龍。山東龍的嘴部扁平,類似鴨嘴,嘴中沒有門齒,但在兩頰處長有很多臼齒,這些臼齒分布在60~63個區塊中。牙齒構造與埃德蒙頓龍的牙齒構造相似。

生活習性

山東龍是生活在亞洲的白堊紀食草恐龍,體重6到7噸,身長12到16米。屬於鴨嘴龍科,山東龍屬。生活在晚白堊世的亞洲,因其化石於中國山東諸城,所以命名為山東龍。
山東龍的嘴巴有些像鴨子的嘴,它長長的尾巴十分厚重結實,它是鴨嘴龍當中體形最為巨大的一種。山東龍通常都是群居在一起,共同抵禦肉食恐龍的襲擊。

外形特徵

山東龍是最大的鴨嘴龍之一。它有一根特別長的尾巴,幾乎有它全身的一半長。尾巴形狀粗重而扁平。當它直立行走時,這根尾巴就被舉在身後,幫助平衡體重。如同所有鴨嘴龍類,山東龍的喙狀嘴缺乏牙齒,但它們頜部有1,500顆咀嚼用牙齒。山東龍鼻孔附近有個由寬鬆垂下物所覆蓋的洞,可能用來發出聲音。
山東龍的復原圖山東龍的復原圖

物種學史

許久以來,山東諸城居民就在溪澗之中撿到許多的骨骼化石,他們習慣的稱做龍骨。這個地點在1963年為一個石油地質探勘隊發現到以後,在1964年到1967年由北京地質博物館組隊前往挖掘。總計採集到30多噸的恐龍殘骸。當時這個化石區域正進一步由諸城恐龍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聯合考察挖掘中。 一具完整的巨型山東龍復原裝架的骨骼,當時正展示在北京地質博物館中。總長約14.72米,具有一個碩長、低窄的頭顱,齒列總計有60到63個齒槽。一般而言,牙齒構造與愛德蒙脫龍極為近似。已發現超過5個不完整骨骸。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根據當時已發現化石,發現山東龍與埃德蒙頓龍有許多共同特徵,兩者可能形成一個演化支。2007年在這一區域發現並被命名的巨大諸城龍(Zhuchengosaurus maximus),化石來自於數個個體,包含頭顱骨、四肢骨頭、脊椎。在2011年,研究發現山東龍、諸城龍其實是同種動物,代表不同生長階段。
山東龍

所屬時期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後地一個紀。白堊紀(Cretaceus period)是中生代地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 在這一時期,大陸之間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乾旱。開花植物出現了,與此同時,許多新地恐龍種類也開始出現,包括像食肉牛龍這樣地大型肉食性恐龍,像戟龍這樣地甲龍類成員以及像賴氏龍這樣地植食性鴨嘴龍類。恐龍仍然統治著陸地,像飛機一樣地翼龍類,例如披羽蛇翼龍在天空中滑翔,巨大地海生爬行動物,例如海王龍統治著淺海。但最早地蛇類、蛾、和蜜蜂以及許多新地小型哺乳動物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
山東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