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通史·近代卷(上、下冊)

山東通史·近代卷(上、下冊)

《山東通史·近代卷(上、下冊)》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010084732

基本介紹

  • 書名:山東通史·近代卷(上、下冊)
  • 又名:山東地方史文庫
  • ISBN:9787010084732
  • 頁數:1045頁
  • 出版社:山東通史·近代卷(上、下冊)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叢書名: 山東地方史文庫
  • 條形碼: :9787010084732
  •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 尺寸: :24.2 x 18 x 5.2 cm
  • 重量: :1.7 Kg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山東通史·近代卷(上、下冊)》歷經三年多努力,終於正式付梓,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山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根據考古發現,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今山東沂源一帶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原始社會的生活。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虞舜時代,相當於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後期,山東地區即已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山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在這裡曾產生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家墨子、孟子、莊子、荀子;政治家管仲、晏嬰、諸葛亮、房玄齡、劉晏;軍事家孫武、吳起、孫臏、戚繼光;科學家和發明家扁鵲、魯班、汜勝之、賈思勰、燕肅、王楨;文學家和藝術家王羲之、劉勰、顏真卿、李清照、辛棄疾、蒲松齡、孔尚任以及中國共產黨山東黨組織的創始人王盡關、鄧恩銘等,其餘多如璀璨明星,不可勝數。這些先賢們的思想和業績都已載入史冊,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仍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前言
通紀
一 鴉片戰爭前後的山東
(一) 鴉片戰爭前山東的社會狀況
(二) 鴉片戰爭期間齊魯兒女的抗英鬥爭
(三) 兩次鴉片戰爭對山東的影響
二 動盪的鄉村與農民抗清風暴
(一) 農民抗清鬥爭的涌動
(二) 太平軍在山東的戰鬥
(三) 捻軍馳騁轉戰齊魯
(四) 幅軍的抗清鬥爭
(五) 淄川博山農民的抗糧武裝鬥爭
(六) 魯西南長槍會的抗清起義
(七) 魯南的鄒教軍
(八) 魯西北的五大旗軍
(九) 黃崖山事變
三 山東資本主義與工人階級的產生
(一) 鴉片戰爭前後山東的資本主義萌芽
(二) 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侵入山東
(三) 洋務運動時期官辦企業的興起
(四) 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創辦
(五) 山東工人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四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山東戰事
(一) 甲午戰爭爆發與山東局勢
(二) 日軍登入榮成
(三) 威海衛之戰
(四) 愛國官紳和人民民眾的抗日鬥爭
五 德英等列強對山東的強占與掠奪
(一) 德國覬覦膠州灣及山東半島
(二) 巨野教案與德國武力占領膠州灣
(三) 德國在青島的殖民統治與山東人民的反德鬥爭
(四) 英國強租威海衛與威海人民奮起抗英
六 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的興起和發展
(一) 瓜分狂潮中的嚴重社會危機
(二) 義和團的源流
(三)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四) 義和團的組織與口號
(五) 山東地方官對義和團的態度
(六) 向直隸京津發展
七 清末新政時期的山東局勢
(一) 義和團的餘波
(二) 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擴大
(三) “新政”和“預備立憲”的施行
(四) 民族工商業的初步發展
(五) 萊海招等地農民的抗捐抗稅鬥爭
(六) 各階層掀起收回利權風潮
八 辛亥革命在山東
(一) 辛亥前夕山東同盟會的活動
(二) 武昌起義後的山東獨立
(三) 煙臺起義與煙臺軍政府
(四) 各地的武裝起義與光復
九 民初山東政局與社會變化
(一) 二次革命前後的反袁鬥爭
(二) 山東的護國戰爭
(三) 日本趁火打劫與“山東問題”的由來
(四) 日本對山東的殖民統治與掠奪
(五) 民初山東社會的變化
典志
一 政治
(一) 政區
(二) 政權
(三) 政黨與團體
(四) 外事
二 農業
(一) 農業發展概況
(二) 農業科技的推廣
三 工業
(一) 手工業
(二) 工礦業
四 財政與金融
(一) 本省財政與金融
(二) 外國銀行的金融擴張
五 交通與通信
(一) 陸路交通
(二) 水路交通
(三) 郵政與電信
六 市場經濟
(一) 產地市場
(二) 專業市場
(三) 中轉市場
(四) 集散與中心市場
七 河工
(一) 黃河改道與治理
(二) 運河的治理
(三) 小清河治理
(四) 徒駭河治理
八 災荒與救濟
(一) 旱災
(二) 水災
(三) 其他災情
(四) 積穀建倉
(五) 災後救濟
(六) 日常救濟
九 軍事
(一) 兵制與駐軍
(二) 軍事訓練
(三) 海防
(四) 內外用兵
一○ 警政
(一) 創建與組織
(二) 警察的招募與經費
(三) 警察的種類與職權
(四) 警察教育
一一 文化教育與科技
(一) 學術
(二) 曲藝和戲曲
(三) 文化機構和設施
(四) 教育
(五) 科學技術
一二 宗教
(一) 基督教
(二) 佛教道教
(三) 伊斯蘭教
(四) 民間宗教
一三 風俗
(一) 傳統信仰的演變
(二) 日常習俗的變化
一四 城市
(一) 濟南
(二) 煙臺
(三) 青島
(四) 威海
(五) 濰縣
(六) 周村
(七) 博山
(八) 棗莊
(九) 萊州
(一○) 蓬萊
(一一) 青州
(一二) 濟寧
(一三) 兗州
……
列傳
參考文獻
初版後記
增訂本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